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卫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社会进入到了新常态发展阶段,煤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面对现状,煤企信访工作对于企业的科学稳步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价值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煤矿企业信访工作的措施展开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关键词:煤矿企业;信访工作;措施建议
一、新常态下,煤矿企业信访工作开展的意义
煤矿企业信访工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障企业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对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而言:
(1)有助于营造企业和谐稳定的生产环境。在现实环境之下,和谐稳定的生产管理环境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认真做好煤企信访工作,有助于帮助企业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对于企业和谐生产环境的营造可以说是基础保障性工作。
(2)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煤矿行业竞争残酷,认真做好煤企信访工作,能够帮助企业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对于能够帮助企业共度难关,对于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前煤矿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当前,煤矿企业信访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层面。当前,虽然在很多煤矿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举措开展信访工作,但是信访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不高,一些煤企经营管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到信访工作对于煤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信访工作开展的力度不足,目标效果不理想。
(2)实践操作层面。信访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它涉及到法律,涉及到人际交往,涉及到心理学等等,因此,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才能更好的推动信访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现实环境下,一些煤矿企业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工作方式和沟通方法,信访工作开展的技巧性不强,造成了信访工作的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会将矛盾升级和扩大,效果适得其反。
(3)日常管理方面。信访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治制度作为保障,这是煤矿企业信访工作管理的基础,在现实环境下,很多煤矿企业信访工作没有计划,没有人员负责,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强,这些都造成了信访工作的混乱,效果不佳。
三、加强和做好煤矿信访工作的措施建议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进入到了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状态,煤矿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意味着一次历史性的考验,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针对当前煤企的现实环境,就如何做好煤矿企业信访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一)提高思想重视度,制定信访工作总体部署
目前,煤矿企业的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既有企业外部和行业的压力,也有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困难,作为煤矿企业如果未能顶住压力,未能走出困境,意味煤矿企业很可能将面临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因此,在现实环境之
186
现代国企研究 2016. 12(下)
下,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信访工作的思想重视度,积极探索符合自我实际需求的信访模式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些挑战。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来说,作为煤矿企业首先要思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企业信访工作纳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中,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重点工作一起统筹考量,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访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在信访工作的总体思路上,应该坚持党和国家关于信访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创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生产发展环境为己任,以为煤企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和缓和人民内部各种矛盾为出发点的总体思路,排查煤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信访隐患,制定相应的具体举措,落实相关人员和制定节点,认真开展信访工作,只有这信访工作才会有实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服务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利益
当前,我国社会的法治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作为煤企信访工作
而言,也必须要不断强化自我的法制化和人性化,注重法制和人性并举,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和广大职工。面对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信访工作方式和模式必须要加以转换和改变,过去以“堵截”为主要方式的信访方式已不能再适应现代煤企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必须积极加快自我的转变力度,在信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强化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让他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思维和方式,去指导和实践煤企信访工作的开展。当遇到煤企职工合法的利益诉求时,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帮助煤企职工,解决各种问题,合理合法的通过正当渠道去诉求各种问题,保障权益;在信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信访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从职工的角度去进行劝解帮扶,要让群众职工感觉到亲切感,而非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是阻止群众职工正常的诉求问题和保障权益,而是更加合法合规的去诉求和保障权益上;与此同时,作为煤矿企业在企业信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经常性的开展各种法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此外,要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选择一批作风优良,思想素质高的人员,作为企业的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充实企业的信访力量。
(三)强化日常管理力度,转变信访工作角色扮演
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紧紧只是依靠临时性的“灭火帮扶”,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长期性的管理,需要的是久久为功,注重日常性的管理力度,因此,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企业的现实环境,认真排查涉及到各种隐患的隐患点和问题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要转变以往传统信访工作的思路,变信访被动,到信访主动,煤企信访工作人员要主动的走入到煤企一线职工中去,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
案 例 AN LI们的疾苦,要与困难职工交心,开导他们,让他们能够正确理性的认识到现在的困境和问题,帮助困难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眼前所处的各种问题和困境,走出阴霾,走出困境,敢于同各种恶劣的环境做斗争,树立信心,只有变过去的等着出现问题,到现在的主动走出去去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减少各种矛盾,及时遏制各种矛盾问题的萌芽,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保障职工权益的目的,体现出企业的人性化关怀。
(四)加强交流注重联动机制的建设
煤矿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总体而言较为严峻,一方面受到整体行业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压力;所以,煤矿企业的信访工作可以说压力巨大,任重道远,还有很艰难的一段路途要走。因此,面对现实环境,煤矿企业的信访工作要开展的更加科学,就要注重强化与外部的交流,强化与上级主管部门,劳动权益保障部门、当地政府部门的联动,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各种政策,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目前的问题,渡过难关,另一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应急举措,科学合理的应对各
种突发问题和状况,这是当前煤企信访工作必须要应对的。
四、结论
本文围绕着煤矿企业信访工作的措施展开探讨,对煤矿企业信访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简要论述,在信访工作举措方面提出了提高思想重视度,制定信访工作总体部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利益、强化日常管理力度,转变信访工作角色扮演、加强交流注重联动机制的建设等具体建议,对于煤矿企业更好的应对当前的整体环境,实现自我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鲁字海:《论现代企业信访工作模式探析》[J].河南商业.2016.2[2]张瑶:《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之我见》[J]..海南工业.2015.12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
(上接第185页)
2.分析数据并校正
(1)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2)分析焦点团体3.验证模型
(1)将一系列胜任能力转换成一份360度反馈的调查问卷;
(2)发放360度反馈问卷;(3)分析数据。4.完成模型
(1)访谈得到的数据;(2)修正模型三、基于ASK模型对营销人员能力的培训
根据ASK模型,对企业营销人员能力培训体系进行设计如下,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企业营销人员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培训需求分析
1.确定企业营销人员ASK方面的核心要素;2.根据岗位要求对要素排序;3.鉴定营销人员ASK现状;
4.把模型要求与营销人员自身ASK进行比照,确定培训目标。
(二)培训内容的确定
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由主管部门对不同层级的培训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对培训内容按照重要与次要进一步细化。
(三)培训方法的选择
由于能力可与分为显性和隐性,所以可将培训方法分两大类:对于显性能力,主要用课堂讲授、角色扮演等培训方法;对于隐性能力,采用团队合作等培训形式。
(四)培训的评估与反馈
培训评估工作是该培训系统设计与实施中重要一环,主
要包括:通过学员动态反馈发现培训问题,及时修正;对比培训前、培训后能力,及时反馈;观察培训员工是否改进以前工作方式和培训内容运用情况;观察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以及企业绩效是否改善与提高。
四、结语
基于ASK模型对营销人员能力进行评估、培训与开发,能够使企业营销人员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企业营销人员能力结构更加科学,加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企业营销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竹.胜任素质模型在中小企业之中的应用探究.今日中国论坛,2013,21
[2]刘家林.营销人员素质模型的构建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5[3]牛文.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开发研究.科协论坛,2010,07[4]李园园.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经营管理者,2013,05
[5]林荣.管理类员工素质模型在企业中的构建探析——基于A公司的调查研究.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06
[6]高建军,张瞳光.企业营销岗位素质模型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茅力可(1975~),女,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运作管理。
2016. 12(下) 现代国企研究
1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