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赏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拟挽歌辞三首是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抚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拟挽歌辞》 其三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 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 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 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 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 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 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 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注释: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 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嶕峣:很高的样子。 幽室:指坟穴。 向来:刚刚。

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 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 山阿:山陵。 译文1:

秋天九月了,山中到处是茫茫的枯草,白杨树也已落叶萧萧,只剩秃枝。在这样的时节,送我来到遥远的郊外,四处没有人烟,只有高高的坟地突兀在荒地。马儿向着天空鸣叫,风儿也萧萧的吹来。漆黑的房间早已关闭,死后再也不会醒来。

再也不会醒来,贤达之人也没有方法。如此这样来向我辞别送行的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亲戚或许会留有悲哀,另外的人也已经歌颂过。死了有什么好说的,将身体托付给山腰。 译文2:

荒草白茫茫的一片,白杨也在风中萧萧。寒霜初降的九月中,亲友们把我的灵柩送到远郊安葬。野地四面没有人居住,那是坟墓耸立的坟场,非常凄凉。马也为之仰头长嘶,风也为之萧瑟作响。墓穴一旦封闭,永远也不会再见曙光。永远也不会再见太阳,贤达的人也无可奈何。先前来给我送葬的人们,已各自回到家中,把我遗忘。亲戚中有人还有些悲哀,别的人却已在欢乐歌唱,把我忘记。既然已经死去还有什么话可说,我已把身体寄托在这山峦之中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