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财务公开的有效对策
作者:于艳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8期
村务公开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在有些地方由于财务不公开,民主理财不落实,致使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得不到落实,干群关系就紧张,实行村务公开是监督和约束干部行为、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目前村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形式,轻视内容。有的村在建村务公开栏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公开栏的版面要多宽多长,制作公开栏材料要如何好等,都是片面地强调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是否真实、全面、详细。有的村务公开栏空洞无物,甚至个别公开栏成为小孩于胡写乱画的“阵地”。 2、重视一般,轻视热点。从一些地方的公开的内容看,部分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是公开那些没有问题或问题不大的事情,而对群众意见较大、比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则遮遮掩掩不愿公开。例如对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招待费问题、干部的工资问题,只是公布几大项的收支情况,具体支出的情况群众无法知晓,这样的半公开、假公开,不仅达不到公开的目的,而且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3、重视公开,轻视反馈。在一些地方村虽然公开了一些财务。但公开后对群众有什么反映,有什么意见都置之脑后,从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的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了”,就算万事大吉了。
4、重视事后,轻视事前。有的村为了兴办实体,事前不召开村民会议,不与群众商量,不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面出了问题则简单地在公开栏上公开一下就算了,群众对这样的公开意见很大,有的群众说,“凡是他们公开的都已生米煮成熟饭了,这样的事,公开不公开都是一个样”。
5、重视一时,轻视一贯。村干部疲于应付公而不开,群众对村务冷漠视而不见,村务公开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无人店”。目前,有的村村务公开每个季度只公开一次,很难坚持做到一个月一公开,重要事情及时公开、定期公开。同时,有的村经费严重短缺,也制约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村务公开的对策
1.不断探索,规范内容。一要紧跟形势,确定内容。那个时期群众最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实行村务公开,群众主要关心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事项,公开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上级政策、农资供应、财务收支、村务决策、税费改革、土地征用及补偿、失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种粮直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项目,并将公开内容细化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民负担、财务管理、土地管理、财务收支、干部工资、事务管理等六大类。二要拓展深度,抓好延伸。要由公开办事结果同公开办事全过程拓展延伸。凡是与群众切身密切相关的事项,由事后公开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做到群众在决策前了解,决策过程中参与,决策的执行情况要监督。要由事务领域向三个文明全领域拓展延伸。把村务公开与农民增收,文明诚信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提供致富信息、推选干部,争创文明户和信用守法户等纳入村务公开范畴,使村务公开逐渐成为引导群众奔小康致富的有效载体。要由单层面公开向全方位公开拓展延伸。把村务公开与各级政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县、乡镇、村三级配套联动,开展综合运用公开栏、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公开载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公开体系。
2.求真务实,规范公开。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公开栏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根据内容分别采取会议、广播、“明白袋”、公开信等多种形式,使公开形式更灵活。另一方面,为防止弄虚作假,做到真公开、公开真、重点要推行四种公开模式:一是集中公开。既减少随意性,又便于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二是垂直公开。以计划生育指标、宅摹地审批、涉农税费等部门业务事项,按照谁审批谁公开,谁收费谁公开的原则,由负责审批收费的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村务公开,既避免了内容变调走样,也减少了中间环节。三是对应公开。对政策扶持资金,救灾扶贫款物发放等需要基层落实的事项,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同步公开,做到层层衔接,相互对应。四是点题公开。对不在规定公开内容之列,但县、乡镇认为事关重大,或群众在某个时期最想了解的事项,要由县、乡镇或群众以点题方式提出,以村“两委”或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及时公开。
3.有序运作,规范程序。村务公开必须有完整实用的制度来规范指导,必须规定科学,严格的工作程序来约束行为,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来保证效果,才能有章可循,步人健康、有序、规范运作的轨道。要围绕村务公开工作的科学有序运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程序,做到按规定步骤和程序操作。要实行五步走的基本程序,即村务公开必须经过村委会酝酿确定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把关、实施公开、意见反馈、整理存档这五个步骤。同时,针对不同公开事项的不同特点,实行分步指导,每个类型制定一套程序,编制一套公开流程图,以文字加图表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村务公开工作按照流程做,沿着程序走,避免随意性。 三、结语
民主管理是财务公开的必要保障。农村民主管理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尺度,各级农经管理部门应以求真务实精神,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关系农村发展稳定的大事来抓。政府应加大对此项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软件开发资金的需要,切实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化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