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选择
姓名:夏欣欣 学号:150132011034
乌克兰事件于2014年进入人们的视线中且位于国际新闻的榜首,事情的原委追溯于2013年底,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开始。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的后续事件之一克里米亚危机,事件在亚努科维奇政权被推翻后开始。抗议活动主要是由俄罗斯人群体组成,他们反对基辅反政府活动,并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密切联系,扩大自治或促使克里米亚独立[1]。其他团体,包括克里米亚鞑靼人与乌克兰人则支持乌克兰革命[2]。2014年3月16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归属公投显示绝大多数克里米亚选民赞成脱乌入俄的动议。克里米亚共和国随后成立,并宣布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一起加入俄罗斯,但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对于这样一件国内纷争引来的内在美俄之争,乌克兰又是什么态度,什么选择呢?是否真的像乌克兰民众所认为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定是因为总统受到俄罗斯方面的压力?亲俄示威者带来的动乱给予乌克兰政府的压力又是否对于承认克里米亚脱乌成立共和国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督促乌克兰做出选择。
俄罗斯干预乌克兰政府与否成为国际话题,普京该如何做出正确令国际信服的决定。回到这个国际“故事”当中,俄罗斯军事干预及与西方国家对峙。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武力,将出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进驻乌克兰境内,帮助谢尔盖·阿克肖诺夫[3][4],直到乌克兰的社会政治情势正常化为止。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发表声明,接管国内全部军队、警察与安全部队,并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协助,确保克里米亚领土和平。2014年3月15日,据综合媒体报道,美俄两国都在克里米亚增派驻扎军队及增发武器,克里米亚地区火药味十分浓重[5]。3月6日,路透社报道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以0票反对、8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投票,一致同意该地区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将在16日进行
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称此决议违法。俄罗斯表示,总统普京已经得知克里米亚的要求,并在国安会议上进行讨论。[6][7][8]美国则表示,此决议违反乌克兰宪法。[9]3月7日,俄罗斯联邦会议正式通过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重新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请求[10]。与此同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9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在国营电视台发表声明,支持克里米亚成为隶属俄罗斯联邦管辖的自治共和国[11]。同日,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签署命令,中止脱乌入俄公投决议的效力[12]。3月8日,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派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多座城市集会,要求仿效克里米亚,就“脱乌入俄”议题进行公投[12]。同日,克里米亚在辛菲罗波尔成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举行成立仪式,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克肖诺夫称,驻克里米亚的亲俄武装力量已达到11000人,已包围了所有的乌克兰军事基地。美国表示将对俄罗斯进行进一步制裁,而俄国则表示将撤销美国的核武器核查权[13]。3月9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副总理捷米尔加利耶夫(Temirgaliyev)称,乌克兰临时政府已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财政部的电子系统封闭,并冻结其资产[14]。3月11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以78票赞成(共81名议员)通过独立宣言,为通过法律程序及脱乌入俄公投铺垫[15]。3月15日,乌克兰最高拉达投票通过决议,决定提前解散克里米亚议会。在投票表决中,278名乌克兰议会议员投赞成票。该决议经表决后立即生效[16]。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这一草案称将于16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公决“无效”,“不能构成任何改变克里米亚现状的基础”,当天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1票否决(俄罗斯)、1票弃权(中国)。由于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俄罗斯行使了否决权,故草案未能通过[17]。3月16日,克里米亚决定自身地位的全民公决正式开始,全民公决的问题如下:一、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二、是否赞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18]3月17日,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选民支持脱乌入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尔市正式脱离乌克兰独立,并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但未获得乌克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19]3月18日,普京和克里米亚共和国议长、总理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市长
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条约规定,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自18日起,各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普京19日向议会提交了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法案。[20]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于20日、联邦委员会(上议院)于21日先后批准了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新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国家间条约,以及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入俄和俄罗斯联邦新主体一体化过渡期的程序的联邦宪法法律。[20]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已获俄罗斯国会上下两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使两地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20]并被编入克里米亚联邦管区。3月24日,克里米亚共和国宣布正式启用俄罗斯卢布作为其流通货币。3月27日,联合国大会以100票赞成,11票反对和58票弃权,认定克里米亚举行的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投“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违反国际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动”。[21]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军表示祝贺,称发生在克里米亚的事情是对俄罗斯军队的一次严峻考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俄罗斯军队“新能力”和崇高的道德精神。以上就是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的具体发展顺序,这个不被承认加入俄罗斯的共和国一直被以危机冠名,那么接下来看一下各国对此事的看法。
国际呼声不外乎两种,反对或不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和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我以欧盟及几个国家为代表看一下各国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
一方面,反对和不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联合国:3月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闭门会议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秘书长是“严重关注乌克兰形势的恶化”,计划不久就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声明呼吁“充分尊重和保护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立即恢复和平和直接对话”。[22]安理会表示支持乌克兰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会议一致认为,最重要是,在乌克兰所有的政治行动者保持最大的克制,并呼吁包容性对话和承认乌克兰社会的多样性。[23]北约:2014年3月2日,北约
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宣称将向乌克兰部署国际观察员以和平解决危机,并呼吁俄罗斯撤军。[24]欧盟:3月1日,欧盟外交事务主管凯瑟琳·阿什顿说,欧盟“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的决定,称其“为毫无根据的紧张升级”。她呼吁“通过对话使各方立即减少紧张,充分尊重乌克兰和国际法”,并补充称,“乌克兰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同时得到各方尊重。任何违反这些原则是不可接受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克制和责任心”。[25]美国: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总统普京通完电话后,呼吁俄罗斯缓和与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把俄军撤回基地,不要干涉乌克兰其他地区的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3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敦促各方和平解决内部纠纷。中国一贯遵守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他敦促所有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在国际法、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支持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并谴责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策划的政变。[26]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
[27][28]古巴:德3月6日表态支持普京努力维持友好邻国乌克兰的治安与稳定。古巴外交部
长布卢姆诺·罗德里格斯(Bruno Rodriguez)谴责华盛顿和北约“虚伪的双重标准和侵略”,并警告任何北约扩展至俄罗斯边境的企图,认为公然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于全球和平、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29][30]。
从两对立的观点来看,多数国家及组织是不支持俄罗斯干预克里米亚的,就连平时中立不发表肯定态度的中国也是以不支持的态度表明立场,少数周边的较小且非发达甚至落后的国家确实对这样一件国际争议的事情表示支持赞同,不难理解的是这样的态度正是他们以自身国情出发做出来的选择,他们自身发展落后,对欧盟组织及美国的不满借着俄罗斯的势气发泄出来,当然,这都是我的个人理解。
以我个人的观点看待乌克兰事件之克里米亚。其实我总会这么想,如中国台湾一样,
中国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它却始终想要独立成国,亲近美国;克里米亚想要脱离乌克兰独立成国,亲近更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本同根生,是前苏联的产物国,现在却弄的如此尴尬,也许因为我对政治的了解少之甚少,只是站在同是一家,相煎何太急的浅薄层面上看待这件事情,但是相信我的美好愿望,祝愿和平的思想并不是落伍且无知的。看待乌克兰事件,直视乌克兰的选择,如视台湾。我给予美好希冀于克里米亚及中国台湾,愿其美好和平,且行且珍惜。
参考资料
^ Ukraine’s Crimea: a hotbed of Russia-bound separatism. Euronews.
2014-02-26 [2014-02-27].
^ Ukraine Crimea: Rival rallies confront one another. BBC News. 2014-03-26
[2014-04-01].
^ Kremlin Clears Way for Force in Ukraine; Separatist Split Feared. New York
Times. 1 March 2014 [1 March 2014].
^ Ukraine crisis: Crimea leader appeals to Putin for help BBCRetrieved on
March 1, 2014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15/c_126270504.htm
^ Crimean parliament votes unanimously to become part of Russia-RIA.
Reuters. 2014-03-06 [2014-03-06].
^ 克里米亚议会以0票反对通过“脱乌入俄”决议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07/c_126232355_2.htm 普京
与国安会举行会议 讨论克里米亚入俄请求(组图) .环球网]
^ 克里米亚拟公投入俄 奥巴马指责违法
^ Совет Федерации готов поддержать решение Крыма о вхождени
и в РФ. www.kianews.com.ua. [2014-03-07].
^ Г.А.Зюганов на «России-1»: Нелегитимная власть в Киеве, оппоне
нты преследуются, казнятся, расстреливаются… Поэтому решение Крыма о проведении референдума абсолютно легитимно. www.kprf.ru. [2014-03-07].
^ 克里米亚入俄公决效力 俄考虑断“气”
^ 乌克兰军机克里米亚边境遭炮击.京华时报
^ 外媒:乌克兰临时政府冻结克里米亚自治政府资产.中国新闻网
^ 克里米亚通过独立宣言 议员称为入俄做准备
^ 俄媒:乌克兰议会决定提前解散克里米亚议会
^ 安理会未能通过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
^ 克里米亚公投今日结束 民调显示近8成人赞成入俄(图)
^ 克里米亚正式宣布独立网易.
^ 克里米亚入俄法律程序完成 美俄掀“制裁大战”
^ 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认定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不合法
^ UN chief Ban Ki-moon 'gravely concerned' over Ukraine events. Times
Internet Limited. Associated Press. [2 March 2014].
^ UN Security Council holds urgent meeting to review Situation in Crimea
Ukraine. IANS. news.biharprabha.com. [1 March 2014].
^ Doorstep statement. NATO website. March 2, 2014
^ Statement by EU High Representative Catherine Ashton on the
developments in Ukraine's Crimea. Brussels. EU External Action. 1 March 2014 [1 March 2014].
^ Putin on Ukraine Supported by China-Syria-Venezuela Minority [普京对乌
克兰行为得到少数派如中国、叙利亚和委内瑞拉支持]. SFGate. 2014-03-12[2014-03-19].(英文)
^ President al-Assad expresses Syria's solidarity with Russian efforts to
restor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o friendly Ukraine. 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 2014年3月6日
[2014年3月20日].(英文)
^ Syria's Assad expresses support for Putin on Ukraine [叙利亚阿萨德表示在
乌克兰问题上支持普京]. 欧洲新闻台. 2014年3月6日 [2014年3月19日].(英文)
^ Issues discussed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Cuba, Bruno Rodrí
guez Parrilla, during press conference this Thursday, March 6th, 2014 at the Cuban Chancery. 古巴外交部. 2014年3月6日.(英文)
^ Cuba slams foreign interference in Venezuela, Ukraine. 环球时报. 2014年3
月7日 [2014年3月7日].(英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