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1期 20l 5年2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01l35.No.1 Feb.2015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基于CarSim的线控转 向汽 车建模与仿真研究奉DOI:10.15916 ̄.issn1674-3261.2015.01 .010 石 晶 ,王冠一 ,李 刚 ,王铁超 ,赵志强2 (1.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2.遵化市交通运输局,河北遵化064200) 摘要: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确定了线控转向系统各个部件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应 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并将其嵌入到CarSim中的整车模型中建立线控转向汽车模型。采 用转向盘角阶跃工况和角正弦工况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线控转向系统具有较好的 转向角跟随特性和路感,线控转向汽车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 关键词:线控转向系统;线控转向汽车:Matlab/Simulink;CarSim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61(2015)01-0041—04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teering——by-wire Vehicle Based on CarSim SHI Jing ,WANG Guan.yi ,LI Gang ,WANG Tie.chao ,ZHAO Zhi.qiang (1.Automobile&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 ofTeehnology,Jinzhou 121001.China; 2.Zunhua Transport Department,Zunha,064200,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n the steering-by—wire system were analyzed,the kinetic equations for the steering-by-wire system were identiifed.The model of the steering-by—wire system was built by Matlab/Simulink and which was embedded into the vehicle model in CarSim.The step condition and the sine condition were selected to verify the mode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ring_by・wire system built has a good steering angle tracking characteristic and road fee1.The steering,by—wire vehicle has goo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teering・・by-wire system;steering・-by-wire vehicle;Matlab/Simulink;CarSim 传统汽车转向系统转向盘和车轮之间通过机 和研究,需要建立精确、合理的线控转向系统模型, 械液压机构实现传动,其传动比是固定不变的,因 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1 引。论文 此无法同时保证汽车转向时具有良好的低速灵敏 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线 性和高速稳定性,且不易实现主动转向等主动安全 控转向系统模型和线控转向汽车模型。选择转向盘 控制。而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SBW)转向盘 角阶跃和角正弦工况实验对线控转向系统模型进 和转向车轮之间不直接连接,控制器根据驾驶员操 行仿真验证。 纵和车辆状态控制转向轮转向,因此传动比可以任 意设计、易于实现主动转向等控制[1-3],可有效提高 1 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舒适性,近些年来已成为国 根据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原理,采埘降阶建 内外的研究热点【 】。为了对线控转向系统进行开发 模‘ 方法进行建模。 收稿日期; 2Ol4一O2一l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0519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3253)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11104) 作者简介: 石品(1962一),男,辽宁本溪人,教授,硕士。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12 14:1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ffkcms/detail/21.1314.T20141212.1415.002.html 42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1.1线控转向系统组成 电机及减速机构的摩擦, 为每极的磁通量,胛为 电枢绕组匝数,a为电枢绕组支路数, 电感, 为电动势系数。 为电机的 转矩系数, 为电机电压,,.为电枢电阻,£为电枢 1.3转向执行机构建模 线控转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线控转向系统 具有转向盘总成、控制器(ECU)、转向执行总成 三个主要部分。转向盘总成主要功能是将驾驶员输 入的方向盘转角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 给控制器,转向执行总成主要包括转向执行电机、 转向器、减速器等,主要功能是使转向执行电机根 据控制器计算出的前轮转角指令来控制前轮转动, 同时还要保证汽车的稳定性。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 号判断车辆运动状态,控制转向执行电机和路感电 机,使汽车正常转向和提供给驾驶员良好的路感。 转向执行电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电机和减 速机构 考虑到转向执行总成具有转向电机转角、 齿条位移和前轮转角这三个自由度,分别对其进行 动力学分析,建立转向执行电机、齿轮齿条组件以 及左右前轮组件动力学模型。 转向执行电机自身存在转动惯量和阻尼,而且 工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减速机构的作用对外输出转 矩,从而实现转向意图,其动力学和电学平衡方程 可以分别表示为: / 、 厂 、 = + + .signl\ /卜 I IM+ 一 l/ (5) 。P n‘咖‘i2/2‘兀・a=CN。 ’i2= ‘‘ (6) =L・iz’b十R・f2+K 。 (7) 式中:TM为转向电机的输出转矩, 为转向电机的 转动惯量, 为转向电机的阻尼系数, 为转向 电机的转角, 为转向电机扭转刚度, 为转向电 机减速器的减速比,. 为转向电机及减速机构的摩 擦, 为每极的磁通量, 为电枢绕组匝数,口为 图1线控转向系统结构 1.2转向盘总成建模 转向盘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克服转向柱的摩擦 电枢绕组支路数, 为电机的转矩系数, 为转向 电机的电压,R为电机电阻,£为电枢电感, 为 电动势系数。 力。将转向盘与转向柱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简化, 得到转向盘组件的动力学平衡方程: ; + . + 一 ,转向执行电机经过减速器的作用所输出的转 f争一』 I (1) 学平衡方程为: .. 矩将会全部传递给齿轮齿条组件,从而控制齿轮齿 条组件的相对运动,实现车轮转向。齿轮齿条动力 式中: 为转向盘输入力矩, 为转向盘总成转动 惯量, 为转向盘阻尼系数, 为转向盘转角, I 为转向轴扭转刚度, l为转向盘总成摩擦力矩。 路感模拟电机模型动力学和电学平衡方程为: ign. MIx r=Ff+ 一芎rX r一— I・K, 1=:。———-’一 (9) G ( ) 争], (2) (3) m 式中: 为转向器质量, 为齿条位移, 为转向 器阻尼系数。 为转向器阻力矩,,为齿轮半径。 本文选用车型为前轮驱动汽车,其左、右前轮 通过齿轮齿条的输出力矩的控制实现转向。其动力 学方程为: J・ =Md—M^一M,一Fx‘R (10) =P・,z・ ・f /2‘7c・a=CⅣ‘ ‘i =K 。i。 =L・fl+r・il+K ‘f(4) 式中: 为路感电机转角,,为路感电机减速器的 "N  ̄Lt, 为路感电机的输出转矩, 为路感电机 的转动惯量, 为路感电机的阻尼系数, 为路感 式中:J为转动惯量,∞为转动角速度,Me为差速 器在半轴上的输出扭矩,R为轮胎半径, 为车轮 第1期 名晶等:基于CarSim的线控转向汽车建模与仿真研究 43 制动力矩,胁为左、右车轮滚动阻力矩。 所示,线控汽车模型和对应CarSim中传统汽车模 所示。由图3可知,线控转向系统等效转向盘输入 转角【】oj相对于实际转向盘输入转角滞后0.5 S左右, 二者角度值非常接近,说明线控转向系统具有很好 2 基于Matlab/S imulink和CarSim的 嚣ap,馨丑嫒毒毒<霹型转向盘力矩、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如图4—6 线控转向汽车建模 将Matlab/Simulink建立的线控转向系统模型 嵌入到汽车系统动力学软件CarSim中,将CarSim ∞ {寻 中的汽车模型中的传统转向系统替换为线控转向 系统可得到线控转向汽车模型。线控转向系统接收 到转向盘转角信号,经过转向电机、转向齿条等部 件,输出前轮转角,并将其输入给CarSim整车模 型。线控转向系统汽车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整车 的角跟l随特性。如图4所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 回正力矩最大值为5.5 N・m左右,满足操纵轻便性 的要求。如图5~6所示,线控转向汽车的横摆角速 度和侧向加速度与CarSim中的整车模型趋势一致, 数值很接近,线控转向汽车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 模型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转向盘息j妻 1 1 2 图2线控转向汽车模型 1 O O 8 0 6 0 4 0 2 0 0 2 图4转向盘转矩 表l整车模型主要参数 参数 总质量m&g 簧下质嫩mI/kg 3.2角正弦工况验证 数值 1274 l00 1.040 l_560 l523 仿真车速为80 km/h,转向盘正弦转角如图7 所示,线控汽车模型和对应CarSim中传统汽车模 质心至前轴距离nl/m 质心至后轴距离6。/m 绕z轴的转动惯4t ̄/(kg m1 型转向盘力矩、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如图8~10 所示。由图7可知,线控转向系统等效转向盘输入 转角(线控转向系统输出前轮转角与线控转向系统 3 模型验证 将所建立的线控转向汽车模型和相同参数的 CarSirri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转向盘角阶跃 传动比乘积)相对于实际转向盘输入转角滞后0.5 s 左右,二者角度值非常接近,说明线控转向系统具 工况和角正弦工况仿真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 有很好的角跟随特性。如图8所示,线控转向系统 转向盘回正力矩最大值为5 N・m左右,满足转向轻 便性的要求。如图9~l0线控转向汽车的横摆角速 度和侧向加速度与CarSim中的整车模型趋势一致、 数值很接近,线控转向汽车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 , ● .口 、, \ 征 a 2 4 6 8 10 辎 耀 Time/s 囱3前轮转角跟随特性 4 6 8 10 Time/s 3.1角阶跃工况验证 仿真车速为80 km/h,转向盘阶跃转角如图3 横摆角速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 第35卷 1.O p/ 丑 辞<集辎叵车毒犀 车毒五簿寻车柱 眦. 拿孝幅匠蜱 4 0 8 ∞ ∞ 加 0 加 ∞ 8 6 4 2 0 佰魁 。一6 暮0_4 0.2 O.O O 2 4 6 8 1O Time/S 图6侧向加速度 匠器 b O n n 0 2 4 6 8 10 Time/S 图7前轮转角跟随特性 0 2 4 6 8 10 Time/0 图8转向盘转矩 0 2 4 6 8 10 Time/s 图9横摆角速度 0 Z 4 6 b 1U Time/s 图10侧向加速度 4结 论 论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线控转向系统模 型。并与CarSin ̄联合仿真,建立线控转向汽车 模型。采用转向盘角阶跃和角正弦仿真工况验证了 所建立的线控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汽车模型具有 的角跟随特性和响应特性可以满足进一步研究的 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仁,李强.汽车线控转向技术的现状与发屣趋势【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2):168一l 1. [2】Masaya S,Shiro N,Osamu N.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strategy for steering-by-wire system[J].JSAE Review, 2001,22(9):383—388. [3】郑洪宇.汽车线控转向路感模拟与主动转向控制策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Ryouhei H,Katsutoshi N,Shirou N.The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responsibility improvement using steering by wire[C].Proceedings ofthe IEEE,2000. [5】李强,何仁.键合图理论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建模中的 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0):27—30. 【6】于蕾艳,林逸,施国标.线控转向系统主动转向控制策 略[J].农业机械学报,2007,39(1):4-6. [7】杨胜兵.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 :E大学,2008. 【9】朱亮,段建民.基于AT91RM9200的嵌入式线控转向系 统技术[J].上海汽车,2007,lO(1O):37—40. 【10】Che Ming Lee,Chen Lin Chen.Speed Senorless Wetor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Using Kalman-Filter-Assisted Adaptive Observer[J].IEEE,1998:25(2):359—361. 责任编校:刘亚兵 0 O 0 O O O 0 8 7 6 S 4 3 2 1 0 1 2 3 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