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经历统一长度单位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导入:大家有没有跟妈妈去做过衣服?你知道吗做衣服时要“量体裁衣”。只有量的准确,做出来的衣服才合体。可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时就发生了一个笑话。想知道吗?
师:谁能看着这四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引导:是啊,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生发现:因为师傅与徒弟的的手不一样大。
师小结:同学们,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就是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二)观察尺子,发现知识:
引导:请学生拿出直尺,互相说一说,你知道有关尺子的那些知识?
小结:尺子上有刻度,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观察: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思考:你知道从0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一段有多长吗?0到7呢?
(三)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你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最好?说明原因。
小结: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边对着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学生具体测量小徒弟的一柞有多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 自主练习:
1、你会量吗?
(出示77页自主练习第1题图。学生独立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
2、小蟋蟀能跳多远?填一填。
(出示77页自主练习第2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
3、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同位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下来。
4、拓展练习:
大家表现的都很出色。如果老师想请你帮阿福量一下准确的衣服的长度,你们能行吗?
(请一名学生扮演阿福,请学生具体测量。)
那如果再让你测量一下他的袖口与领口该怎样测量呢?
(学生交流:1、把领口展开。2、用软尺围。)
四、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投影出示
书77页自主练习
1) 第一题
图片上有两个图形,你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三角形和长方体
每个图形每一条边上都有一个括号和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的意思是——厘米
这是要让我们干什么?(量一量每一条边的长)
你会量吗?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
交流测量的方法结果:
(1) 你是怎样量的?
(2) 有没有不同的量法?
(3) 哪一种方法更好?
用你认为好的方法量一量长方形各边的长。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能会有对边相等只量一边的做法,鼓励,但不做要求)
2) 填一填
小蟋蟀能跳多远?
填一填。
1) 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提示:现在小蟋蟀跳了多远?是16厘米吗?为什么?
学生说答案,并说明理由。
3) 先估计,再与你的同学相互量一量。
想知道你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先猜一猜,再量一量,可以同位合作,看一看,你猜的准吗?
向猜的准的同学取取经,问问他们是怎么猜的?
有了上次的经验,你现在一定猜得更准了,猜一猜你的一诈有多长,再量一量。
你还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同位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下来。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