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1.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达标标准 1.2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1.3课程体系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较清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 2.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可衡量的明确要求或质量标准。 3.专业建设目标及成效 3.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建设措施,并初见成效。 1.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有切实的社会需求调查作为依据,在基本执行教育部或教指委建议的专业基本要1.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 求基础上,体现本校特点。 2.专业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方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比较合理,学分学时分配比较科学,人文类专业1.课程体系结构和学分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 2.课程开设情况 2.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开设课程,其中的专业选修课开出率不小于90%。 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由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有该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数量不少于7人,且能与学生规模相匹配,其中至少有1人具有行业经历,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3人且至少有1人具有教授职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小于50%;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讲座、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专兼职教师的比例符合要求。 3.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主讲教师90%以上至少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均担任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任务。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2.教师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1.专任教师总体情况 2.兼职教师情况 3.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情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1.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心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业成长。(提供3个专任教师的例证) 2.教师能按照教学要求,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和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中,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其教学水平达到任职的要求。 专业学科方向基本清晰;近3年,至少有60%的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并正式发表科研论文;有专业教师主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横向科研课题;提供3个科研成果支持教学的例证。 1.专业师资建设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重视并开展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有参加海外研修或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对教师队伍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1.专业实验室建设有规划、有投入,场地和设备能基本满足专业培养计划的需求;.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保证实验教学达到教学要求。 2.有不少于2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持每学期至少有1批学生在基地实习,为每届学生的实习提供主要实习岗位;举例说明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1.专业图书和期刊(包括电子资料)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统计5门专业主要课程参考书的复本数及借阅人次数),电子资料使用方便。 2.图书馆和阅览室的服务能满足师生需求,图书馆、阅览室能保证周末和晚上开放。 有专业生均日常教学经费标准(注明其中实践环节的经费标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提供近3年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明细表,说明其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对基本教学条件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2.2教学工作 1.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2.主要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 2.3科研情况 教师参与科研、成果支持教学 2.4培养培训 1.专业师资建设 2.教师职业发展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3.1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1.实验室建设及实验管理人员配置 2.实习基地建设及利用 3.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 3.2图书资料 1.专业图书资料的配置 2.图书馆、阅览室提供的服务 3.3教学经费 专业日常教学经费及专项建设经费 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性、合理性和预期可达成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1.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2.专业教材的选用情况 3.考试考核 达标标准 1.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基本教学文件及课程考试试卷等教学文档资料齐全,基本规范。 2.教材选用合理,使用效果良好;有支持特色教材建设的措施和效果。 3.考试考核管理严格、规范,评分公平、公正。 4.1课程教学 4.2实践教学 4.专业教学 4.3教学改革 4.4毕业设计(论文) 1.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开出率均不小于大纲要求的90%;开设的实验中包含有一1.实验开设与实验内容 定数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质量有保证。 2.实验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2.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基本教学文件及学生实验报告等教学文档资料齐全,基本规范。 3.实习开展情况 3.实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学生有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有实习总结。 1.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参加政府部门或学会(协会)主办的教学研讨;近3年至1.开展教学研究情况 少有80%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有一半教师正式发表教研论文。 2.教改与质量工程建设 2.重视教改,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有教师主持校级以上教改或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3.其他教学资源及利用 3.努力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如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聘请外教、使用原版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等。 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教师科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训练要求,难度、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工作量适当。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2.一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8人,有指导记录,有检查落实。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有50%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毕业答辩规范、坚持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基本合格。 对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1.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履职情况 2.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专业教学文件的知晓程度与执行状况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 和预期可达成度。 1.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落实、职责明确,本专业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2.院系教学管理制度、专业教学文件基本规范,实施前预先告知,大多数师生知晓并执行认真,实施的记录文档基本齐全。 能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及创业等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 5.1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5.教学管理 5.2 学生服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涵(观察点) 达标标准 5.3质量监控 1.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反馈、1.对专业教学实施经常性检查、评价和反馈,对反馈结果有及时分析和改进措施,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监控体系;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明确,工作到位。 2.专业质量报告制度 2.开始定期发布专业质量报告。 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和预期可达成度。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出勤与迟到情况 2.早(晚)自学风气 3.参加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学习情况 1.多数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的出勤率>90%、迟到率<10%,都控制在正常状态。 2.多数学生坚持早(晚)自学。 3.参加专业学习之外的其他学习项目(如辅修第二专业、考证等)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20%以上。 6.1学风 6.2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 6.教学效果 1.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3.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好,每年参加献血等公益活动和参加各种志愿者行动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5%。 2.学生各类课程考试成绩分布正常(统计5门主要课程的补考率和重修率)。 3.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课外兴趣小组及教师科研学生人数不少于30%,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3就业与社会评价 1.当年毕业生就业率 2.学生评价 3.社会评价 1.统计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90%。 2.各年级学生评教优良率均>80%。 3.近3年本专业新生一志愿录取率>25%,报到率>90%,有对主要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制度,调查结果基本满意。 对教学效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客观、准确、到位,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问题诊断、分析及改进措施 和预期可达成度。
说明:
1.指定支撑材料指除《专业自评报告》中有所表述外,需另单独提供的支撑材料;
2.标明“Excel表制作”的支撑材料,请提供Excel表,包含相应字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