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防安全教育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古蔺职高消防安全教案

引发火灾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内容:引发火灾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 3、了解火灾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如燃烧1公斤石油就需要10-12立方米空气。燃烧1公斤木材就需要4-5立方米空气。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

二、火灾发生的原因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2、违反生产安全制度

3、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不当 4、自燃、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燃灾害 5、人为纵火

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材料选用不当 三、火灾的危害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 教学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危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正确用火,以免发生火灾对我们及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如果万一发生火灾该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给大家讲防火的基本常识。

古蔺职高消防安全教案

防火的基本常识

教学内容:防火的基本常识 教学目的:1、了解防火的基本常识

2、了解用电及电器使用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 一、防火的基本常识

1、不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在床上吸烟。

3、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使用明火找东西。

4、离家或睡觉要检查电器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5、利用电器或灶膛烘烤衣物要注意。 6、不能随意倾倒液体残液。 7、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8、在规定的地方燃放烟花。 二、了解用电及电器使用安全常识

1、保险丝熔断,是用电过量预告,不可愈换愈粗,以免短路时不能用时熔断,引起电线着火。

2、电线陈旧最易破损,应注意检查更换,衣柜不可装设电灯烘烤衣物。电暖炉房不可设置易燃物品或靠近衣物。

3、电热水器检查其自动调节装置是否损坏,以免发生过热,引起爆

炸后燃烧。

4、家用电器边续使用时间不超过12小时,连续使用12小时后应关机休息40分钟,再开机使用。

5、充电器使用后必须从电源插座中取下,人员离开办公区域或家后必须保证电器电源关闭。

6、手机充电时应关机充电,并放置在安全地方。请勿在床头充电,以免人入睡后,手机充电引起火灾时做到最大保护。

7、电扇使用应离开窗帘一定距离,确保不会有物体进入转动的风扇内引发火灾。 教学总结:

火灾发生之后危害很大,请同学们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发生火灾。

古蔺职高消防安全教案

初期火场处置

教学内容:初期火场处置

教学目的:1、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了解初期火场的正确处置方法

教学过程: 一、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阶段——烟、阴燃、火势不大;

发展阶段——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猛烈阶段——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

衰弱阶段——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阶段——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 二、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 三、灭火器的分类

 泡沫灭火器:AB(触电,被淘汰)  二氧化碳灭火器:BCE(防冻伤,主灭电)  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BCE、

磷酸铵盐干粉ABCE(顺风灭火,防腐蚀)

 1211灭火器:(全能,破坏环保,被禁止使用)

 环保型阻燃型灭火器:(全能,无毒、无害、无污染,具灭火阻燃双重作用。药剂有效期三年) 四、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五、初期火场的正确处置

1、发生火灾立即断电并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告知具体位置及火势情况,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人员。 2、利用可以灭火的工具使用正确方法灭火。

3、如火势不能控制,及时逃生。并利用一切工具发出警报。 教学总结:

同学们掌握了正确的灭火方法及常见灭火器的使用,如果发生火灾并在可控范围,可用灭火工具灭火,如果火势变大,要及时逃生,保证人身安全。

古蔺职高消防安全教案

火场逃生

教学内容:火场逃生 教学目的:了解火场逃生方法 教学过程:

遇到发生火灾并身陷当场的情况下,首先应当保持沉着冷静。根据当时情况,快速找出适合的方法,逃离火场。

1、事故中大多数未逃出的人员是因为浓烟窒息而死,浓烟中含有有毒物质,所以有浓烟时注意:一、只能吐口水,而不能吞口水;二、头与地面尽量接近,用毛巾等捂住口鼻;三、看不清路时摸墙而行。

2、出现灾情,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能慌乱。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时间在12秒左右翻一次身)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起水泡后不能用此法,只能用降温方式)。

3、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4、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5、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6、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7、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

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8、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9、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10、在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在地面上泼水降温,等待救援。在消防队员到来后,可通过搭乘消防云梯、救生直升机或利用救生气垫逃生。 教学总结:

如果发生火灾,请同学们千万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快速逃离火灾现场,不能逃离,要选择地方避难,等待消防员的救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