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2年第2期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总第110期 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Sum No.1 1 0 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何克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健美 操运动损伤有其显著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 意义。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g动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2012)02—0075—07 1前言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运动,具有美学的健与舞蹈的美之共同特点,以追求 人的健身、健美、健心和娱乐为目标,具有极强的普及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自20世纪80年 代健美操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以来,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现已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 一,许多学校无论是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都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随着健美操运动在高校体育 教学与训练中的普及,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危害也Et益显著,研究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并采 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高校健美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05、06、07、O8四个年级的社会体育健美操运动损伤同学和O7、08 两个年级非体育健美操选修损伤的同学为研究样本。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通过比较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分析高校大学生健美 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2.2问卷调查法:参考相关资料制作“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表”。经指导老师审核,效度 较好,信度达0.83。调查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向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体育与非体育专业选修健美操 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84.2%。问卷调查对象构成如表1所示。 2.2.3 数理统计法:采用Microsoft Excel20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构成 收稿日期:2011-l1—13 作者简介:何克美(1957一),男,福建福清人,实验师。 76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年3月 3高校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 3.1损伤类型 运动损伤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系统。 按损伤组织分为骨损伤、软骨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损伤、神经损伤等多种;按是否有伤口分 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按伤情发展速度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按与专业技术 关系密切程度分为技术性损伤和非技术性损伤两种;按影响专项运动能力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 伤和重度损伤三种;按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分为轻伤、中等伤和重伤三种;按致伤因素的特点分为 擦伤、裂伤、刺伤、切伤、挫伤、拉伤、扭伤、挤压伤、磨擦伤等多种;按损伤的部位分为头颈部损伤、 肩部损伤、肘部损伤、手腕部损伤、胸腹盆损伤、腰背部损伤、髋部损伤、膝部损伤、踝足部损伤等 多种【”。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损伤主要集中在上、下肢。在报告的l7例损伤中,上肢损伤占41.2%(7/17),下肢损伤占 52.9%(9/17),其它部位损伤占5.9%(1/17)。上肢损伤部位包括肩、肘内侧、腕内侧、及手掌等,下肢 损伤部位包括大腿后内侧、膝内侧、小腿后部、踝内外侧等。 表2不同运动群体健美操损伤特征比较 注: 表不P<O.05,差异显著; 表不P<O.O1,差异非常显著。 从表2可知,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类型特征与中学生及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类型特征无显 著性差异,却与俱乐部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征有显著差异。 从损伤组织器官和致伤因素的特点看,关节扭挫伤最多见,占41.2%(7/l7);肌肉、韧带拉伤 (5/17=29.4%)和皮肤擦伤(5/17=29.4%)次之,其他类型的损伤本次调查无报告。 从伤情发展的速度看,急性损伤占了绝大多数,17例中共报告15例为急性损伤,占88.2%;慢 性损伤仅报告2例,占1 1.8%。这与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大众健身性质有密切关系,与高校从事健美 操的学生系统训练时间不长也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竞技运动员以及长期从事健美操运动的 锻炼者,急性损伤的发生率会逐渐减少,相应地,慢性损伤会逐渐成为其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41。 由于拉伤和扭挫伤通常属为闭合性损伤,擦伤为开放性损伤,所以本次调查中,近三分之二为 闭合性损伤(11/17=64.7%),其余三分之一为开放性损伤(6/17=35.3%)。 从技术角度讲,由于健美操运动对锻炼者上、下肢肌肉、韧带及关节有特殊要求,特别是对上、 下肢各运动环节(肩、肘、腕、髋、膝、踝)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这些部位的 软组织拉伤及关节扭挫伤是与健美操运动技术特点密切相关的,它们应属于技术性损伤的范畴。 而擦伤通常是由于身体失衡导致皮肤与粗糙地面磨擦形成,它与运动技术关无直接关系,通常把 它归为非技术性损伤范畴。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技术性损伤也占了大多数(12/17=70.6%)。这也是 由健美操运动的“技术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5 的特性所决定的。] 从损伤程度上看,虽然绝大多数损伤对学生日常生活无影响或影响很小(16/17=94.1%),但运 动损伤对学生从事健美操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却要严重许多。在15例有效的损伤报告中,有7例 报告专项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占46.7%;只有4例报告专项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占26.7%。 第2期 何克美: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3.2损伤时间 运动损伤可以发生在运动的各个时段。可以发生在运动的准备活动阶段、素质训练阶段、技术 训练阶段或整理放松阶段;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阶段、课外训练阶段或考试、比赛和表演阶段。从 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在17例运动损伤中有7例发生在课堂教学阶段,8例发生在课外训练阶段,2 例发生在比赛表演阶段。由于比赛表演在时间上要远远少于教学和训练阶段,所以调查数据并不 能说明比赛表演阶段受伤几率会低于教学和训练阶段。从技术及心理层面分析,由于比赛表演时 运动强度及难度大,如果临场心理没有很好地把握,损伤的几率还可能增大。在平时的教学训练 中,多数学者的调查都表明,健美操运动损伤大部分都发生在技术训练阶段[51。 3.3损伤原因 运动损伤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方面:直接原因包括:思想因素(没有防伤意识、急 于求成、心理素质差、缺乏体育道德等),准备活动不当,技术性错误,保护不当,运动设施与运动环 境缺陷,组织方法不当,运动量、运动强度(局部负担过重)和运动难度太大,运动素质或机能状态 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放松恢复不当等。间接原因包括:身体结构上的致伤弱点、运动技术 上的致伤弱点。 损伤原因有内、外因之分:动作错误(或技术错误)、运动机能状态差等是内因,准备活动不当、 场地服装不合要求、教练专业水准不够等是外因。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健美操运动损伤主要由个体因素(内因)引起。在个体因素中,保护 不当是造成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因素,这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有很大不同(表3)。由于我校大多数从 事健美操运动学生参加系统训练的时间不长,水平有限,在从事健美操运动时往往会因为身体素 质差,掌握技术动作不到位等原因使身体在运动中失去平衡,这时如果没有适当与及时的保护措 施,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再者,带伤带病或疲劳状态下进行健美操训练也是我校健美操运动损伤 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校,健美操主要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活动的,学生在受伤或生病情况下, 有时为了进度,不得不带伤带病训练,这也给损伤创造了机会。相对而言,因技术性错误而导致损 伤的情况要明显低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这可能与我校健美操的技术要求不高,技术动作相对不 复杂有关。总体而言,在健美操运动损伤中,个体外因素(外因)所起作用较小,不论从我校健美操 运动损伤调查还是相关学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调查看,场地、服装等外部因素对健美操运动 损伤的影响都有限。 表3高校健身健美操与竞技健美操损伤原因比较 78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年3月 3.4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高校健身健美操运动损伤率为16.8%(17/101),其中男生损伤率为 27.1%(13/48),女生损伤率为7.5%(4/53),男、女生在损伤率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O.叭)。这与 其他相近课题的调研结果不尽相同。例如有学者在研究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率时发 现,总损伤为71.25%。其中男运动员(29人)损伤率为69.05%,女运动员(28人)损伤率为73.68%,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O.05)l 8l。造成我校健美操运动总损伤率偏低的原因可能与我校健美操运动的 大众化健身『生质有关。据了解,我校非体育专业选修课及体育专业必修课中的健美操教学都以大 众健美操为教学内容,即使是体育专业专修课也只涉及1-2套竞技健美操的内容,健美操教学在 难度与强度上难于与高校竞技健美操相比。男生损伤率较女生高可能与男生除参加健美操运动 外,还参加其他体育活动且运动量大有关,同时女生相对较好的柔韧性和平衡性也有利女生在健 美操运动中避免运动损伤。 3.5不同运动水平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非体育专业选修班、专业普修班和专业专修班学生的损伤情况如下: 表4不同类型教学班损伤率对比 从上表可知,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在损伤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专业学生的损伤 率(15/61=24.6%)明显大于非专业学生的损伤发生率(5.0%)。在专业学生中,普修班学生(健美操 训练时间不足一年)的损伤发生率24.2%与专修班学生(健美操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的损伤发生率 25.0%无明显差异(P>O.05)。从急、慢性损伤分布看,不论是选修班、普修班还是专修班,都以急性 损伤居多,而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训练年限的增长,慢性损伤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与其他学者 的调研结论基本一致。初学者急性损伤较多可能与初学者缺乏经验,在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较难 建立动力定型有关。老学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较易建立运动动力定型,因而急性损伤的几率大大 减少。与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情况相比,高校健美操慢性损伤的比率明显偏低,这可能与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整体技术要求不高,学生训练时间不长等因素有关。 3.6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情况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在伤后都会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对那些症状较轻的损伤(8人),不 自理的1人,自己治疗的7人,无人看医生治疗。对那些症状较重的损伤(7人),都采取了一定的治 疗措施,其中5人自己治疗,3人看医生治疗。从康复程度看,在症状较轻的8例中,有6例完全康 复,但有2例没有康复。其中一例伤后没有治疗,另一例则采取自己治疗。这说明在健美操运动损 伤中,即使是轻度损伤,也要重视损伤的康复治疗,以避免轻微损伤积累而形成慢性损伤。在症状 较重的7例中,完全康复4例,部分康复2例,没有康复1例。特别应指出的是,在15例有效的损 伤报告中,有2例症状较重,但因为采取看医生治疗的方式,损伤基本痊愈;而另有2例,原本症状 较轻,但由于只是采取自己处理的方式,损伤只得到部分康复。这说明损伤发生后,采用专业、正规 治疗的重要性。 4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预防 在参考相关资料基础上总结了18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通过问卷形式向我校参加健美操 第2期 何克美: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79 运动的学生了解他们对这些预防措施的认同程度。学生对预防措施的认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在高校健美操运动实践中实施这些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3 4 5 6 7 8 9 m ¨  M 表5预防措施排序 序号 预防措施 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 进行高危动作时采取保护措施 确保运动后及时消除疲劳 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局部负担量过大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把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加强身体薄弱环节的锻炼,加强身体薄弱环节的保护 思想上重视预防运动损伤 合理编排动作方案 坚持运动训练的规律性和有恒性 坚持多元化训练,在健美操锻炼之余安排其他体育项目锻炼 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体育卫生原则 加强体格检查与自我医务监督 选择适宜的运动鞋 提高运动心理素质 选择适宜的场地 加强体育道德修养 在湿度、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运动 从表5可以了解,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预防的优先次序是与我校健美操运动损伤原因的优先 顺序基本一致的,即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预防应针对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原因的特点提出,那 些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应成为我们采取预防措施的重点对象。具体而言,应重点采取以下几 方面的预防措施: 4.1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从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了解到,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当是造成我校健美操运动损伤 的首要因素。为此,老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思想意识,教会学生掌握在健美操运动 中一旦身体失衡跌倒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运动中若感到着地不稳,应积极顺势缓冲,不 要强行站立),并鼓励学生在频繁使用的环节以及身体薄弱的环节(如腕、膝、踝等)使用保护性设 备(护腕、护膝、护踝或其他保护支持带等),另外,在集体项目的健美操运动中,还要注意安排队员 间的互相保护等。这些措施的落实将会极大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4-2加强身体素质i)wI练,特别应加强身体薄弱环节的训练 健美操运动对练习者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基本运动素质有较高 要求,练习者应加强上述运动素质的训练,以避免在运动中因身体素质差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健美操练习者特别应加强身体薄弱环节的训练。研究表明,健美操运动中上肢的腕掌部、肘、肩以 及下肢的踝、膝部是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而在这些部位的损伤中,又以软组织拉伤的几率最高, 80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年3月 因而加强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与伸展性是预防此类损伤的有效措施。训练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练 习来重点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功能。 4.3加强运动医务监督,避免带伤、带病或疲劳运动 目前,国内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医务监督工作还相对落后,不少学生都是在带伤带病情况下坚 持运动。 所以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健美操运动的医务监督可以从自我监督做起,从事健美操运 动的学生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有不良的症状或感觉,如不想参加健美操运动,害 怕参加健美操运动,运动时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晨脉偏高,甚至出现明 显的身体不适等,就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可看医生或进行专业的体格检查,以便对症处理, 将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4.4遵循渐进性原则,合理安排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 健美操教学训练应本着科学化原则,体现负荷与强度的内在关联性,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 强度。在正式教学训练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与正式运动相匹配,还 要在运动量及运动时间上达到热身运动的要求,即运动量不能太大或太小,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 隔不能太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准备活动真正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在正式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应 注意运动节奏的把握,应避免某一身体局部连续的剧烈运动,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有张有弛,在剧 烈运动的各单元问安排轻松活泼的活动内容,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间歇休息。在一堂教学或训练 课结束时,还要安排必要的放松练习,以帮助身体快速地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4.5在健美操训练之余,积极参加其他项目的体育锻炼 单一的训练模式会导致练习者运动节奏的单调化、模式化,这对于练习者适应生活环境是十 分不利的。健美操运动对人的柔韧性、平衡性和灵敏性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对练习者肌肉力量的 锻炼效果不太显著。因此,从事健美操运动的练习者应加强肌肉力量的练习,特别应加强互相对抗 的肌肉的协调性练习。建议可参加一些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等,以使身体 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4.6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及周围环境 健美操运动对运动场地有特殊要求,如要求地面弹性要好,同时摩擦力又不能太大,因此,健 美操运动场地的地板以木地板为最佳,水泥地面弹性差,地毯摩擦力大,都不太符合健美操运动的 要求 。健美操运动对运动服装也有特殊要求,如练习者的运动服装要松紧适度,透气吸汗,并有良 好的伸展性。练习者的鞋子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硬,要富有弹性,对人体能产生良好的支撑,具有防 滑和吸收重复冲击力的功能㈣。此外,在室内进行健美操运动时还要注意通气换气,保持运动环境 的卫生整洁。 5小结 自1995年我国政府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积极投入到 体育健身的运动中来。健美操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大学生 的喜爱。近年来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健美操事业的健 康发展,研究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并探讨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健 美操运动从整体上讲仍属于大众健美操范畴,其损伤特点也基本符合大众健美操运动损伤的一般 规律,但仍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损伤占绝大多数,关节扭挫伤和肌肉拉伤 占绝大多数,急性损伤占绝大多数,闭合性损伤、技术性损伤占了六至七成,近半数的损伤严重影 响了患者继续从事该项目的训练,但经过一段时问的恢复治疗,基本都可以得到康复,没有重特大 伤害事故的发生。分析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应着重加强练习者的保护与自我保护,加 第2期 何克美: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特点及预防 81 强练习者身体素质训练,特别应加强身体薄弱环节的训练,加强运动医务监督,避免带伤带病运 动,防止过度疲劳,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和训练方案,避免只从事健美操一项体育锻炼,应鼓励学生 在健美操锻炼之余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2】李国玲等.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1.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4):78—79. 【3】洪涛.对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96—498. 『4]董新军.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隐性致因分析『J1.湖北体育科技,2007(1):43—45. 【5】汤海燕,等.高校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42—43 【6】冷新科,等.健美操俱乐部成员的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保山师专学报,2006(5):88—90. 【7]姜丽.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1.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69—71. 【8]赵兰革,等.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4):424—425. 【9]陈凤珍.健美操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高教论坛,2006(6):85—88. 【10】龙晓卫.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损伤的致因分析 体育科技,2007(2):57—59.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thletic Injurie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erobics HE Kemei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Fujian,350300) Abstract:Aerobics is an emerging sport in Chin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ysical exercis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Aerobics injuries have their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s of particular signiifcance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colleges;aerobics;athletic injury;prevention (责任编辑:林国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