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采样监测方案
1、为确定风险管控场地及其周边空气中污染物的起始含量与污染状况,并为施工结束后的场地及周边空气环境质量验收提供对比验证背景,施工前需对场地内和场地外上下风向空气介质中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此外,为判断施工期间尾气处理设施达标排放情况,以及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需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空气及尾气排放进行监测。
2、大气环境监测内容一般包括作业区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空气样品的采集、分析及质量评价,污染土壤风险管控
3、设施(车间)污染物排放尾气样品的采集、分析及污染物排放评价。一般根据场区污染土壤作业功能区域规划及作业进度,依照《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中相关规定,分别在场地边界及环境敏感点设置大气监测点。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采集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执行,采用连续监测1小时采集1个样品的方法。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采集参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执行。
4、采样频次参照《环境监理工作制度(试行)》(环监[1996]888号)中第3条款现场环境监理规定“对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理每月不少于1次;对建设项目、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监理每月不少于1次”,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现场监测频次按每月1次执行。
(1)采样点布设
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气象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场区内外共设
6个空气采样点,采用扇形布点方式,以对照点为扇形顶点,以主导风向为扇形的轴线,扇形的角度一般为45º,也可更大些,但不能超过90º。即场区外上风向设置1个空气采样点(对照点),场区内设置2个空气采样点(分别在扇形轴线两侧的不同的弧线上),场区外下风向设置3个空气采样点(其中2分别在扇形轴线两侧的不同的弧线上,1个在轴线上),采样点距地面1.5-2.0m。
(2)采样频率
在施工前进行空气采样监测1次;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进度,每月监测1次,本项目现场实际设计施工的周期预计为12个月,结合施工完成后监测1次,故需采样14次。
(3)样品采集方法
根据《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合理选用专用大气采样器,应用大流量采样系统进行大气采样。
(4)监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该场地环境调查分析,场地土壤及其周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扬尘,故需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