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根据安徽省无为市、安庆市、淮南市潘集区五校、亳州市涡阳县、亳州市高炉学校、六安皋城中学期末试卷汇编。 无为市
(一)讨分数的人(18分)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5.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6.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7.文中写父亲简单粗暴的对待男生有什么作用?(4分)
8.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男生讨分数的行为和老师处理这件事的做法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一)(18分)5.(3分)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满足了一个男生讨分数的要求,无意中竟成就了他,使他学有所成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意思正确即可。)
6.(5分)画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通过“磨磨蹭蹭”“抓”“说出”等一系列动词和说出的话(1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内心矛盾(或犹豫不决)而又天
真可爱的学生形象(2分)。
7.(4分)(1)与老师对待男生的耐心细致,因势利导,表扬鼓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师善于教书育人的美好品德;(2)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老师让男生重新画画,给男生添加5分等情节。(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每点2分)
8.(6分)(1)我赞同文中的男生讨要分数。因为:文中的男生虽然在此之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他并不贪玩,而是积极上进,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况且这次考试之前,他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做了美术能考70的承诺,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才向老师提出借5分的主意,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把同桌的画带到老师那里,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的更好。可见,男生是一个聪明自信、天真执着的学生。(答“不赞成”,只有言之有理,也可。)
(2)我赞成老师的做法。因为“我”原本不打算借分数给男生,在看到学生因为成绩差被打后的惨状,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补考一次,并满足了他讨分数的愿望,这说明“我”是一个既有原则又有同情心,且教导有方的老师。(答“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也可。)(每点3分。意思正确即可。)
安庆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22分)
还不清的“账”
程存孝
马蜂窝捅不得,但我就捅过,我和弟弟差点儿没被马蜂蜇死。
我十三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弟弟跑到前大沟瞅小鸟,发现不断有“土蜂”从墙上一个小窟窿眼儿里进进出出。我想,里边一定有很多蜂蜜,便撺掇弟弟一块儿捅了它,解..解馋,弟弟说“行”。于是,我们跑回家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我穿上夹袄夹裤,戴上手套,绑紧袖口、裤脚,用一张小筛面箩罩到脸上,再用一条毛围脖将脑袋、箩圈、脖子缠了个严严实实,将一块毛毯叠成两层,中间穿了一根绳子,披到身上,系紧;至于弟弟,只打算让他跟我做个伴儿,没打算让他上手。所以,没让他多穿戴什么。两个人“结束”停当,我扛了一把镢头,让他背了把破扫帚,便出发了。
到了那里,担心弟弟被土蜂蜇,让他趴在远处,因为马蜂只往上看。我放心大胆地抡起镢头,照准那个窟窿眼儿就刨。一镢头下去,刨出一个箩头大的圆洞,洞顶吊着一个洗脸盆大小的蜂巢。这时,只见无数只黄蜂“嗡”地一下向我扑来。但我不害怕,心想,我防护得这么严实,怕它咋的?就继续抡起镢头刨。
又刨了一镢头,突然感到浑身像挨千刀万剐!糟糕,土蜂们钻进我衣服里来蜇我了,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钻进来的。我本能地扔下镢头就跑,但无数只毒蜂就像一团黄烟,将我团团围住,往死里蜇我。
在这生死关头,只见毫无防护的弟弟挥舞着扫帚拼命扑打蜇我的蜂群。我立即高喊:“别管我,你快跑!”但他就是不听,只顾扑打我身上的毒蜂,以至于将很多毒蜂引到了他身上。一个九岁的孩子瞬间便成了一个活动的“马蜂窝”!
我们跑出百米远之后,蜂群仍然穷追不舍,蜇得我都感觉不到疼了。我穿戴得太厚,也没用,实在跑不动了!索性将围脖、箩子、毯子扔掉,满地打滚儿。
令我惊骇不已的是,弟弟还是只顾朝我身上拍打,打了前胸打后背,我却毫无办法帮他,只有打滚儿的份儿。
事后,我不解地问他:“当时叫你跑,你为什么不跑?就不怕蜇死你?”他竟羞得满脸绯红道:“哥,你看你说的,谁让你是俺哥呢?”直到现在,我想起他这句话都想掉泪。
待我们丢盔卸甲、灰头土脸跑回家里时,弟弟脸色煞白,“咚”的一声裁倒在地。这可把全家吓蒙了。俺娘撩起弟弟的衣襟惊诧道:“是谁打你们了?打得红青黑烂、膀眉肿眼,没个人样了。”
在俺娘的再三追问下,我只好嗫嚅着道出了实情。俺爹听后嚷道:“你个傻种,土蜂都是吃虫子的,哪来的蜜让你解馋?你弟弟要有个三长两短,看我怎么收拾你!这时,我只觉得天旋地转,气也出不动了。奶奶一看大事不好,对俺爹嚷道:“还不快去割黄蒿搓,再晚人就没了。”
只见俺爹顺手从墙上取下一张镰,跑到庄下割黄蒿。很快就割了一小捆,把我俩的衣裤脱个精光,抱到炕上,拿黄蒿在我们身上不停地搓,搓了前边搓后边。由于身上肿得厉害,不一会儿,我俩都变成了明晃晃的“绿种人”,活像两个绿色的大塑料娃娃。为防止搓破皮化脓,俺娘将两大捆黄蒿先用铡草刀铡碎,再用碾子碾成绿糊糊,昼夜摊到我俩身上,不停地更换,往外吸毒。经过十来天的“绿色洗礼”,我俩算是都活过来了,不过,身上都蜕了一层绿皮。
从此,我感到欠下弟弟一笔“账”,也欠下全家一笔“账”,永远也还不清。
(选自《意林》2019年13期)
2. 请结合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我”欠下弟弟一笔怎样的“账”。(4分)
3. 体会文中加点词“撺掇”的意思与下列哪句话中 “撺掇”的意思相同( )。(3分) A. 你这边房子七八也待盖了,撺掇匠人,早些装修、油漆停当。 B. 一时庄家忙动,仗赖你娘子又好在厨房撺掇。 C. 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 D. 王婆和那妇人谢道:“难得何九叔撺掇,回家一发相谢。” 4. 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要求作简要回答。(6分)
⑴ 这时,只见无数只黄蜂“嗡”地一下向我扑来。(该句中的动词“扑”能否改为“飞”,为什么?)
⑵ 我立即高喊:“别管我,你快跑!”(该句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5. 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8. 本文标题中的“账”运用了双引号,表示其有特殊含义,你认为它指的是什么?如果将标题改为“掏马蜂窝的那件往事”,从效果上看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5分) [一] (22分)
4.(4分)在生死关头,毫无防护的弟弟不顾危险,拼命扑打蛰“我”的蜂群,将毒蜂引到 自己身上,差点被蛰死。 5.(3分)C 6.(6分)
(1)不能(1分);“扑”这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黄蜂数量之多、速度之快,“飞” 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2分) (2)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我”担心弟弟被蜂群蛰伤的焦急与害怕的心情。(2分) 7. (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2分);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我” 对弟弟及家人的感激和愧疚之情。(2分) 8. (5分)亲情(2分);“还不清的‘账’”更好,因为这个题目设有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同时它是文章的文眼,暗含文章主旨,“掏马蜂窝的那件往事”则显得平淡直白了些。(3分)
淮南市潘集区五校
[二](19分)
我的父亲钱学森
钱永刚
父亲爱看书是出名的。他不爱留在办公室加班,通常晚饭后“闭门不出”,独自在书房阅读,生活极其规律。
为了保证不被打扰,他和警卫员说好,“凡是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都你接,没有特殊情况一律明天上班处理,若有紧急事件,你再上楼来叫我。”对于那些贸然的打扰,父亲会严厉地批评,让别人分清轻重缓急。所以,我和妹妹从小就知道,要和父亲交流就趁吃早餐或是晚餐的时候讲,饭后的书房是“进不得”的。
在那个年代,很多科技工作者和父亲一样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工作非常辛苦,不少人到了晚年积劳成疾。父亲的身子骨却一直很硬朗。我想,这也许跟他早年规律工作、严格控制作息有关。
一天,我正在操场上玩,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很纳闷,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没想到,老师跟我严肃地谈了谈成绩,说:“钱永刚,别的同学考及格我就要鼓励,但是像你这样的家庭条件,对自己更要严格。努力一把,期末争取全部满分!”回家之后,我如实跟父亲汇报,期望他能说两句。结果他“噗嗤”一笑,就走开了。
期末,我真的拿了全满分,老师满意地夸我有潜力,叫我继续保持。但回去之后,父亲看着成绩单却对我来了一句,“我觉得4分挺好的,没必要全拿满分”,这让我有些郁闷,心想,这满分“白拿”了。
往后,我逐渐明白他的意思。他说没必要全拿满分是真心话。因为他知道我喜欢看书,所以觉得我没有必要把精力都花费在钻研功课上。除了学习学校教授的知识,他很支持我根据兴趣读一些课外书。现在回过头想想,正是父亲对我的鼓励让我一直以来能够自由地看书。最初的三五本可能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量变引起质变,那些“闲书”看与不看,对个人的见识与判断能力影响还是很显著的。
我父亲曾经罗列过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的名单,排第一的就是我祖父钱均夫,祖父当年曾怀揣着“兴教救国”的抱负留学日本,回国之后,出任了浙江省省立第一中学的校长。在父亲的少年时代,祖父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对书本知识的教学,更是想尽办法让父亲在“玩乐”之中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亲。他的这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今天的眼光看依旧是超前的。
我父亲中学阶段的12个寒暑假却格外丰富。从识别矿石、举办展览到抓鸟捕蛇做标本,再到学习油画、山水画,接触摄影、交响乐等等,每一样看似“不务正业”的锻炼,实际都是在提升他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父亲一直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全面均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要并重。除了能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学生们同样需要有能力鉴别什么是好书、好诗、好声音。
我父亲不是那种从小跳级的少年天才,他一路规规矩矩地念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身边数理化成绩和他不相上下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经过12个寒暑假的磨炼,若是论全面发展,父亲就是学校里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了。高考的时候,这一点也许还无法凸显,但随着学业的继续深入,到了研究生阶段,父亲的创新优势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06月,有删节)
6.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父亲加班不允许别人打扰→老师要“我”考满分,父亲 →“我”拿了满分,父亲 7. 文中提到祖父有什么用意?(5分)
8. 说说“我”父亲的教育方式和理念。(4分)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父亲的创新优势就逐渐显露出来了”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三点)(6
分)
亳州市涡阳县
晒谷
①小时候,每到盛夏时节,家乡田野里黄澄澄的稻谷就成熟了,遍地铺满了金黄,父老乡亲们于是开始了一年夏收夏种的忙碌,欢喜而艰辛。
②生产队大集体时,有专门负责晒稻谷的人,除了仓库保管员,就是给孩子哺乳的妇女或体弱患病的人。晴天时,他们会把社员们挑来倒在晒谷场上的湿稻谷摊成约两厘米厚的一层,隔一段时间就得头顶烈日用谷耙推一遍翻晒。虽然不像在稻田里劳动那样艰辛,但也绝不轻松。
③黄昏临近,是晒谷者最忙的时候。他们两人一组,一人在前面拉着约一米长、三十厘米宽的长方形大谷耙,一人在后面扶着谷耙的木柄,把晒干的稻谷耙成小山似的谷堆。还需有人在旁边扫拢散落的谷粒,有人用手摇风车把晾晒后的稻谷中的瘪谷、稻草借助风力除去,再把晒干净的稻谷由保管员过秤后装入谷仓中,一般要忙到暮色苍茫的时候。
④如果黑云压境,大雨欲来,晒谷的人就如同听到紧急冲锋号,即使当妈妈的正在给婴儿哺乳,也只能把哇哇大哭的孩子放到谷仓屋檐下的摇篮中,飞也似的冲向晒谷场,把稻谷扫拢耙成堆,然后盖上塑料薄膜,才擦去满头大汗舒一口气。要是稻谷被淋湿,在谷堆中发了热,就会出芽或霉变,将直接影响到社员们的口粮。
⑤后来分田到户,晒谷由各家各户自行安排。我家稻田离家较远,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床到田里干活,待我们兄弟几个起床时,她已经把一担湿漉漉的稻谷挑到了晒谷场。那是生产队时期建的晒谷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晒谷的任务通常交给我。我先用扫帚将晒谷场打扫干净,特别要注意清理散落在里边的小石子;然后将箩筐内的稻谷倒出,再用木耙把谷堆推平。晒谷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力气大了,谷粒会被推得太靠边,影响收谷的效率;力气小了,谷粒就晒不均匀。得耐心地用木耙将谷子推得厚薄均匀,谷子才能被太阳晒得干透。每过一个多小时,还得去翻谷。
⑥晒谷并不轻松。在热浪滚滚的太阳底下翻谷,浑身上下大汗淋漓,汗水和谷子毛粘在一起,像一只只小虫在身上蠕动一般难受。除了翻谷外,小孩们还要关注天气变化,不能让晾晒的谷子被雨淋湿。可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乌云密布,噼里啪啦的雨水跟着就下来了。于是,村子里响起了一阵“下雨啦!”的呼喊声,到处跑动着人
们抢收谷子的身影。不一会儿,晒谷场就成了热闹的“海洋”,呐喊声、责备声和耙谷声充满了整个村庄。收起自家的谷子,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还是不待别人开口,就带上自家的扫把和木耙,投入到另一场尚未完成的“战斗”中。
⑦夏日的天气常常捉弄辛劳的乡亲们,正当大家伙将谷子推成谷堆准备苫盖时,山那边的雨却停下了脚步,不一会儿竟然云开雨散、太阳高挂了。于是,伴随着乡亲们的喃喃怨语,晒谷场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⑧因为晒谷,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天气的谚语,比如“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又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⑨如今,我虽然离开了家乡,在县城里谋生,但晒谷场上的往事依然会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慰藉着我悠远的乡愁。
7.文章按时间顺序,重点记述了哪两个时期晒谷的情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多次提到“晒谷并不轻松”,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出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语句。(6分)
(1)如果黑云压境,大雨欲来,晒谷的人就如同听到紧急冲锋号,即使当妈妈的正在给婴儿哺乳,也只能把哇哇大哭的孩子放到谷仓屋檐下的摇篮中,飞也似的冲向晒谷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晒谷场就成了热闹的“海洋”,呐喊声、责备声和耙谷声充满了整个村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⑧段写学到的谚语,该段可否删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末段写到“晒谷场上的往事依然会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慰藉着我悠远的乡愁”,全文抒
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生产队大集体时;分田到户后。(一点1分)
8.(6分)①负责晒谷的人多为哺乳妇女和体弱患病的人。②晒场要扫干净,稻谷要厚薄均匀。③隔一段时间要翻一次。④要顶着烈日翻晒稻谷。⑤收谷程序多、工作量大。⑥遇到大雨要抢收。(三点即可,每点2分) 9.(6分)
(1)(3分)生动地表现出晒谷人心情的紧张急切、动作的快捷;表现了农人们对粮食的珍视;也表现了劳动的艰辛。(表达作用2分,表现的内容两点即可,2分)
(2)(3分)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把抢收谷子的场面比作“海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村民们彼此互助、埋怨天气、动作利索的繁忙景象,也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10.(3分)不多余。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晒谷琐事,写学到了谚语也是作者的晒谷收获,突出了苦中有乐;丰富了文章内容。
11.(3分)①对儿时生活经历的难忘;②对乡村“欢喜而艰辛”生活的回味;③对淳朴的相亲乡情的热爱、怀念;④对乡亲们勤劳、互助美好品德的赞美。(一点1分,三点即可)
亳州市高炉学校
【二】牵牛花开绕满园(19分)
①夏日清晨,数丛牵牛花蓦地爬上了庭院中的篱笆顶梢,红的、白的、紫的小喇叭一朵朵朝天次第而开,楚楚动人。“素罗笠顶碧罗檐,晓卸蓝裳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杨万里把牵牛花比作少女,将牵牛花的形态、色彩、特性写得淋漓尽致。
②牵牛花又名喇叭花。俗话说:“秋赏菊,冬扶梅,春种海棠,夏养牵牛。”可见,在夏天的众多花草中,牵牛花无疑算得上是宠儿了。牵牛花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
③它开花的过程很奇特,先由螺旋的蕾头渐渐地展开,形成立体的小五角星状,再展开如旋转的风车状,扩张着变成稍大一点的五边形,最后才形成近似圆形的花冠,沐浴着晓雾,羞迎着阳光。人们在晨曦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缘于此,牵牛花又名“朝颜”。
④牵牛花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人们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个与牛相依为命的牧童,非常聪明。一日,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话:“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我带着你找到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
带着干粮,牵着牛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像喇叭一样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的治好了病,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纪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对此解释说:“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⑤艺术家、画家、诗人,绘画作诗赞颂牵牛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特爱牵牛花。他认为,牵牛花是勤劳的使者,每天清晨吹响破晓的小喇叭,如雄鸡高歌,催人奋起。他常与牵牛花比赛,看谁起得最早。梅兰芳往往抢先一步,借着牵牛花晨曦开花之时,就苦练身段。他演《贵妃醉酒》中贵妃赏花的“卧鱼”身段,就是看花时受到的启发。每到牵牛花盛开时,他总要邀请著名画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等到家中赏花作画。齐白石画了幅牵牛花送梅兰芳,上面题词:“百本牵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并说自己画牵牛花,多以梅家牵牛花为“模特”。
牵牛花不仅仅为现代人所喜欢,历代文人墨客也争相为牵牛花创作诗词歌赋。
⑥宋代林逋《牵牛花》诗云:“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是说牵牛花的喇叭口,如流泉喷涌,又似淡蓝色的羽纱剪裁而成。旺盛的藤蔓在墙头上互相缠绕。每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牵牛花一直要开放到深秋,好似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象征。
⑦另一首写牵牛花的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久盼牛郎牵犊来,天孙隔岸望千回。相思泪化花千朵,飘向人间烂漫开。”
⑧宋代文同写的《牵牛花》诗,还赋予牵牛花新的寓意:“柔条百尺长,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把牵牛花搭架攀缘生长,寓意甘作人梯的高尚品质。
⑨细一观察,牵牛花果然不仅只在竹篱笆上,即便是一根细绳子,它照样能飞攀而上。简约的花形中蕴藏着一股力量,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钦佩。
10、结合文章第③段说说牵牛花的开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奇特过程。(4分)
11、文中第①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第④段用了许多笔墨描写关于牵牛花的传说,你认为这一内容能否删掉?为什么?(5分)
13、从古至今,牵牛花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原因。(6分
6、先由螺旋的蕾头渐渐地展开,形成立体的小五角星状,再展开如旋转的风车状,扩张着变成稍大一点的五边形,最后才形成近似圆形的花冠,(可用文中语句也可自己概括) 1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牵牛花比作小喇叭,同时也把它人格化,比成姿容美好的女子(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在夏日清晨次第开放的情态美(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牵牛花在夏日清晨开放的美好动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1分)。 12、(4分,意思对即可) 不能删掉(1分),因为这个传说可以表现牵牛花的药用价值(或牵牛花种子可以治病的特点);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对中心的表现力;增加神秘色彩(或
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理由答出两点可得3分) 13、(4分,一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1)形态美好动人(或花形简约) (2)是勤劳的花 (3)开花过程奇特,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具有药用价值(或可以治病)( 5)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成为他们作品中的素材 (6)简约的花形中蕴藏着力量,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
六安皋城中学
(二)公交车上(17 分)
(1)中秋节,一个民工满心欢喜地来到火车站,接从老家来探亲的妻儿。
(2)这是他的妻儿第一次来广州探亲,一家三口终于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他们上了开往工地的公交车。女人随身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被褥,有锅碗瓢盆。男孩的手里还提着装有一只雪白兔子的笼子。
(3)可是他们刚把东西弄上车,就遭到司机的斥骂:“带这么多东西,中途的旅客怎么上车?你们以为这是乡下的运货站吗?补三张票吧!”三张票就是 30 元,而这些破破烂烂的家当一共也值不了几个钱。见民工犹豫,司机不耐烦了:“想什么想?不行就下车!”司机眼神里的轻蔑和奚落,让他无地自容。此时此刻,他不想让这样的眼神也落在他妻儿身上。他开始往身上摸,摸了半天,只摸出 20 元来。男人的脸上急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儿。
(4)司机越发不耐烦,脸上甚至有了冷笑:这些民工,让他们拿钱比割肉还难受。司机不想再等, 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动手往车下扔行李……
(5)男孩一直蹲在那里,守着放在行李上的小白兔,大人的争吵让他很是惊慌。突然,司机拎起了装着小白兔的笼子,小白兔的眼里满是大难临头的惊恐……
(6)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这是在乡下跟孩子们打架时练出来的绝技,现在派上了用场。只不过他下口轻了很多,毕竟这是在城里,初踏进城市的乡下孩子心中充满了畏惧。
(7)司机突遭袭击,不由得松了手,震惊地看着这男孩。只见男孩猛地从地上拾起死里逃生的兔子,霎时泪流满面。两年前父亲离家去城里打工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儿子,叮嘱他好好养大它们。父亲走了,男孩每天给兔子割草、喂水,一天天把兔子养大了。前不久,母免产下了一窝小兔,男孩坚持要带一只来广州,他要让父亲看看,他把兔子养得很好;他要让父亲知道,这两年他每天都在思亲!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向往的城市竟如此粗暴!伤心和恐惧让他的眼泪流得更急、更快了。
(8)满车的乘客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看着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男孩的眼泪终于让他们坐不住。
(9)一个老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对那个尴尬而又难过的父亲说:“我也去番禺,身上没带什么行李这个大包算我的,你少补一张票吧。”
(10)没等那个父亲反应过来,一个老妇人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抱过一只大瓦罐:“我很喜欢这只瓦罐的外形,把它送给我吧。”她对着惊慌的女人挤了挤眼睛,悄悄地说:“下车后,就还给你。”
(11)一位少妇把男孩拉过来,抱上自己的膝头:“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好可爱啊!借给我做儿子吧!”满车的人轰的一声笑开了。
(12)那个老人拍拍司机的肩说:“东西都挪走了,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了,赶紧开车吧!”的确, 地上那堆小山似的东西都已经被车上的乘客抱到自己的怀里或塞到座位下,车厢
通道又恢复了通畅
(13)司机看了看车厢里的人,经过这一场风波,人们冷漠的表情不见了,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帮助过别人后的笑意。他又看看刚被咬过的手腕,上面有两排浅浅的牙印,没事儿,咬得不重。他嘀咕了一句:“看不出来,小东西倒挺厉害的!”发动车子时,司机脸上也有了温和的笑意,刚才男孩扑上来咬那一口,让他回忆起自己那已经很遥远的顽皮而又莽撞的童年了。
(14)满车的笑容似一米阳光温暖了男孩惊恐和伤痛的心,他在少妇的怀里睡着了。 12.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13.根据提示,将表现司机在事件中情绪变化的词语填入方框中。(4 分) 司机斥骂→ →脸上有了冷笑→ →温和的笑意 14.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男孩“嗷”的一声扑上去,准确地咬住了司机的手腕。 ..
15.第(7)段插入男孩喂养兔子一事有何用意?(3 分)
16.对公交车上热心人的做法,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