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实用技术 SHIYONG JISHU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吴俊霞

(商丘市睢阳区林业工作站,河南 商丘 476900)

摘 要:森林资源是我国的主要生态资源,是进行生态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重视林业的发展,但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怎样防止病虫害从而减少其带来的危害,是目前林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措施,希望能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止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措施

防止病虫害是林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关系着国家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有效的防治病虫害能为保护国家自然环境、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生态平衡,为防治病虫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防止病虫害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原因1.1 主观因素

由于此前对自然生态的不够重视,造成了森林的滥砍滥伐,自然林的数量逐渐减少,后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种植了更多的人工林,但人工林的种类较为单一,一旦出现病虫害,将会给森林资源造成重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人工林的面积不断的扩大,虫灾的威胁面积变的更大。同时,森林管理人员并未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增而有所增多,加之技术较为落后,一旦发生病虫害,管理人员将无法控制,给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目前,很多林业管理部门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随时的检测病虫害的发生,等到发现病虫害时其已经蔓延到了较大的面积。而发生病虫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森林一般处在山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技术相对落后,人员较为稀少,加之资金短缺,资金和技术不能对预防和监控病虫害起到良好作用,极易导致危害越来越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1.2 客观因素

我国多数地区处在亚热带和北温带,这种气候很容易引起病虫害。森林植物大多在生长旺盛期、储藏期和繁殖期发生病虫害,而在树木生长期发生病虫害容易引起树木死亡。

近年来,由于冬季气温升高导致了害虫的寿命大大提高,害虫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其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了林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虽然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止病虫害,部分病虫害已经被消灭掉,但是生存下来的害

虫生命力更加旺盛,很多病虫害对现在的杀虫剂有很大的免疫力,而现在的除虫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一旦发生严重虫灾,林业管理人员将无法控制。2 防治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措施2.1 调整人工林的种类

防治森林病虫害发生首先要调整人工林的种类。首先,因为森林的面积比较大,种植的树种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要种植抗病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对种植过密或者生长缓慢的树种进行砍伐,通过改善树木生长的环境来增强树木的抗病性。其次,营造混交林,根据森林的实际需求改善单一的人工林模式,选择多种树种来混合种植经济林。混交林是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耐阴性、根型等特点来促进空间的合理利用。混交林有根系深广、树冠茂盛、结构复杂的特征,能够有效的防止病虫害。另外,混交林的受光面积比较大,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使得混交林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在种植混交林时,可以利用块状或者带状的方式将灌木于乔木、阔叶林与针叶林进行混合种植。

另外,因为不同树种病虫害的种类各有差异,而且不同种类树木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在种植树木时选择优良的树种,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以及土壤的差异,尽量选择本土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2.2 提高思想意识

森林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使其理解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林业的生产发展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性建设,充分认识防治病虫害具有必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争取政府对林业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保证在发生虫灾时森林部门有能力及时控制灾情,从而保证森林的正常发展,促进生态建设有序进行。2.3 完善监测系统

防止病虫害最好的方法是在发生病虫害之前将害虫灭杀,做好预防工作即能节约资源,又可以避免巨大损

2019.01 

27实用技术 SHIYONG JISHU基于NSGA-II的多目标控制算法的温室监测控制系统

马晓幸,杨华*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随着温室大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对温室监测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温室环境监测控制系统主要有硬件设施、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组成,在该系统中最核心的就是控制方法。由于温室环境的控制对象多,控制复杂,温室环境的多个目标之间存在互相冲突的关系,对优化控制要求实施准确的调控更难,文章提出一种基于NSGA-II的多目标控制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并作出一套温室监测控制系统来及时观测温室的各项环境因素,从而对应的调整最有利于作物生长环节因素,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预定结果。

关键词:温室;多目标;遗传算法;监测控制系统

1 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

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也叫温室大棚检测系统,该系统大量采用物联网技术。温室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及光照等信息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温室中可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温度、pH值以及光照强度、空气湿度、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数据处理,自动控制温度环境和灌溉、施肥作业,从而给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除了对温室环境进行监控,也可实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将传感器节点替换成无线传感器,这样能接收无线传感器发出的数据,实现大面积数据的获取、管理

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汇报给用户。2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的研究对比2.1 传统 PID 控制

很多研究学者曾运用智能控制方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整定,但这类方法忽略温室环境多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多目标冲突等问题。可以看出温室系统的优化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2.2 模型预测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处理限制条件,这是来自模型系统的动态行为的预测。因此,研究更好的处理约束条件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是必要的。现有的模型预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571);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2016ZZ11) 作者简介:马晓幸(1993- ),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通讯作者:杨华(1973- ),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线性随机系统的控制与滤波,331336198@qq.com。

失。要想做好提前的防御工作,必须要时刻的进行病虫害监测,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监测的结果制作成预测方案,全面的了解森林的病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病虫害没有扩散之前将害虫解决掉。相关部门应打造一个网络监测系统,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法。

除了对森林进行全面监测以外还要对外来的树苗进行全面检查,防治外来的树种发生病虫害。在外来树种中一旦发现害虫,相关人员应进行及时解决,找出发生的源头并立即处理,避免出现严重后果。2.4 选择合适的农药

森林病虫害防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农药,但是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农药本身具有毒性,容易破坏森林的自然环境,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农药并禁止大面积的使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

特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在一定范围内喷洒;而且,要不定期的更换药物,避免病虫害对同一种药物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止病虫害的效果。2.5 利用天敌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正确的使用天敌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避免引入过多的天敌而引起天敌的泛滥成灾。

造成我国发生严重病虫害的因素很多,包括我国处在北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容易引起病虫害、气候变暖使得病虫害在冬天继续的存活等客观因素及对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管理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主观因素。针对我国存在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林业管理部门应通过及时调整人工林的种类、提高思想意识、完善监测系统、选择合适的农药、利用天敌等措施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8 2019.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