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和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仿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教学准备
《火烧云》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揭题,识“云”
1.教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去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那无比瑰丽的景象。(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萧红。 二、整体感知,读“云” 1.初读课文。
教师:那么,究竟什么叫“火烧云”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体会“烧”字的用法精妙。
2.再读课文。
教师:咱们写文章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篇课文就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分段吗?(第一段1—2:火烧云出现;第二段3—6:火烧云的变化;第三段7:火烧云消失。)
三、读中感悟,云“变” (一)颜色变化。
1.课件展示火烧云图片。(颜色不断变化)
2.漂亮吗?你觉得火烧云的什么很漂亮?(板书:颜色)
3.大家来说说看,都有哪些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
灰、梨黄、茄子紫„„)
(1)理解这些颜色词的意思。
(2)你能像作者一样再说出一些这样颜色的词吗?
(3)这么多颜色,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五颜六色、色彩绚丽等)
4.课件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自由读,除了读出颜色变化多的特点,还能读出颜色变化的什么特点?(变化快) (2)体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 (3)背诵这个自然段。 (二)形状变化。
1.教师:火烧云不但颜色变化多、变化快,还有什么也变化很快呢?(板书:形状) 2.课件展示图片:你看出这火烧云像什么了吗?(马)是站着还是跪着? 3.出示: 马是跪着的。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1)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二句?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这匹马有什么变化吗?(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教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天空出现一匹马。)它是什么样子的?(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它是怎样变化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它消失了吗?(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2)教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5.自由读一读五、六自然段,作者按这样的顺序还写了火烧云变成了什么?(狗和狮子)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在书上标出来。
四、总结提疑,赏“云”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多好啊,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2.再欣赏火烧云。 五、由扶到放,写“云”
回去之后,请大家也观察一下天空中云的变化,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