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策略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学平台

教学·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策略

农安县农安镇三家子小学  姜洪国

  一、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多为年龄处在6—12岁的儿童,这个成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可往往缺乏长性,总是三分钟热度。很多成人以为小学生都是非常爱玩的,非常愿意上体育课,这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小学生确实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不过他们的兴趣通常不固定于某一项或几项体育项目中,而是一些新奇的项目或者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盲目性和从众性较强,所以还需要教师对其兴趣进行科学的培养和疏导,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能够长期坚持。  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儿童骨骼快速生长的阶段;肌肉含水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所以娇嫩柔软;神经系统兴奋度较高,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个时期儿童的平衡感、协调性、灵敏度等都在高速成长,是体能发展的黄金阶段。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龄较小而且情绪丰富多变,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却有十足的表现欲,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步加大,能够主动提出各种问题,不过意志力比较差,依赖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兴趣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建立起体育兴趣观,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身体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的措施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需要教师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关系,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情绪的调动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过于严肃,总是批评学生的教师,而那些幽默、和蔼,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对于还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会因为对教师的喜爱而爱上一门课程,从而养成一种兴趣,并且会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信任。所以,若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用贴心的引导教育代替严厉的苛责,多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多一些鼓励和表

扬,让学生能拥有自信,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学方法也重于“教”,学生通常属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也是有效的,但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模式也需要加强创新来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新型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尊重学生的主动选择和兴趣点,更关注学生“学”的实际效果。这种方法也要应用到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和每个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工作的进行,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仅在体育课上才运动,在生活中也要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这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养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积极树立榜样。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是指挥者,对学生发布明确的要求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意愿,从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所以,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摒弃这一陈旧的模式,教师应该适当地和学生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并且和学生一起参与,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起到引领和榜样的作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娱乐性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平等,让学习气氛更加地自在,学生的情绪也会更为高涨,对学习的热情则随之增强,当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一项体育项目时,他内心就会产生自信,对该项目的兴趣也会更浓,从而提高他对该项目加深学习的动力。

  另外,榜样的影响在小学生群体中也十分强大,他们通常会效仿榜样的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往往是一些名人或者英雄人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喜好,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明星刻苦锻炼的励志故事,比如贝克汉姆每天练习十个小时,科比每天凌晨四点都会起床独自训练,奥运冠军孙杨每天在泳池中来回千百次的穿梭练习,这些榜样的事迹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努力的目标,而且也会对自己起着督促的作用,对于意志力的加强也有着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 李小卉]

吉林教育·综合7-8/2017

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