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质量分析
一、卷面分析
本次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纸,以出题组的形式进行出题。能比较充分的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题型(字词,拼音、组词,课后积累、句子,标点、古诗,课文、课内外阅读,习作)考核的知识抓住了教材的重难点。有层次,有梯度。考察比较全面,题量比较大。 二、成绩统计
年在籍参总 级 人数 考分 人数 一 二 合 平均优优秀及及格极极分 秀率 格率 差差人人人率 数 数 数 94.5 25 92.6 27 100 27 29 56 27 2551 29 2641 56 5192 100 人数 99—90人数 24 89—85 人数 1 84—75 人数 2 2 4 74—60 人数 59—30 人数 1 1 29以下 1 1 91.1 2586.2 27 93.1 1 3.4 . 92.7 50 89.3 54 96.4 1 1.8 23 2 47 3 三、卷面得分情况 逐题得分率 应得分 实得分 得分率 一 1680 1490 88.6 二 1232 1160 94.1 三 1568 1481 94.4 四 1120 1061 94.6 四、具体试卷分析 (一)成绩与原因 1、第一题的第4小题
我会给带电子选择正确的意思,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小学生不光爱学习,还要爱劳动。(2) 2. 太阳的光芒照射着大地. (3) 3. 冬天,柳树的叶子都掉光了. (1)
正确率:98.6%
原因: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答题,卷面字迹清秀、字体大方。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一词多义的教学。 并能理解字义正确的运用。
2、第二题第1小题 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学而( )( ) ( )心致( ) 和颜悦色地( ) 博览( )( ) 一( )清泉 时间过得( )
正确率:98.9%
原因:教师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的 地 得”教学,在课文阅读时也注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学生在这方面掌握比较扎实。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也着重提示。形成了比较扎实的应用技巧
3、第二题第4小题 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2)高达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高达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正确率:97.8%
原因:学生能通过认真审题后进行答题,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平时教学中老师注重句子的积累运用,题型练习的比较多,学生的答题效果还是很好的。
4、第三题的第1小题 我能把诗句原文补充完整 (1)不知细叶谁裁出,( ) (2)(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 (4)( ),一年之计在于春. (5)有雨山戴帽,( ). (6) ( ),天涯共此时.
正确率:97.5%
原因:中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重在语言文字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在复习中多次背诵,书写,从而掌握的比较扎实。 5、第四题
得分率:94.4%
原因: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笔写,多评价,同时此次作文是本学期语文园地里的习作,学生有之前的写作基础。所以书写起来比较流畅。内容比较完整。得分率比较高,但是字迹不是特别工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第一题第1小题
我会拼,还能把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繁 错误率:9.1%
原因:学生在繁殖词中把\"每”的竖勾总弄混淆,在平时教学中也没能认真进行区分。理解,因此学生混淆。 2、第一题第2小题 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稚拙( zhuo )应该是第一声,很多同学选的二声 。 错误率:7.8% 原因:学生对载的不同读音理解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教学中领着学生读音时不注意发音的声调,所以学生错误率比较高
3、第二题第5小题(3)组 我会用组词的方法区别下面的字。 即() 既()
错误率;30.3 %
原因:学生在比较的时候不能正确区分含义,组词错误比较多。另外在语文教学生没有对此类字词进行多多练习。 4、第二大题第3小题(1)
(1)老师的亲切关怀,使我感到特别()。(温暖/温和) (2)我有一个很()的文具盒。(普通/普遍) (4)小明做了一个很()的风筝。(精致/细致) 5.第三大题第一小题(6)
( ),天涯共此时。错误率;28.5 %
原因: 学生对于这个诗句本身的含义理解不够清楚,另外与“海内存知己”混淆同时在教学中欠缺对此类题型的训练。
五、建议和改进措施
1、切实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小学低中年级衔接阶段把该掌握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还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习得方法,学会学习,以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2、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背的课文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还让学生会写。
3、注重学以至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的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推动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缩短书本与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4、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从课文中走向生活、从文本中突出生活、从实际中再现生活。 5.对学困生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