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作文

关于作文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考专区】大猜想:2015年高考作文会考啥?请看全省著名语文教研员把脉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是每年的重头戏,谁不希望自己能在考场上挥笔扬墨,得心应手?但是每年考完总有考生表示对作文题目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所以,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会不会出现较大变化、会不会有难以应对的“创新”?自主命题十余年来,浙江卷的作文题的“人文”“诗意”“辩证”的“浙江风格”,已经为广大师生所熟悉,教师教得熟练,学生写得顺手。所以从目前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会沿袭以往,走稳妥路线。

纵观浙江卷作文题,题型历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再到现在“材料+要求”的新材料作文(也可以称为“命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不在话题、标题上设置过多障碍,既体现了“人文”“思辨”,又能让同学们在思维的王国里自由驰骋。至于作文体裁的要求,可以从历次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看出一些范式:

(1) 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3) 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

从这些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高考作文既考查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考查同学们思维的思辨性、深刻性。

浙江的高考作文题,一直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同学们不能“只取一点,不及其余”,要通观材料的全部,找到各种矛盾和关系。

比如2014年的作文题“门与路”,除了“门”“路”两个较为直观的关键词外,材料中还出现了第三个关键词“大学”。如果忽视了“大学”这个关键词,泛泛地谈“门”论“路”,分析“门”与“路”的关系,不可能是最佳立意。揣摩下命题者的意图:站在大学的门槛前,你该想想,走进大学之门,求学的路该怎么走?你有怎样的准备和规划?如此思考一番,审题可能就到位了。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后两句成为历代写作者奉行的圭臬。这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写作观,至今不过时,包含着三层意思:在现实中写作;为了现实写作;写现实中的人和事。

高考作文命题,从生活中取材依然是大方向。比如2012年的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就是由作家刘继荣的散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背景材料改编的。这篇文章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同学们也很熟悉,不会无从下笔。可以说该作文题既源自现实生活,又倡导同学们现实写作。今后的高考作文,相信依然会关注现实生活,还可能更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作文的思辨性,是考查同学们思想和心智成熟程度的重要尺度。通观去年18个省市的高考作文题,不少告别了故弄玄虚的诗意,逐渐回归理性、注重思辨。很多同学缺乏这种理性思辨能力,阅卷中老师经常会发现“只有骨架无血肉”的“文辞优美、空灵,内容空泛、飘逸,多情绪意象流动”的小散文,通篇泛泛而谈,这样的文章是拿不到高分的。

理性思辨,“思”是思考,是对真实、真相、真理的分析判断;“辨”是辨析,是对事件、事情、事理的分析辨别。要认识到:理性思辨不仅是一种思维态度、一种求知学习应秉持的品格,是独立思考能力的最直接的表现,更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内容。由此看来,同学们在写作论述类文章时应该清晰、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应注意“三观”要符合主流价值观。思想若有偏差,只能是“危险的思辨”。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必须剔除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单把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写进去。剔除得越干净,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成分越多,那越是成功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多的是指扎实的文字功底、娴熟的表达技巧之外的个性化的见解和真情实感。

这几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一直坚持“打假”,反对“套话”作文,反对矫揉造作,反对无病呻吟,强调自我表达,抒写个人性情,可以说是对写作本质的一种回归。因此,既在作文题的命制上进行限制,也在写作要求上作出规定,促使考生在作文中体现“我”的所思所感,融入“我”的真知灼见,强调“我”在作文中的存在。

1

写好作文的小Tips Tip1:

不同领域的大事、热事,比如“反腐倡廉”“高考制度改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冬奥会申办”等。

富有现实针对性、有思维深度的话题,比如“成功与否与赚钱多少”“信息爆炸时代的独立思考”“实用与审美”“有用与无用”等。 富有浙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话题,比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文乡愁”等。

Tip2:

触发理性思考的话题,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科技与人类社会”“延迟退休与毕业生就业难”“传统文化与舶来品”“传承与创新”“选修课程与学习能力”等。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把《生活与哲学》这本书拿出来好好看看,培养一下自己的辩证思维。

Tip3:

自我认知类话题,比如“选择”“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什么样的美才是最美”“打铁还需自身硬”“勇于担当”“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真情”等。

高考阅卷组周宏(上海)电台答考生问(独家整理版)

考生:我不敢先写作文的标题,怕偏题。可不可以最后写标题?

周宏:偏题与标题并没有直接联系。我们知道标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的,一种是话题式的,当然还有其他特殊的种类。标题完全可以是话题式的,但未必一定要观点式。如果用观点式的标题,而且这个标题给人以偏题的感觉,但下面的文章并不偏题,这其实也没有太大影响。建议在考试时标题最好还是不要最后写,因为万一你忘记写的话,是会扣分的。

考生:我想问周宏老师,高考作文感觉上都是辩证类的文章,那么能否写记叙文拿高分呢? 周宏:按我的了解,今年高考作文文体依旧是不限的。完全可以用记叙文。

考生:我喜欢套作文,可每次都会偏题。我感觉题目一样,为什么会偏呢?

周宏:其实,其实恰恰是因为套作文,才会偏题。实际的情况是,考生往往看材料上是关于什么方面的,想到平时练过类似的,于是将平时写过的文章搬过来。殊不知,材料上可能与你写过的有类似之处,但不完全是一样的。就比方说,材料里说,在我们交通管理中强调责任心。你可能写过一篇关于责任心的文章,于是你觉就大谈责任心,把讨论的条件与范围扔掉了,所以偏题。记住:千万不要套题,千万不要。

考生:我觉得自己很认真地写作文,却总是无意间偏题,上不了一类卷。怎样能在短时间内正确分析题目而不偏题?

周宏:首先我要说的是,你感觉自己偏题,却能上二类卷,这说明你并没有偏题。如果你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提升到一类卷的水平,千万不要再去练习写作文,而是思考,思考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你自己独特的观点告诉别人。把你认为别人可能没有想到的东西告诉大家,而不是仅仅证明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正确的观点——我称之为“正确的废话”。因此如果你想上一类卷,就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且思考应该是有品位的。

考生:现在我们练习的,大多是材料作文,比如题目说“结合以下两个材料自选角度”,那么是两则内容都要提到,还是只看其中的一则呢?

周宏:很清楚,结合两则说明不能只选一则。

2

考生:如何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审题的情况下,保证作文分数不太低?

周宏:如果你真的审题错误,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你死定了”。因为高考这种大型考试就像大型比赛一样,它的相对公平就是要维护大多数人的公平,因此在审题上有一条“线”,如果审题错了,分数会比较低。所以千万不要发生这种情况,也不要抱有这种心理。我的建议是,好好读些资料,好好练习,审题是不会难的。我一直记得复旦附中有一位同学对我说过:“高考是所有模拟考中最简单的一次。”

考生:我的作文写得还算可以,但一到大考就把握不好,然后就出现字数不够,甚至来不及的情况,这个怎么破?

周宏:大考把握不好的话,应该是心理专家来回答的问题。从语文来说,写作时心理稍微平和一些,不一定要非常严格地去在意凑字数,当然不能少很多字,但少几个字是没有问题的。记得先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考虑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动笔去写,这是给所有把握不好字数和时间的同学的建议。

考生:我现在处于二线水平,想上一类卷比较困难,高考还有十天,不知道该怎么做。

周宏:刚才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认为目前这个时间点上,没有必要再去写作文了。想上一类卷,关键是议论文要三思而后写。我教你练习的方法:看一个题目,然后把马上想到的观点否定掉,因为其他人也会想到。在审题正确的情况下,如果你能够多想一点,想到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观点独特又审题正确,是真的可以为文章加分的。

考生:我想问,写作文最好是针对现实,即社会上的问题来写,还是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说?

周宏:这个要看题目,有些题目适合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证明,有些题目可能它本身就要求你联系现实。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无论是哪种,思考这个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在当下的意义,总是对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考生:那我要写关于现在社会上的问题,是直接亮明观点好,还是先含蓄一下再引出来? 周宏:都可以,看你怎么写,方法多种多样。

考生:如何在考场中快速抓住材料的重点?

答:如果是材料作文的话,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而且关键词有一个很简单的选择办法。第一,关键词常常是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找到后,放在每句话中区验证一下。第二是寻找关键词讨论的话题范围,然后就可以确定审题正确。第三步找到材料的倾向性或者观点,这叫审题三步法。

考生:周老师,我学到作文的论述方法要有一定的多样性。比如举例、引证法等等,考场上适合用哪些方法呢?归谬法可以吗?

周宏:归谬法用在反驳别人的观点的情况比较多,倒是其他的方法更常用。例证法、引证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更好用的是对比论证法,相对应的还有类比论证。我们举例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人与事,其实还可以举自然现象或者某种现象来进行证明一个道理,我们称之为类比论证,如果用得好,既形象又很说明问题。

考生:去年高考上海卷的题目有很多关键词——选择、自由、沙漠,怎样在一篇作文中将那么多关键词写出来呢?

周宏:实际上没有很多家关键词,只有一个“自由”。沙漠也好,选择也好,它讲的是讨论的范围。我们在讨论“自由”,借助的载体是“沙漠”,“选择”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方式方法与目标。前提搞清楚后,你会发现没有那么多关键词,只要围绕“自由”去写就可以了。

考生:我们语文老师一直说要根据材料找到当今社会环境中的意义,还要辩证地去看待。请问阅卷时是否会根据这些方面去评判,如果单纯写一个方面,是不是会扣分?

3

周宏:我在这里无法以阅卷组负责人的身份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每年负责人都可能是不同的老师。凭我以前的经验,你们老师说的几点确实是很重要的标志。而且我也希望大家明白一点:大家认为的好作文,就是阅卷老师认为的好作文。好作文的标准没有分应试作文或者其他作文,真的不存在这种区别,请牢记。

考生:周老师您好!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要抓住作文的关键词,比如说“微光”“沙漠”。在我们写出观点后,这个关键词是否要始终出现在作文中?如何判断自己的观点和关键词的匹配度很高?

考生:如果你的意象是关键词,在行文过程中确实应该围绕着它来谈,那自然会经常出现。但你刚才所说的“沙漠”并不是关键词,所以未必需要经常出现,而“微光”当然要出现。第二个问题,你只要确保在写作中,时刻在想这个关键词就对了。你一边写一边想,自己写的内容是否都在谈“微光”这个关键词。举个例子,你的题目叫《桔子》,第一、第二、第三段是否都在谈桔子呢?可能第三段谈到了香蕉,然后在最后说香蕉与桔子相比,桔子还是有一些特别的地方的,这样就又转回桔子上去了。如果第三段只谈香蕉,说明话题变了,谈的是水果而不是桔子。如果下面你又开始谈黄瓜,那话题就变成蔬果类了。关键在于,你能回得来,就可以。

考生:写作时脑子里没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例子怎么办?能大幅地进行论证而不用例子吗?

周宏: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中学生写的作文都是用例子堆起来的。我反复说,议论文不是例证文,所以理论上说,一篇议论文可以没有一个例子。有时候一篇作文看上去很高大上,仔细一看却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如果完全不用例子,确实比较难写,所以建议还是要有几个例子的。关键是心里要明白,议论文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不是例子的力量。

考生:我想问一下考场作文要怎么样在限定的时间内,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呢?

周宏: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觉得这个想法就是错误的。为什么要抓眼球呢?你脑子里要想的只有“什么是好作文”这一个念头,照这个思路去写就行。我刚才说了,其实好作文没有第二种标准。我建议所有的同学,千万不要去揣摩阅卷老师的口味,想着去抓眼球。记住,审题正确,写出有品位的自己的观点,就是好作文。

周宏:最后,送给所有考生,以及未来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

请大家把高考想成是所有模拟考中最简单的一次。这不是安慰,是事实。心态是最重要的。现在大家常说一个字——“二”,我觉得所有的考生应该少想一点,“二”一点,才是大智慧的表现。

语文其实根本不用复习,只是需要学习的。强调一点,当你走进考场的时候,感觉完全没有准备好,请记得语文的特点就是这样的,你无需紧张,因为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只要把你该准备的、已准备的东西扬长避短,相信你一定会有成功的。

还有,考完后,千万不要去想自己的审题是否错了,考完一门扔一门。我个人非常反对在6月7日这一天请一些名师专家来讲审题,说这个作文该怎么怎么写,这是没有良心的表现,因为学生还要考试啊!他们听到了,就会觉得自己可能错了,影响之后的发挥。所以各位考生请在这几天尽量避免信息的干扰,全身心投入考试之中。加油!(整理/方济力)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