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国 论》简 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解题
1、六国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2、作者(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三、写作背景: 四、齐读课文:
(一) 易读错的字
弊在赂(lù)秦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如弃草芥(jiè)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多音字
暴: bào 暴露 与: yǔ 与其 燕:yān 燕国
pù 暴晒 yù 参与 yàn 燕子
(二)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后秦击赵者再始速祸焉 可谓智力孤危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2、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
五、研习课文
(一)落实重要字词
(二)整体阅读:分析《六国论》的论证结构和写作思路: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文章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3、 提问:六国灭亡有何教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策略的? 4、结构提纲:
论证分论点一(2段) 论点:弊在赂秦(1段)——
论证分论点二(3段) 总结经验 提出策略(4段) 借古讽今(5段) 5、小结:论证结构严谨匀称
六、课后熟读成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