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窥视现代女性的心理困境
作者:胡娟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2期
摘 要 众所周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人所称道的是莎菲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莎菲这个新女性与大时代的隔膜,莎菲身上所承载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别致的叙述格调与审美风格等等。本文主要从几个小的方面谈谈莎菲女士与现代女性精神气质和心理上的一些契合之处,探讨现代女性所面临的一些矛盾与尴尬的心理困境。 关键词 现代女性 精神气质 内心困惑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与“五四启蒙运动”,面临着深刻的历史变革与社会变革。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觉醒,女性书写开始繁盛,女性对自身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沙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于二十年代末,这是一个中西、新旧、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复杂时期。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志》中以女性视角塑造了莎菲这个人物形象。丁玲大胆地解剖女性隐秘的内在心理,将理想与现实相冲突而产生的苦闷感与孤独感真切地融入作品,描写了莎菲的独特的爱情观,深刻地揭示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结构。莎菲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解读空间,这不仅仅是因为莎菲形象自身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因为其与现代女性精神气质与心理困惑的内在契合。对孤独感的强烈体验,不被理解的焦虑,与同性交往的困惑,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苦闷。 1内心巨大的孤独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第一则当中,我们首先发现的是一个独身生活女性内心的孤独。莎菲是一个追求真正爱情,渴望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和谐统一的知识女性。她感情细腻、任性、多愁善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呵护。丁玲在文章中写道,她失眠,睡不着觉,喜欢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她一而再,再而再去煨那不一定要喝的牛奶,只为了混去一丁点时间;她不仅阅读报纸上所有的琐细新闻,而且还要温习前日早已阅读过的旧报纸;因为实在想不出来做什么,她甚至一个人坐在火炉旁边生气,她嫌伙计的声音又粗又大又单调,可是若一点声音都没有时,又感到无比的寂寞;没有人理会她时,她想念,恼恨,可有人去看望她时,她又让人难堪。她不爱苇弟,但又需要苇弟的陪伴。从这每一条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莎菲女士所背负的孤独的苦闷。这孤独在现代女性身上也很容易找到共鸣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女性尤其是高知女性在情感方面的困惑似乎与莎菲这个先知先觉的孤独女性有着很大的契合。她们时常不被社会所理解,很容易陷入孤独无助的状态之中。这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必然会自命清高,但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亲密的陪伴的,这也使她们在清高的同时感到恐慌,从而也特别期待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莎菲不喜欢韦弟,但却需要韦弟的陪伴,也正是她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恐惧以及爱的渴望的表现。莎菲们高贵的灵魂也不容许其委曲求全,与世俗同污。现代女性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学业,求职,就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显性或者潜在的竞争,她们也时常感到孤独,抑郁,焦躁,不安。渴望着能够得到精神层面的理解,能够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以抚慰心灵的孤独,毕竟,大部分女性内心是脆弱的,极其需要得到爱与理解。虽然孤独的时代背景、社会原因、自身因素等等的不尽相同,但孤独、不被理解的这种共同感情却是莎菲女士与现代女性的重要共通特质之一。 2与同性交往的困惑
剑如这个人物出现在《莎菲女士的日记》当中的第二篇,十二月二十八日的那一则当中。日记中用了这样几句话描述剑如。“剑如,她是多么可以损害我自尊之心的,因为她的容貌、举止,无一不像我幼时所最投洽的一个朋友,所以我不觉得时常在追随她,她又特意给了我许多敢于亲近她的勇气。但后来,我却遭受了一种不可忍耐的待遇,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我都会痛恨我那过去的”。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不难猜测出莎菲与剑如——这个同性朋友交往时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当然,这种困惑也不是距离我们遥远的莎菲女士一个人的,几乎每个现代女性都能够讲述出这样一段与同性交往的痛苦故事。
在生活之中,可以发现,女性身边总会出现一到两个关系很密切的同性朋友,这样的人选也大致与自己性情相似,也可以说是情投意合。但是,与同性交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女性之间,时不时会产生许多摩擦与困惑,而且原因大部分都是莫名其妙的。正如莎菲所说她在一星期之内给剑如写了八封长信,而从未被理睬过。即使莎菲很愤恨预备骂她几句,但剑如却会装糊涂,同莎菲毫无芥蒂。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莎菲剑如二人即是好友,剑如为何不回信?既然剑如不会信,莎菲为什么还能持续写上八封没有回应的长信,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失望当中?既然对剑如心存不满,想骂,为何又没有开诚公布,有效沟通,而只是独自生气,拒绝会见剑如?剑如明知莎菲很生气,为何还要装糊涂?诸如此类的困惑现代女性也不能被幸免,身边亲近的同性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伤人伤己,导致关系尴尬。这种痛苦可能是别人给自己的,也可能是自己带给别人的。总之,同性所施加的情感重负也总是让现代女性深感不堪。这一点也可以说是莎菲女士与现代女性的又一个契合点。 3对异性爱情的追求
莎菲的爱情通常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部分,前辈学者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阐发。丁玲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复杂感情。初次见到凌吉士,莎菲被他英俊的外表所吸引。“那高个儿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留心到”。与其说是莎菲对凌吉士一见钟情,不如说是喜欢上了凌吉士美丽的外表。女性爱美的外表,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欢听动听的语言,感性的一面再次显现出来。莎菲是大胆的,她敢于追随自己的内心,爱就要去追求。她千方百计地要换住处,接近凌吉士,邀凌吉士给她补习英文,渴望着凌吉士的柔情与蜜意。然而,当得到这些时,莎菲却拒绝了,她觉得凌吉士的灵魂是卑污的,而莎菲要的是灵与肉统一的爱情。她看不起凌吉士。然而,她却迷恋着凌吉士,换句话说,她鄙视她自己,因为她,有着高贵灵魂的莎菲,爱上了一个可鄙的人!
苇弟是莎菲的追求者,面对苇弟,莎菲的拒绝也是很主动地。莎菲认为苇弟是一个只会终日哭哭啼啼的怯懦之人,虽然被爱了,却没有被理解,莎菲有着自己对于爱情的欲望及追求。但是他又不舍苇弟,莎菲需要苇弟做她的闺中密友,更确切的讲,莎菲需要异性的陪伴,这也可以是女性对异性的一种欲望抒发。
莎菲这种纠结的感情也与现代女性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女性是主动炽热的,然而对爱情又是恐惧的。在三月二十一夜的那篇日志里,莎菲讲到她的朋友,蕴姊。莎菲说假使蕴姊不被神捉弄般地去爱上那苍白脸色的男人,她一定不会死得这样快。感情在女性生命中的分量是无可估量的,女性一旦爱上,对爱情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拒绝应该也不单单是因为凌吉士卑污的灵魂,可能还与她自身对于爱情本身的恐惧有关。现在很多的单身女性虽然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想象,但是不愿意结婚,甚至拒绝恋爱,这种失望和恐惧情绪也是一个深层因素。莎菲的爱情苦闷、矛盾心理以及莎菲的爱情观与现代女性是极其相似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真切而细腻地分析了女性的隐秘心理,展示自我内心的焦虑,对基于理解之上的友情、爱情的热切渴望。它是“中国文学第一篇,也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一篇关于一位中国妇女的自述”。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但是莎菲女士的矛盾与尴尬依然可以与现代女性进行对话,观照出现代女性的矛盾与困境。 参考文献
[1] 丁玲.丁玲文集(第2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2] 秦弓.丁玲前期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1997(3).
[3] 王仲生.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2).
[4] 刘飞娥.丁玲现代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与孤独意识的嬗变[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1).
[5] 刘宏志.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的女性主义立场[J].名作欣赏,20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