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中考复习——有关白色粉末的推断题(经典提高)含答案

2021年中考复习——有关白色粉末的推断题(经典提高)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白色粉末推断(经典提高)专题

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K2CO3、Na2CO3、B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加水充分溶解后,仍有沉淀;②另取该粉末13.8g,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共收集到4.4g气体。则白色粉末中( )

A.一定含有Na2CO3 B.一定含有NaCl C.一定含有NaOH D.可能含有BaCO3

2.(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Cl、AgCl、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3.(5分)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04、Na2CO3 、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无色溶液;(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 ,―定含有_ ,可能含有_ 。 若要判断可能成分是否含有,你认为应对步骤(2)做如何改进?_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 。 4.(5分)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所有反应均恰好完全):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不含有 。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甲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②乙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的结论。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在实验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5.(3分)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uSO4、K2CO3、NaCl、Na2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②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7;③过滤,往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入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6.(6分)用熟石灰膏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表面变硬,某化学兴趣小组中的王明同学认为是水分蒸发的原因,是物理变化;李刚同学则认为是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生成了碳酸钙,是化学变化。(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 为证明上述变化的真实原因,他们共同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取墙壁硬块样品少量研磨成粉末状,将粉末移至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李刚根据得到的滤渣推断自己的结论正确。你认为李刚的推断是否严谨?

,理由是 。 第二步操作是: , 若看到现象为 ,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第三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试液 ,如果看到滤液颜色变为 ,则证明氢氧化钙部分转化为碳酸钙。

7.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

1 / 13第 1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 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 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反思】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可能是CaCO3 可能是 形 成 的 原 因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图),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2-- OH Cl CO3 NO3 Ca 2+微 溶 不 溶 结 论 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白色粉末中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 酚酞试液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3)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

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2.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2 / 13第 2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

(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溶液,然后再滴入 ,根据看到的 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10.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试管1:溶液变红色 一定有 ,

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氧化钡溶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 .

步骤二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11.如图1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H、I、J、K是单质,D、G常温下是气体.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

(2)反应C→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如果反应I→J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红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如果反应G→K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反应E→F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V气)与所加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推知上述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3 / 13第 3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以钠的化合物表示). 12.(5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无色滤液白色沉淀2OC通入通白色粉末加水溶解 过滤加水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③写出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13.(6分)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⑴根据上图推断,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4.研究小组为了解北京西山的地质情况,从实地选取两块样品D 和样品J,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其中部分反应产物被略去): (1)试推断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C ;D ;F ;G ;J 。 (2)如果图中所用的X只含两种元素,请尝试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D+X→: ; D+E→: 。

15.有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流程如图): (1)取白色粉末A,向其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滤液C。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向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3)向无色滤液C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D和无色滤液E,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

(4)若流程图中白色粉末A为20g,白色沉淀D为9.85g,无色滤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 ①无色滤液E中的溶质为 ;

②通过计算确定20g白色粉末A中所含各物质的质量。(请写出计算及推理过程) ..........16.教材中有一活动与探究: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探究小组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实验记录如下表(“↑”表示生成气体,“↓”表示生成沉淀,“一”表示无明显现象)。 四种溶液两两反应记录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A B C A \ ↓ 一 B ↓ \ 一 C 一 一 \ D ↑ ↓ 一 4 / 13第 4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⑴推断并写出后D 面↑ ↓ 一 \ 溶液中溶质的名称:A 、B 、C ;

⑵写出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H Na K Ba 2++++OH H2O 溶 溶 溶 -NO3 溶 溶 溶 溶 -CO3 溶 溶 溶 不 2-SO4 溶 溶 溶 不 2-三种

白色粉末推断(经典提高)专题

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K2CO3、Na2CO3、B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加水充分溶解后,仍有沉淀;

②另取该粉末13.8g,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共收集到4.4g气体。则白色粉末中 A.一定含有Na2CO3 B.一定含有NaCl C.一定含有NaOH D.可能含有Ba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钡可以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知,13.8g纯净的碳酸钾和碳酸钡均无法生成4.4g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实际质量较小,只有碳酸钠在13.8g的时候产生大于4.4g二氧化碳,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考点:物质组成的判断

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近几年考察较热门,且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2.(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Cl、AgCl、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答案】一定含有: Na2SO4、Na2CO3,可能含有: NaCl,一定没有: CuSO4 、AgCl 【解析】根据(1)中固体完全溶解,而AgCl不溶于水,则原粉末中一定没有AgCl,同时得到无色溶液,因CuSO4溶液显蓝色,则原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再根据(2)中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布存在钡离子,即原粉末中有Na2SO4、或Na2CO3。再根据(3)白色沉淀能有部分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则沉淀为碳酸钡沉淀,则原粉末中一定有Na2CO3,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则原粉末中一定有Na2SO4、

3.(5分)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04、Na2CO3 、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 ,―定含有_ ,可能含有_ 。 若要判断可能成分是否含有,你认为应对步骤(2)做如何改进?_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 。 【答案】(1)CuS04和BaCl2 , Na2CO3 , NaOH(2)将 Ca(0H)2 换成 CaCl2 或 BaCl2 (3)Na2C03+Ca(0H)2=CaC03 ↓+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同时说明一定不含氯化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说明溶液显碱性,故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uS04

5 / 13第 5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和BaCl2,―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②若要判断可能成分是否含有,你认为应对步骤(2)做如何改进?将 Ca(0H)2 换成 CaCl2 或 BaCl2,生成不了氢氧化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的干扰;③(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03+Ca(0H)2=CaC03 ↓+2NaOH。 考点:物质的推断 4.(5分)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所有反应均恰好完全):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不含有 。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②乙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的结论。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乙同学在实验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答案】(1)CuSO4

(2)Na2CO3 BaCl2

(3)NaOH及Na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它合理表述也可) 除去Na2CO3(其它合理表述也可) 【解析】(1)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粉末加水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硫酸铜; (2)碳酸根离子和盐酸会产生气体,粉末中加盐酸,产生气泡,所以一定有碳酸钠,,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沉淀,而粉末溶解时无沉淀生成,故一定无氯化钡存在; (3)通过(1)(2)的推导可以知道一定不存在硫酸铜、氯化钡,一定存在的是碳酸钠,可能存在的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均呈碱性,因此甲的方案不合理;乙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完全除掉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避免了它的干扰,然后再用酚酞检验时变红才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 5.(3分)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uSO4、K2CO3、NaCl、Na2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②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7;③过滤,往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入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则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答案】Ba(NO3)2、K2CO3、Na2SO4 CuSO4 KNO3、NaCl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物质的推断题,为了确定物质的组成,通过设计的实验步骤中不同的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步骤1和步骤3中,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白色沉淀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固体;二是能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最少有两种沉淀.无色滤液说明物质溶于水没有颜色,把溶于水有颜色的物质排除.步骤2中,把步骤1得到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7,说明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取少量该白色粉末溶于水,产生白色沉淀,往得到的白色沉淀中滴入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因此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两种,因此一定有Ba(NO3)2、K2CO3、Na2SO4;上层清液为无色,一定没有硫酸铜;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7,一定有碳酸钾,只有碳酸钾显碱性.可能含有的是:NaCl、KNO3,因为它们不影响实验现象.故答案为:Ba(NO3)2、K2CO3、Na2SO4;CuSO4;NaCl、KNO3 6.(6分)用熟石灰膏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表面变硬,某化学兴趣小组中的王明同学认为是水分蒸发的原因,是物理变化;李刚同学则认为是熟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生成了碳酸钙,是化学变化。(已知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 为证明上述变化的真实原因,他们共同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取墙壁硬块样品少量研磨成粉末状,将粉末移至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李刚根据得到的滤渣推断自己的结论正确。你认为李刚的推断是否严谨?

6 / 13第 6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理由是 。 第二步操作是: , 若看到现象为 ,证明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第三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试液 ,如果看到滤液颜色变为 ,则证明氢氧化钙部分转化为碳酸钙。

【答案】第一步:不严谨。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渣可能是未溶解完的氢氧化钙 第二步: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滤渣逐渐溶解 第三步:酚酞; 红色

【解析】分析:第一步:由于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微溶于水,因此采取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固体为碳酸钙,忽略了氢氧化钙溶解性这一特点;

第二步:利用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没有这一反应现象的差别,可采取取滤渣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以证明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第三步:要说明氢氧化钙部分转化为碳酸钙,还需要证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因此可利用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滴入酚酞以检验.

解:第一步: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取墙壁硬块样品少量研磨成粉末状加入水溶解,滤渣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因此该同学的推断不够严谨;

第二步:取出部分滤渣加入稀盐酸,如果观察到滤渣逐渐溶解且有气泡冒出量,则可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第三步:由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因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观察到滤液变红,则可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氢氧化钙部分转化为碳酸钙. 故答案为:

第一步:不严谨.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滤渣可能是未溶解完的氢氧化钙; 第二步: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逐渐溶解; 第三步:酚酞;红色.

点评: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钙性质的差别,检验两物质的存在是本题的考点.

7.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 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 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反思】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正确 因为Na2CO3的水溶液也显碱性

(2)Na2CO3 取上层清夜,向里面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否 因为如换成Ba(OH)2溶液,就鉴别不出是否含有NaOH了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1)由于Na2CO3虽属于盐,但其溶液同样也显碱性(故俗称纯碱),故也能使酚

7 / 13第 7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单纯以酚酞变红来确定是NaOH。

(2)由于NaOH与BaCl2试液不反应,故通过“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该溶液中有Na2CO3的存在,因为Na2CO3能与BaCl2试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氯化钠;要想验证猜想③,即要证明溶液中除了含有Na2CO3之外,还应含有NaOH;“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可以完全除去混合物中的碳酸钠,接下来,过滤后再取上层滤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若此时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猜想③成立;若此时溶液不变红,则证明猜想③不成立。

【实验反思】如果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则由于Ba(OH)2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则无法证明原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8.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可能是CaCO3 可能是 形 成 的 原 因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图),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2-- OH Cl CO3 NO3 Ca 实 验 步 骤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2+微 溶 不 溶 结 论 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白色粉末中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3)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答案】(1)CO2+Ca(OH)2═CaCO3↓+H2O Ca(OH)2 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钙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3)AB 【解析】 试题分析:(1)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因为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结晶析出,所以白色粉末成分可能是CaCO3 ;可能是 Ca(OH)2;也可能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O2+Ca(OH)

(2)根据溶解度表可知,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氢氧化2═CaCO3↓+H2O;Ca(OH)2;Ca(OH)2和CaCO3 ;

钙微溶于水,所以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要验证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可以结合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性质来选择酚酞试液和盐酸来检验,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加盐酸后,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钙;由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3)对于易

8 / 13第 8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变质的物质应该密封保存,防止吸水潮解或与空气的成分反应而变质,或者是在用之前来制取,以保证实验的质量,故选AB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检验碳酸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

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2.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 (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溶液,然后再滴入 ,根据看到的 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答案】【实验探究】(1)①④⑤.(2)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3)Na2CO3+2HCl=2NaCl+H2O+CO2↑. 【交流讨论】氯化钡溶液,酚酞试液,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 【反思评价】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1)白色粉末全部溶解,说明不含有碳酸钙,①④⑤中都含有碳酸钙,可以排除.

故填:①④⑤.(2)如果只含有碳酸钠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交流讨论】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看到的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氯化钡;酚酞试液;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

【反思评价】不能,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先加入酚酞试液时,即便溶液中只含有碳酸钠,溶液也会变红色,再加入氯化钡时,能够出现白色沉淀,这样就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了.故填:不能.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碱盐的溶解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0.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9 / 13第 9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酸碱性 与稀盐酸作用 毒性 NaNO2 碱性 放出棕红色气体 有 NaC1 中性 不反应 无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试管1:溶液变红色 一定有 , 一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氧化钡溶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 . 步骤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 一定有 . 二 溶液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答案】(3)Na2SO4、NaNO2(4)NaNO2、Na2SO4,NaCl(5)Ⅱ(6)AgNO3+NaCl=AgCl↓+NaNO3(7)过滤 【解析】 试题分析:(3)猜想Ⅲ:只含有 Na2SO4、NaNO2;(4)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定有NaNO2,加入氢氧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硫酸钠;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加入硝酸银后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5)通过实验,猜想Ⅱ成立;(6)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7)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1.如图1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H、I、J、K是单质,D、G常温下是气体.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 .

(2)反应C→B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如果反应I→J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红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如果反应G→K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反应E→F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

(V气)与所加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此可推知上述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以钠的化合物表示). 【答案】(1)H2O;(2)分解反应;(3)2CuO+C高温 2Cu+CO2↑;3CO+Fe2O3高温 2Fe+3CO2;(4)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

试题分析:A和B及H能相互转,则B可能是水;B能和H互相转化,且H是气体单质,则H可能是氧气;C能转化生成水,且C能与D互相转化,D和F能互相转化,F是可能是白色沉淀,则D可能是二氧化碳,F可能是碳酸钙,则C可能是碳酸,氧气生成的G能与二氧化碳互相转化,则G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E互相转化,且E能生成白色沉淀F,则E可能是碳酸钠, (1)由分析知B是H2O;

10 / 13第 10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反应C→B的中B是水,C是碳酸,碳酸分解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

(3)如果反应I→J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红色,则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O+C高温 2Cu+CO2↑;如果反应G→K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则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3CO2;

(4)E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滤液中加入盐酸,过一段时间能产生气体,说明碳酸钠过量,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2.(5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FeCl3、CaCO3、BaCl2、Na2SO4、KOH、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③写出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①一定没有FeCl3和Na2SO4,一定有CaCO3、BaCl2、KOH,可能有KNO3;②BaCO3;③CaCO3+2HCl= CaCl2+ C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无论是氢氧化铁沉淀,还是铁的盐溶液都是有颜色的,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白色沉淀全部是碳酸钙,不含有硫酸钡,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向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当含有氯化钡时,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钠;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上述实验现象的出现。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和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和氢氧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②上述过程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是碳酸钡,碳酸钡的化学式是BaCO3;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13.(6分)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⑴根据上图推断,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C:CO2 D:H2O E: Ca(OH)2 (2)CaCO3高

CaO+CO2↑;2NaOH + CO2 = Na2CO3 + H20;复分解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A是碳酸钙(CaCO3);B是氧化钙(CaO);C是二氧化碳(CO2);D是水(H2O);E是氢氧化钙(Ca(OH)2);F是碳酸钠(Na2CO3)。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

CaO+C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0;反

11 / 13第 11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应④Ca(OH)2+Na2CO3 =CaCO3↓+2NaOH,属于复分解反应。 考点:推断题;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推断题,要根据物质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科学推断,还要展开合理的联想。 14.研究小组为了解北京西山的地质情况,从实地选取两块样品D 和样品J,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其中部分反应产物被略去): (1)试推断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C ;D ;F ;G ;J 。 (2)如果图中所用的X只含两种元素,请尝试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D+X→: ; D+E→: 。 【答案】(1)A:Fe(OH)3;C:Ca(OH)2;D:Fe2O3;F:Fe;G:CO2;J:CaCO3 (2)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C高

2Fe+3CO2

【解析】

试题分析:红褐色的沉淀是氢氧化铁,故A是氢氧化铁;J高温会分解生成气体和白色固体,白色固体能与水反应,那么J是碳酸钙,G是二氧化碳,H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D是红棕色固体,且能与气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那么D是氧化铁,E是一氧化碳,单质F为铁;B是黄色溶液,那么一点含有铁离子,氧化铁只能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故B可能是硫酸铁或氯化铁。 考点:物质的推断

15.有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流程如图): (1)取白色粉末A,向其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滤液C。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向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3)向无色滤液C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D和无色滤液E,由此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

(4)若流程图中白色粉末A为20g,白色沉淀D为9.85g,无色滤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 ①无色滤液E中的溶质为 ;

②通过计算确定20g白色粉末A中所含各物质的质量。 (请写出计算及推理过程) ..........【答案】(1)CuSO4 (2)CaCO3 (3)BaCl2和NaOH (4)①NaCl

②BaCl2的质量为10.4g(1分) NaOH的质量为4g (1分) CaCO3的质量为5.6g(1分) 【解析】(1)硫酸铜溶于水得到的是蓝色溶液,可以据此判断该题;

(2)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根据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可以判断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可以据此作答; (3)通入二氧化碳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判断该混合物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4)根据上述分析及题给的条件可以判断出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然后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所以最后得到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16.教材中有一活动与探究: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探究小组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实验记录如下表(“↑”表示生成气体,“↓”表示生成沉淀,“一”表示无明显现象)。

A A \ B ↓ C 一 D ↑ 12 / 13第 12 页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2-2-四种溶B 液两两反应 ↓ \ 一 ↓ OH NO3 CO3 SO4 +记录 部分酸碱盐C 一 一 \ 一 H H2O 溶 溶 溶 溶解性表 +D ↑ ↓ 一 \ Na 溶 溶 溶 溶 ⑴推断并写出后面三种溶液+K 溶 溶 溶 溶 中溶质的名称:A 、B 、C ; 2+Ba 溶 溶 不 不 ⑵写出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⑴A:碳酸钾 B:硝酸钡 C:氢氧化钠

⑵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由图表所给的信息,可知B含有钡离子所以是Ba(NO3)2、A与其它物质既能产生气体,又能产生沉淀所以是碳酸钾,C与其它溶液无明显现象,为氢氧化钠

13 / 13第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