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六、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实验目的】:
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待测数据】: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实验器材】:
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滑轮组。
②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 ③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
④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
⑤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根据W有用=Gh和W总=Fs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η
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⑥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⑦钩码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弹簧测力计钩码重钩码上升滑轮组有弹簧测力 次数 移动距离滑轮组总功/J 机械效率% /N 高度/cm 用功/J 计示数/N /cm 单滑1 4 10 1.6 30 轮组 2 6 10 2.6 30 1 4 10 1.1 50 双滑轮组 2 6 10 1.4 50
【实验结论】:
①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 ②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③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考点方向】:
1、 步骤:必须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 。 2、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 B 。 C 。
3、同一滑轮组: 滑轮机械效率。 4、测量机械效率时为什么不能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机械效率会怎样? 答: 5、实验中改变钩码的数量,改变动滑轮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 。
6、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得知: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经典例题】
【母题】: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 。 (2)如图1所示,测量物体G所受的重力为 。
(3)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 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数值,用 测出的物体G上升
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他们选用的滑轮组是 (选填甲”或“乙”)
(4)仅改变重物G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物体重量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5.00 8.00 10.00
1.80 1.77 1.75
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机
动的距离s/cm
15.00 24.00 30.00
85.2% 86.6% 87.6% 机械效率η
实验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 实验讨论与交流
①小明和小红的实验结论: (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请说明你的理由 。
②小明认为提升的物重会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建议进一步探究:改变 ,重复实验(3)步骤,计算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5)小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改变不同的物理量,得出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3
练习1:(2019•自贡)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 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x/m 有用功W有/J 1 0.2 0.1 总功W总/J 0.1 机械效率η 100%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 。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练习2:(2019•黄石)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拉力(N) 总功(J) 机械效率 钩码重力提升高度有用功(J)(N)
1 2 3 4
1.0 1.5 2.0 2.5
(cm) 40 40 30 40
0.4 0.6
1.1 1.4
0.88 1.12 1.60
45% 54% 63%
1.7 1.0
2.0
4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W轮,他猜测还有 因素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 (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通过比较第1、2和 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 (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
练习3:(2019•绥化)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3 1 2 4 0.1 0.1 0.1 0.6 1.0 1.8 0.3 0.3 0.3 55.6% 66.7%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练习4:(2019•遂宁)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滑轮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效据如下表:
钩码重 实验次数 G/N 1 2 3 4 0.5 1.5 0.5 1.5 钩码上升高度 H/cm 10 10 10 10 拉力 F/N 0.8 0.5 0.7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S/cm 30 30 40 40 62.5% 25.0% 53.6%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第一次实验所选择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2)在第一次实验中,当______拉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拉力F为______N;该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下列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选填符号)
A.增加所提物重 B.减轻机械自重 C.机械加润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练习5:(2018•泰安)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
6
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 cm,拉力是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练习6:(2018•德州)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步骤
如图所示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 做的实验。
③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η= 。
表格
实验序号 1 2 3
结论
钩码重量G/N 4 8 8
钩码上升高度
h/m 0.1 0.1 0.1
1.8 3.1 2.5
0.3 0.3 0.4
74% 86%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装置图
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
7
的机械效率
问题讨论
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练习7:(2018•齐齐哈尔)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4)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1 2 3 4
4 4 8 8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2.7 1.8 3.1 2.5
绳端移动距离s/m 0.2 0.3 0.3
74% 74% 86% 机械效率η
练习8:(2018•西宁)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
8
省力,机械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 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由计结果可以确定 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的机械效率。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