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架空光缆及地埋光缆技术规范书

架空光缆及地埋光缆技术规范书

来源:意榕旅游网


架空光缆与地埋光缆迁改技术规范书

一、 路由要求

1、核对光缆路由的具体走向、敷设方式、防护措施、环境条件以及接头的具体位置是否与设计一致。

2、测试杆路的地面距离、杆位、杆长、杆型及杆上装置,并核对基本杆距,基本杆距为50m。

3、直埋路由应选择地质稳固、地势平坦的丘陵地区或平原地区耕地、山地。设置路由标桩(标志)、宣传牌。

4、验收时因环境变化而对原设计标准进行修改过地方,应由设计单位提供相关的设计变更资料,建设单位予以确认。

5、确认与其他建筑物保持必要的净距,见下表: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净距表

平行时 名称 平行净距注 (米) 街道 胡同 铁路 一般公路 高速公路 房屋、建 筑 距顶1.5 或平顶 最低缆到最高 河流 1.0 桅杆顶 市区树木 郊外树木 通信线路 8.5 1KV—10KV 20KV— 电力线 110KV 1KV- 220KV 4 3 1.5 1.5 0.6 2 最低缆距树顶 最低缆距树顶 双方缆线间距 4.5 4.0 1.33h >20 >40 (米) 5.5 5.0 7.5 5.5 4.5 距脊0.6 最低缆距地面 最低缆距地面 最低缆距地面 最低缆距地面 最低缆距地面 最低缆距屋脊 垂直净距注 交越时

二、新设电杆的工艺标准

1、洞深:见下表:

水泥电杆杆洞洞深表

杆长 (米) 洞深(米) 综合土、软石 坚石 7.0 1.4 1.0 8.0 1.5 1.1 9.0 1.6 1.2 10.0 1.7 1.3 注:测量方法以斜坡洞的下沿为测量参照物。

2、新设电杆及新设地锚埋设夯实:回土必须分层(30cm)夯实,培土高出地面15-20cm,杂草、稀泥、冻结夹雪的土块、大石块不得填入洞内,市区地段应回土夯实,恢复路面。

3、杆根加固装置:应符合部颁及设计要求。

4、电杆垂直:杆路在直线段上不得有眉毛弯,S弯,杆根左右偏差小于5cm;杆梢与杆身应垂直,前后左右倾斜不得超过1/3梢径;角杆杆根向内角内移半个杆根,杆梢向外角倾斜5-10cm;终端杆向拉线方向倾斜10-20cm。

5、杆号编写:杆号应面向道路一侧,字体及大小整齐一致,位置应符合规定,用黑油漆喷涂或书写,无堆积或流散。具体的编号顺序应与设计一致。

6、拉线及撑杆

A、拉线程式及规格:直线段上每8-16根电杆设一组双方拉线,每32-根电杆设一组四方拉线。在水田里可用H杆代替双方、四方拉线。100m以上长杆档需要装设双方拉线。角杆及其设置见下表:

角杆允许的最大角深表: 单位:米

吊线及 光缆吊挂条数 轻、中 12 角深 负荷区 重、超 10 重负荷区 注:角深超出以上标准时需改为终端拉线或另选路由。

1条吊线架 1~2条光缆 2条吊线架 2~4条光缆 3条吊线架 3~6条光缆 4条吊线架 4~光缆 12 12 12 10 10 10 在水泥电杆上架设光缆,角杆拉线程式如下表:

角杆拉线程式表

负荷区 拉线 吊线及光缆 程式 角深(米) ≤3.5 1条吊线 架1~2条 光缆 1×7/2.2 2条吊线 架2~4条 光缆 1×7/2.2 3条吊线 架3~6条 光缆 1×7/2.6 1×7/2.2 3.6—7.5 轻 、 7.6—10 中 1×7/2.6 1×7/2.6 1×7/2.2 10.1—12 1×7/2.6 1×7/2.6 重 ≤3.5 、 1×7/2.2 1×7/2.6 1×7/2.6 1×7/2.6 1×7/2.2 1×7/2.2 2×7/2.6 2×7/2.6 1×7/2.2 2×7/2.6 2×7/2.6 1×7/2.2 1×7/2.6 1×7/2.6 2×7/2.6 4条吊线 架4~ 光缆 2×7/2.2

2×7/2.6 2×7/2.6 超 3.6—7.5 重 1×7/2.6 1×7/2.2 1×7/2.6 1×7/2.6 7.6—10 1×7/2.6 2×7/2.6 1×7/3.0 10.1—12 2×7/2.2 2×7/2.6 2×7/3.0 2×7/3.0 2×7/3.0

对于不适宜装设拉线的转交杆,可考虑撑杆来平衡转角张力。见下表:

坡度变更杆平衡拉线装设表

拉线程式 坡度变更 2/10—2.9/10 3/10—3.9/10 负荷区 轻、中负荷区 重、超重负荷区 1×7/2.2 1×7/2.2 1×7/2.6 1×7/2.6 另选路由 超过4/10

B、拉线方位与缠扎规格:角杆、撑杆拉线位置应在角的平分线上,双方拉及顺线拉分别和线路进行方向垂直及平行。具体安装工艺按照部颁规范执行;

C、拉线距高比:拉线距高比宜等于1;小于0.75或大于2时应调整拉线程式;小于0.75或大于2时均应加大拉线程式。

D、撑杆装设:距高比宜为0.6,不小于0.5,撑杆位置在外角平分线上。

E、拉线抱箍位置:抗风拉线及防凌拉线抱箍装设在吊线抱箍下

方10Cm处,其他拉线抱箍装在吊线抱箍上方15—20Cm处。

7、新设吊线

A、吊线规格:应符合部颁及设计要求。

B、架挂位置:吊线架挂位置为原有吊线的另一侧。在利用原有吊线加挂光缆时,改道新建地段吊线与原吊线位置相同。吊线抱箍位置为距杆顶35-40cm。

C、吊线终结:终端杆或分线杆装设顶头平衡拉线,一条吊线装设拉线一条,二条吊线装拉线二条,拉线程式应比吊线程式大一级;吊线终结规格与7/3.0拉线上把规格一致。

D、吊线接续:具体工艺按部颁及设计要求执行;

E、吊线辅助线装置: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10%小于20%,3.5m<角深<7.5m时内角时用4.0F围电杆作普通扎法;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20%、7.5m<角深<15m时用7/2.2辅助结。见下表:

坡度、角深变更辅助结装置表

坡度变化杆 >1/5杆距 仰俯角辅助装置 角杆 内角杆 角深 角深7.4m >7.5m 4.0F捆扎加固 辅助结装置 7/2.2钢绞线 4.0F(明线普通扎法) 7/2.2钢绞线

F、长杆档辅助线装置:

长杆档、长杆档跨越、飞线跨越的划分标准见下表

长杆档、长杆档跨越、飞线跨越的划分标准表 单位:米

杆距(m) 类别 标准杆距 一般长杆档 长杆档跨越 飞线跨越 负荷区 轻 中 重 超重 50—67 50—60 40 25 75—100 75—100 60—80 37.5—50 100.1—150 150以上 100.1—150 150以上 80.1—100 50.1—100 100以上 100以上

根据长杆档在挂设光缆后增加的自重、风压、冰凌各项负荷,确定其加固措施如下:

a)一般长杆档及长杆档跨越:吊线程式加大一级,长杆档电杆装设7/2.6顶头拉线。长杆档跨越杆上装设7/2.2双方拉线、7/2.6的顶头拉线,加大吊线程式一级并向前、后各延伸一档。

b)飞线跨越:对长杆档、外角杆、坡度变化较大(大于1/5)的电杆上的吊线,采取加固措施,其加固措施见下表:

长杆档、长杆档跨越、飞线跨越加固措施表

种类 加固要求 76-150m 长 杆 档 151-200m 加固措施 备注 更换吊线程式(加大1级) 7/2.6钢绞线 正付辅助线 7/2.6正吊线 7/2.6辅助线 7/2.6正吊线 7/3.0辅助线 7/3.0正吊线 7/3.0辅助线 201及以上 201及以上 正付辅助线 正付辅助线

8、吊线垂度 本工程吊线垂

重、负荷区吊线 原始垂度标准

吊 线 程 式 悬挂电缆重量W(千米/克) 垂度 (厘米) 杆距 (米) 气温 C0)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2.2 3.9 6.9 6.4 9.3 13.9 2.4 4.0 7.2 6.7 10.0 15.3 2.3 4.0 7.0 6.8 10.1 15.6 2.3 4.1 7.4 6.7 9.8 14.8 2.5 4.2 7.8 7.1 10.6 16.5 2.4 4.2 7.5 7.1 10.8 16.7 2.5 4.3 7.9 7.0 10.4 15.9 2.6 4.5 8.4 7.5 11.3 17.8 2.5 4.4 8.0 7.5 11.5 18.0 2.6 4.6 8.6 7.4 11.1 17.1 2.7 4.8 9.1 7.9 12.1 19.3 2.6 4.7 8.7 8.0 12.2 19.5 2.7 4.9 9.3 7.9 11.9 18.5 2.8 5.1 9.9 8.4 13.0 20.9 2.8 5.0 9.4 8.5 13.1 21.2 2.9 5.2 10.2 8.3 12.7 20.1 3.0 5.4 10.9 8.9 14.0 22.8 2.9 5.3 10.3 9.0 14.1 23.2 3.0 5.6 11.2 8.9 13.7 22.0 3.2 5.9 12.0 9.5 15.1 25.1 3.1 5.7 11.3 9.6 15.3 25.5 3.2 6.0 12.5 9.5 14.9 24.1 3.4 6.3 13.4 10.0 16.4 27.6 3.3 6.2 12.6 10.3 16.7 28.0 3.4 6.6 13.9 10.2 16.2 16.6 3.6 6.9 15.0 11.0 18.0 30.0 3.5 6.7 14.0 11.1 18.2 30.9 3.7 7.2 15.7 11.0 17.6 29.3 3.9 7.5 17.0 11.9 19.8 33.5 3.8 7.3 15.8 12.1 20.1 34.1 4.0 7.9 17.8 11.9 19.4 32.4 4.2 8.3 19.1 13.0 21.8 37.0 4.0 8.0 17.8 13.2 22.2 37.5 4.3 8.8 20.2 13.0 21.5 35.7 4.5 9.2 21.7 14.2 24.2 40.5 4.4 8.9 20.2 14.4 24.6 41.1

7/2.2 W≤1.46 25 30 35 W≤0.574 40 45 W≤2.52 7/2.6 W≤1.224 40 45 W≤3. 7/3.0 W≤2.31 40 45 50 50 25 30 35 50 25 30 35

4.7 9.8 22.8 14.3 23.8 39.3 4.9 10.0 24.5 15.7 26.8 44.3 4.8 9.9 22.8 15.9 27.3 44.8 40

中负荷区吊线 原始垂度标准

吊 线 程 式 悬挂电缆重量W(千米/克) 垂度 (厘米) 杆距 (米) 气温 C0)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2.3 3.4 5.3 8.6 8.6 12.4 2.4 3.7 5.6 9.4 8.4 11.9 2.4 3.8 5.6 8.8 9.0 13.1 2.4 3.6 5.6 9.2 9.1 13.1 2.5 3.9 5.9 10.1 8.8 12.6 2.6 4.0 5.9 9.4 9.5 13.9 2.5 3.8 5.9 9.9 9.6 14.0 2.7 4.1 6.3 10.8 9.3 13.3 2.7 4.2 6.2 10.1 10.0 14.8 2.7 4.0 6.3 10.6 10.1 15.0 2.8 4.3 6.7 11.7 9.8 14.2 2.8 4.4 6.6 10.9 10.6 15.8 2.8 4.2 6.7 11.5 10.8 16.0 3.0 4.6 7.2 12.8 10.4 15.2 3.0 4.7 7.1 11.8 11.3 17.0 3.0 4.5 7.1 12.5 11.5 17.3 3.1 4.9 7.7 14.0 11.1 16.3 3.2 5.0 7.6 12.8 12.1 18.4 3.2 4.8 7.7 13.7 12.3 18.7 3.3 5.2 8.3 15.4 11.8 17.6 3.4 5.3 8.1 14.0 12.9 20.0 3.4 5.1 8.3 15.0 13.2 20.4 3.6 5.6 9.0 17.2 12.7 19.0 3.6 5.7 8.8 15.4 13.9 21.8 3.6 5.4 9.0 16.7 14.3 22.3 3.8 6.1 9.8 19.0 13.6 20.7 3.9 6.2 9.6 17.1 15.1 23.8 3.9 5.9 9.8 18.6 15.5 24.5 4.0 6.6 10.7 21.3 14.7 22.7 4.2 6.7 10.5 19.1 16.4 26.2 4.2 6.3 10.8 20.9 16.8 27.0 4.5 7.2 11.8 23.9 15.9 24.6 4.5 7.3 11.5 21.3 17.9 28.8

7/2.2 W≤1.82 25 30 35 40 W≤1.224 45 50 25 7/2.6 W≤3.02 30 35 40 W≤1.82 45 50 25 7/3.0 W≤4.15 30 35 40 W≤2.98 45 50

35 40

4.5 6.9 12.0 23.4 18.5 29.8 4.9 7.9 13.2 26.7 17.4 27.2 4.9 8.1 12.8 23.8 19.6 31.9 4.9 7.6 13.3 26.4 20.4 33.0 5.4 8.7 14.7 29.7 19.1 30.0 5.4 8.9 14.3 26.7 21.7 35.1 轻负荷区吊线 原始垂度标准

吊 线 程 式 悬挂电缆重量W(千米/克) 垂度(厘米) 杆距(米) 气温(C0) -20 -15 -10 -5 0 5 10 15 W≤1.46 W≤0.574 W≤1.46 W≤0.574 W≤1.46 7/2.2 7/2.6 7/3.0

W≤0.574 25 30 35 40 45 50 55 25 30 35 40 45 50 55 25 30 35 40 45 50 55 2.4 3.6 5.3 7.5 10.6 10.8 13.3 2.4 3.7 5.4 7.8 11.1 11.5 15.0 2.4 3.8 5.7 8.1 11.6 11.8 15.5 2.5 3.8 5.6 8.0 11.4 11.4 14.1 2.5 3.9 5.7 8.3 11.9 12.2 15.9 2.5 4.0 5.9 8.5 12.4 12.5 16.4 2.6 4.0 5.9 8.5 12.1 12.1 14.9 2.7 4.1 6.1 8.8 12.7 12.9 16.9 2.7 4.2 6.2 9.1 13.3 13.3 17.5 2.7 4.2 6.2 9.0 12.9 12.8 15.9 2.8 4.3 6.5 9.4 13.7 13.7 18.0 2.8 4.4 6.6 9.7 14.3 14.1 18.7 2.9 4.5 6.6 9.6 14.0 13.6 16.9 3.0 4.6 6.9 10.1 14.8 14.6 19.3 3.0 4.7 7.1 10.5 15.5 15.1 20.0 3.1 4.7 7.1 10.4 15.1 14.6 18.2 3.2 4.9 7.3 10.9 16.0 15.6 20.7 3.2 5.0 7.6 11.3 16.9 16.2 21.6 3.3 5.0 7.6 11.2 16.5 15.6 19.5 3.4 5.2 7.9 11.8 17.5 16.8 22.4 3.4 5.3 8.1 12.2 18.5 17.4 23.3 3.5 5.4 8.2 12.2 18.0 16.8 21.1 3.6 5.6 8.5 12.8 19.2 18.2 24.3 3.6 5.7 8.8 13.4 20.3 18.8 25.3

20 25 30 35 40 3.7 5.8 8.9 13.3 20.0 18.2 22.9 3.8 6.0 9.3 14.0 21.2 19.7 26.4 3.9 6.2 9.6 14.7 22.5 20.5 27.6 4.0 6.3 9.7 14.7 21.9 19.7 24.9 4.1 6.6 10.1 15.5 23.5 21.4 28.8 4.2 6.7 10.4 16.2 25.0 22.3 30.2 4.3 6.9 10.6 16.2 24.3 21.5 27.2 4.5 7.1 11.1 17.1 26.0 23.4 31.5 4.5 7.3 11.5 18.0 27.7 24.5 33.1 4.7 7.5 11.8 18.0 27.0 23.5 29.8 4.9 7.8 12.3 19.1 28.9 25.7 34.5 5.0 8.1 12.8 20.1 30.5 27.0 36.2 5.2 8.3 13.1 20.2 30.0 25.8 32.7 5.3 8.7 13.7 21.3 32.1 28.3 37.3 5.4 8.9 14.3 22.5 34.1 29.7 39.8

三、直埋光缆敷设技术要求 1、光缆埋深要求

光缆埋深标准表

敷设地段及土质 普通土、硬土 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 全石质、流砂 市郊、村镇 市区人行道 公路边沟 石质(坚石、软石) 其他土质 公路路肩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沟渠、水塘 农田排水沟(沟深1m以内) 河流 注: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

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光缆的埋深相应减少。

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其埋深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

埋深(m) ≥1.2 ≥1.0 ≥0.8 ≥1.2 ≥1.0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 ≥0.8 ≥1.2 ≥1.2 ≥0.8 按水底光缆要求 2、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

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 名 称 平行时(m) 交越时(m)

1.5 0.75 0.5 0.5 2 0.5 1 1.5 10 15 30 1.0 5.0 1 2 3.0 0.8 1 0.75 2 3 50 200 35 160 220 0.5 钢管保护可减至10m 0.5 0.8 0.5 0.5 0.5 0.5 0.25 0.25 0.5 低压电力杆、通信杆、广播杆及拉线 通信管道边缘(不包括人孔)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线路 埋式电力电缆 电压<35kv 电压≥35kv 管径小于30cm 供水管 管径30~50cm 管径大于50cm 高压石、高压天然气管 油(气)库、加油站、加油罐、天然气 市内 市外 热力管、下水管、排水管 高压热力管 煤气管 压力小于0.3Mpa 压力0.3~1.6Mpa 一般公路、土路、桥梁、砖瓦窑 排水沟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和棚房(不包括农田保温棚) 树木 市内、村镇、果树、路旁行树 市外 水井、坟墓、猪圈、粪坑、厕所、积肥站、沼气池、氨水池 高压电力杆塔的接地装置 发电厂、变电站的地网边缘 易燃和可燃品的堆场、贮罐、库房或生产车间 易爆危险品(如炸药等)仓库 库存容量≤2t 库存容量>2t 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耸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 3.大树指直径300mm及以上的树木;

4.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5.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直埋光缆敷设

(1)光缆沟线路尽量取直。

(2)按当地土质达到设计的深度,直埋光缆线路埋设深度符合规定,其埋深一般土质不小于1.2m,因沙砾土、坚石等条件时,或小于规定深度的2/3,需有相应的水泥封沟或其他保护措施。 (3)直埋光缆光缆沟宽度适宜,一般上宽60cm,底宽30cm,沟底平整无碎石;石质、半石质沟底应铺10cm厚的细土或沙土。光缆沟要求如下图所示。

光缆沟要求示意图

(4)拐弯点要成弧形,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规范要求值。两转弯点间的光缆沟应成直线,与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50cm,不应挖成蛇弯,直线上遇有障碍物时可以绕开,但在绕开后仍应回到原来的直线位置上,否则应按转弯处理。

(5)光缆宜采用人工铺设方式。光缆在敷设过程中不能出现小于规

范要求的曲率半径的弯曲以及拖地、牵引过紧现象。

(6)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坡长大于30m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在坡度大于30°、较大坡长的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光缆(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S”形敷设方式见下图。

注:一个S弯预留长度▲S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比例参见上表。

光缆“S”形敷设方式图

(7)若同一工程采用两条或多条光缆同沟敷设,隔距应不小于10cm,同沟敷设光缆不得交叉、重叠。

(8)在石质沟底铺设光缆时,应在其上、下方各铺10cm厚的碎土或砂。在石质公路边沟如减少埋深,造成排流线与光缆间无法达到300mm隔距要求时,排流线与光缆隔距可以适当减小,但排流线不得与光缆直接接触。

(9)沟底要平坦、顺直,不能出现局部梗阻或余土塌方减少沟深。光缆必须平放沟底,不得腾空和供起。沟坎及转角处应将光缆沟抄平和栽直,使之平缓过渡。

(10)直埋光缆穿越保护管的管口处应封堵严密。

(11)埋式光缆进入人(手)孔处应设置保护管,光缆铠装保护层应延伸至人孔内距第一个支撑点约100mm处。

(12)直埋光缆在桥上敷设时,环境比较特殊,除剧烈温度变化、车辆通过振动外,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还可能受到风摆、紫外线辐射和桥梁伸缩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13)光缆在布放完后,经检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回填土,回填土前应将石块等硬物检出,先回填100mm厚的砂或碎土,严禁将石块、砖头等推入沟中,应采用人工踏平,然后每回填30cm应采用人工踏平一次,回填土应高出地面100mm。

(14)埋设后的单盘光缆,应检测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使用高阻计500V DC2分钟或在兆欧表指针稳定后显示值指标不低于10MΩ·Km,其中允许10%的单盘光缆不低于2MΩ。 4、直埋光缆接头盒安装

(1)光缆接头盒的埋深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2)光缆接头盒平放在接头坑底部,接头盒与光缆走向保持平行。

直埋光缆接头盒埋设示意图

预留光缆在接头盒一侧盘放示意图

预留光缆在接头盒两侧盘放示意图

预留光缆在接头盒两端盘放示意图

四、敷设架空光缆及墙壁光缆

1、光缆及挂钩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

挂钩程式选用表

挂钩程式 35 25 光缆外径(毫米) 13-18或挂2条光缆 12及以下 2、光缆布放

A、光缆验收时应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a)光缆盘外包装检查;

b)光缆盘生产检验证明文件(或报告),并收管好; c)光缆盘生产编号、长度、记录(原报告),并收管好; d)光缆使用段落、记录(随工填写)。

光缆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擦伤,打小圈,浪涌,过度

弯曲等现象发生,并禁止未经训练的人员上岗和无联络工具的情况下作业;挂钩应搭扣一致,托板齐全,均匀垂直吊挂,间距为50cm±3cm。

B、预留处理

重负荷区和超重负荷区架空光缆应在每根杆上作预留,中、轻负荷区应每间隔200m左右一处小预留;对角杆坡度变化杆(>1/5杆距)、长杆(75~100m)两侧,增加小预留;每隔500米做6~8米大预留光缆;101-200米长杆档,两侧电杆上各预留光缆6~8米,200米以上长杆档各预留12米;预留应盘放整齐, 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附下表:

光缆预留长度表

自然弯项 目 曲增加长度 架空预留 5/Km (m) 1 0.2 12 10—12 人孔内弯杆上小预曲增加长留长度 度 叠长度 预留长度 接头重 设备侧

C、光缆接续(管道和架空敷设方式)

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并应用OTDR实时监测。光缆接头盒内盘好后的光纤应满足工程和日后维护三次接续的需要,一般长度为1.5m。每个接头损耗值应:测试波长为1310nm时≤0.08dB/个;测试波长为1550时≤0.06dB/个。

D、架空、管道光缆接头盒的安装

加强芯在盒内应固定牢固,并与盒内金属固件绝缘,盒内光缆两个端头的加强芯及金属护套不作电气连通;终端盒内的光缆和尾纤应做好端别、纤序标志;接头盒密封应严实,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 五、中继段光缆传输损耗、色散要求

本工程各中继段光缆接头损耗≤0.06dB,偏振模色散按附表要求。

附表: 中继段光缆传输损耗、色散要求表(一)

数 值 名 称 单 位 中继段长 工作速率 工作波长 光连接器衰耗 光缆衰耗系数 中继段光纤衰耗 接头允许衰耗 接头个数 中继段接头衰耗 光缆线路富余度 中继段线路衰耗 km Gb/s nm dB/两端 DB/Km dB DB/个 个 dB dB dB

PS/nm.k光纤色散系数 m 中继段总色散 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 传输段偏振模色散 PS/nm Ps/√Km Ps

六、防护措施

A、架空光缆的防护措施

a)雷电防护:新设架空光缆吊线每隔1000米接地一次。接地体采用50×50×5mm型1.5米角钢长,连接采用40×4mm扁钢,引上线采用7/2.2钢绞线,采用地线夹板与吊线固定在一起,与接地体接触处采用螺丝固定。光缆吊线的接地电阻与接地体角钢数量要求见下表:

接地体角钢数量表

土壤电阻ρ 1-50 (Ω.M ) 角钢数量1 (根) 接地电阻 20 (Ω) 注:角钢数量仅为参考值,具体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30 35 45 2 2 3 3 4 4 >5 100 200 300 400 500 700 700 51- 101- 201- 301- 401- 501- ≥

b)防强电:本工程设计利用原杆路架挂光缆,由于高压电力所产生的危险和干扰影响,超过容许标准的段落,原维护部门均已作过相应迁改。金属加强不做电气连通,以减短影响的积累段长度。

c) 架空光缆与每根电杆接触处,套包纵剖PVC软管保护,保护管两端用1.5铁线绑扎。

d) 架空光缆跨越房屋或与其他建筑隔距达不到标准时,应套包阻燃管保护。

e)要求光缆进馈线窗前需做回水湾,且布放完光缆后馈线窗处必须用防火泥封堵。 七、光缆挂牌

1、光缆挂牌要求

管道光缆要求在每个井内都进行挂牌,杆路光缆要求在角杆,拐弯杆,至少每隔5个杆要挂牌,接头盒两侧必须挂牌,光缆在馈线窗内外、光缆在ODF架位置等须挂牌。

2、ODF标签粘贴

光缆落架的ODF架无标签的,须按规范粘贴ODF标签,ODM

盘需按要求粘贴标签。

3、光缆挂牌和ODF标贴粘贴及命名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八、本工程施工验收标准编制的参照依据为:

1、市话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8-85)”和其“施工验收技术规范(YDJ38-85)”以及技术手册(书号15045总275-市360); 2、长途架空明线工程“设计规范(YDJ6-84)”和“施工验收技术

规范(YDJ36-85)”;

3、长途通信干线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J2-81)”; 4、长途通信干线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14-91);

5、邮电部颁发《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5021-96)》;

6、邮电部1990颁发“《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

7、《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5025-96)》和《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43-97)》; 8、《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指标及测试方法(YD5012-95)》; 9、其它关于光缆线路建设的技术资料及应用手册。

本工程施工验收标准参照以上标准、规范编制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