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际 2015年9月刊I 总第416期 区域特色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以漳 I'1市为例 363000) 卢国能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漳州【摘要】保护和建设好文化生态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 信-t,-1度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地 处福建南部的漳g1,’I市正规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和建设“四馆一院”,应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重视 博物馆、艺术馆配套建设,建设民间工艺园,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凸显区域特色建筑文化。 [关键词】文化生态区域特色文化生态开发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1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5)09—0059一O2 一、文化生态理论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生态” 即文化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的状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 地方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文化内容设施、文化活动方式、文 化品位境界、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文化生态状况的优 劣,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高低。 当前我国的文化生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政府 重视保护和培育文化生态,迫切需要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传承弘扬文化生态。我国文化生态比较脆弱,许 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一旦毁损,就无法再生,一些民间技 艺一旦失传,就会永远消失,传统村落一旦拆除,就会连同 文化遗存一起消失。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十分重视 文化生态,绝不能搞“先拆毁、后重建”。当前,人们已经 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 样的灾难,所以政府高度重视,并且设有专治环境的环保部 门,因为人们只能遵循大自然顺应大自然,而不能破坏大自 然惹恼大自然,否则要危及人的生存。但对文化生态环境的 污染和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为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恶果,并未像破坏大 自然那样遭到激烈反弹,其危害往往是精神方面的,比如败 坏风俗直至道德沦丧,比如丧失文化家园而精神空虚。这 种污染和破坏往往是潜在的,短时期内往往不会有明显的危 害,只有用理性认知才会明白其中的要害。 保护和建设好文化生态,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基础,是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 求,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文化工作科 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2014年漳州提出发展主题聚焦“百姓富、生态美”。规 划建设九龙江西溪南岸,该区域基本属处女地,没有大型项 目和大型建筑,专家的一致意见是建设风貌必须尽显闽南文 化特色;同时,高起点开发圆山新区,该区域发展定位是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此提升和支撑九龙江西溪南岸建 设。圆山高新区的开发,目前已经把龙海九湖至漳浦马口规 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走廊。闽南古厝文化特色尽显国道324 线主干道两旁,中间建有绿道和驿站,主要发展花卉苗木产 业,形成闽南生态文化博览城主干道。传统古村落和历史 古迹尽量保留,真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 愁。 二、区域特色文化生态建设的实践分析 (一)“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 近年来,漳州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自身传统 文化特色,提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总体发展定位, 深化“一中心六组团”的分区规划,深入开展“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发展体系的研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体 系。同时,在具体工作方面,首先对城市夜景工程进行整 治,同时对城市天际线、轮廓线、景观线、交通线“四线” 进行科学规划,打造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其次对碧湖生态 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2O多个重大市政公建项目进行论证 规划,打造适合闽南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空间。 (二)“百姓富、生态美”发展主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2o14年度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三)规划建设“四馆一院” “四馆一院”,即是城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艺术馆和大剧院。是漳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四馆一院”是闽南生态文化博览城建设的重点项目, 对提升漳州市形象品位将起重大作用。 2014年,漳州市将两家设计院——厦大建筑设计研究 院(方案B)和美国一可建筑设计事务所(方案A)交至规划 局,并组织文史、建筑、园林等众多专家进行论证研究。最 终方案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上公布,并在漳州市主 要公共场馆向市民展示,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后最终选定方 案A。之后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就相关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再 征求公众意见,形成“四馆一院”总体方案核发。 (四)强化项目带动战略 文化产业是低污染产业,特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 展的重要基础,漳州市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闽南文化、漳 台文化、海商文化、土楼文化和红色文化,按照“一县一园 区”的思路,各县区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重点 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将各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物史迹、 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文化资源开发出来,加强创新融合, 相继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目 前,漳州市已建设有15个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并已经获得省 文改领导小组正式备案,目前累计完成设施投资约35亿元, 吸引中资和外资文化企业200多家入驻,总产350多亿元,初 步形成一县一园区的发展态势。 三、区域特色文化生态建设的对策思路 近年来,我国对区域特色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 大,相继出台不少政策措施,作为地方政府应抓住契机,把 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区域 卢国能,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闽南文化、漳台关系。 翻 现代交际 2015年9月刊I 总第416期 经济社会全向发展。 (一)重视博物馆、艺术馆配套建设 博物馆、艺术馆足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漳州市 博物馆设立较早,现建筑面积只有4600多平方米,内只设 3个展厅,后来增加“漳台民间文化陈列”“漳台族谱对接 成果陈列”“爱国华侨康荣茂赠品陈列”“沈柔坚书画作品 陈列”等系列展馆。这些展馆免费对外开放。按照“四馆一 院”的规划,新馆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应增加配套展区 如下:开漳文化展区、开台文化展区、闽南民俗文化展区、 闽南宗教文化展区、闽南宗族文化展区、闽南方言展区。漳 州市艺术馆没有专门的馆区,目前只有面积不大的工作室, 卡要设置闰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如漳州木 版年画展示、漳州南词传)J所、剪纸传承人工作室、国标舞 培训中心等,总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 闽南民间艺术如闽南民间曲艺、闽南民间歌谣、闽南民 问舞蹈、闽南戏剧、民间书法绘画以及漳州剪纸、刺绣、雕 刻、灯谜等,门类较多,每一门类里又有许多品种,如闽南 戏剧,有人戏和偶戏,人戏又有歌仔戏、高甲戏、竹马戏。 闽南民间艺术传承几百年,内容丰富多彩,有些项目艺术水 准很高,如大鼓凉伞舞是漳州一带所喜爱的民间舞蹈,据传 是明朝闽南百姓获知抗倭英雄戚继光打败了倭寇,跳起大鼓 凉伞舞庆祝胜利欢迎戚家军。闽南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 性,每一个品种都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所以闽南民间 艺术能够~一代代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 应设立闽南民间曲艺展区、闽南民间歌谣展区、闽南民间舞 蹈展区、闽南戏剧展区、民间书法绘画展区、闽南民间手工 技艺展区等。应加强创作开发,发展成有文化产业。 (二)建设民间工艺园 挖掘传统民间 [艺,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大有可为。上世纪9O年代,闽南工艺品行业发展有2800多 家企业、行业工人将近5O万人,产值高达lOO亿元人民币。 2001年开始滑坡,首先是纺织品出口额减少,_T艺品行业也 受到很大影响,小少工艺品企业转行或倒闭,比如东莞以树 脂和陶瓷为主要代工产品的工艺品和闽南工艺品企业越来越 少,厦、漳、泉从} 年前鼎盛时期的2800家企业,骤减到今 天的800多家,产值也只有顶峰时期的50%。不少专家在充分 研究之后发现,传统中国文化特色是工艺品仍然具有较强的 生命力,发展自有品牌是闽南工艺品企业复兴的重要之路。 闽南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城镇到农村,各种古 建筑中石雕不乏精美绝伦之处,上元之夜,令人目不暇接五 花八门的花灯:大大小小庙寺中泥塑木雕栩栩如生,古街市 上各色工艺章玩,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民间工艺 美术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很多闽南人对民间工艺美 术情有独钟,推动着它不断发展更新。闽南民间工艺美术, 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巧妙利用大自然各种材料资源,如 利用闽南花岗岩石头进行雕刻,创造出各种石雕、石刻如鬼 斧神工,令人赞叹小已。第二,闽南民间工艺美术又根植于 民问的各种节庆民俗活动之中。大大小小的寺庙中都能看到 能工巧匠们的精彩作品,有些重要庙宇往往就是一座闽南民 间美术、工艺的博物馆。在各种岁时节庆中,人们都能看到 各种灯笼和踩街游行,同时也能看到民间歌舞、闽南戏曲, 存这些活动f}1,具有闽南特色的纸扎、皮雕、刺绣、竹编、 术雕等工:艺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第三,闽南民间美术工 懋 艺又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门楣梁栋}:的彩绘,占 厝中镂空精雕的窗格,日常生活中各种草编、竹编,生活用 品中的瓷盘陶壶,完全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人们 也离不开它。在闽南地区,你会感到你生活在艺术的海洋 里,处处都有精彩的艺术品。 (三)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 饮食生活习俗是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区别 于其他地方的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一天伊始,晨起洗漱 完毕一般都要泡茶饮用。茶叶在闽南话不叫茶叶,而称“茶 米”,与大米齐名,可见其重要性。闽南人的主食是稻米, 习惯上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干饭,稀饭在闽南方言称为糜、 “安糜仔”,干饭称为“粒饭”。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 统食俗,如除夕夜吃年夜饭要“围炉”,桌上除各种丰盛的 菜肴外,还要放炉火,里边放木炭,用于温酒和热汤,象 征全家围炉团圆。闽南地区靠海,止月t^除了吃汤圆 元 宵,还要吃牡蛎煮面线。此外,婚丧嫁娶要做打卤面请客人 等。在长期发展与传承中,逐步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闽南菜 和闽南小吃,j}£花八门,形式多样,风味独特。这些独特小 吃从闽南地区发源,流传到台湾和其他受闽南文化影响的地 区中。漳州独特风味小吃的总数超过2o0种,所以要建设闽 南民俗小吃一条街,展现闽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建议在圆山 新城重新规划推出。 闽南人在享受生活中当然少不了美食,闽南独特小吃 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的闽南文化内涵,不少小吃还有传奇故 事,组成饮食文化一部分。小吃之所以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 年,除了注重独特的风味口味外,还有其食材搭配合理、营 养丰富多样。漳州小吃品种繁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式样 也在不断翻新,如漳州卤面、肉棕、五香、沙茶面、麻糍、 耗仔煎,等等。 (四)凸显区域特色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是区域特色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闽南建 筑文化最富特色的是红砖“古大厝”建筑,其特点是三开问 或五开间,还带两边对称的护厝。纵深方面有二落大厝、二三 落大厝、四落大厝,厅是大厝的中心,三开问就是厅的两边 各一间厢房,五开间即厅的两边各两问厢房,墙体的主要材 料是红砖,最重要的特色在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 及瓦简,屋脊为燕尾形和马鞍形两种。闽南民居的墙面的装 饰及色彩纹样富有特色,学者称这个区域的民居是“红砖文 化区”。另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建筑也同样存在,诸如 土楼、吊脚楼、手巾寮等。但这不影响闽南民居特别是砖石 墙的类型化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邹升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 生态建谢J].学术论坛,2O1 5(o6). [2】高丙中.关于文化生态失衡与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J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Ol2(01). [j】李学江.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JJ.理论学刊,2004 (01). [4】乔艺.对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J1.山东理工大 学学报,2006(0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