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计划

初村小学 刘永强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倍受人关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极为有限,目前有不少的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该给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然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使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4、提供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基本思路

1.针对教学活动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教学设计的制定侧重学科渗透。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教学资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

容,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心理辅导。

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带动课堂良好活跃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使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实施人性化。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

2.针对学生发展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正确归因。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则会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能激发他们保持高度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改变失败的情况;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缺乏努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归因是非常必要的。

(2)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则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要帮助学生纠正片面的思维方式,告诉他们暂时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要重新树立自信心,切勿对前途悲观失望。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关键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对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2、对比法;

3、交流座谈法;

4、个案法;

5、经验总结法;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预期成果: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现形式:

1.先期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

2.个案分析座谈记录及总结;

3.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备课及实验随笔;

4.子课题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