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257837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8.14
(21)申请号 201922080435.2(22)申请日 2019.11.27
(73)专利权人 王锐
地址 274700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州大
道中段(72)发明人 王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51)Int.Cl.
E04G 17/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器、调节螺栓、下固定器和缓冲弹簧,所述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相互靠近的一端皆焊接有承接块,且承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的内部插设有安装插杆,且安装插杆内壁之间皆设置有弹力垫圈,所述承接块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下两组上固定器、下固定器以及弹力垫圈可拆分式结构,以及配合调节螺栓的螺纹调节作用,能够使得整个装置将古建筑立柱表面牢牢固定,使上下两组的加固保护效果更为稳定,也使得安安装拆卸快捷方便。CN 211257837 UCN 21125783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器(1)、调节螺栓(7)、下固定器(12)和缓冲弹簧(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相互靠近的一端皆焊接有承接块(2),且承接块(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插槽(3),所述安装插槽(3)的内部插设有安装插杆(4),且安装插杆(4)内壁之间皆设置有弹力垫圈(5),所述承接块(2)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耳(6),且固定耳(6)之间通过调节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耳(6)的一侧皆设置有防护外圈(8),且防护外圈(8)分别与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上固定器(1)侧边的防护外圈(8)底部焊接有第一防护架(9),所述下固定器(12)侧边的防护外圈(8)顶部焊接有第二防护架(11),所述第二防护架(11)的内部套设有第一防护架(9),且第一防护架(9)的底部通过缓冲弹簧(14)与第二防护架(11)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架(11)的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15),所述第一防护架(9)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滑块(13),且滑块(13)内嵌在滑槽(15)内构成滑动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皆设置为半圆形,且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皆设置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的内壁皆压合有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6)的表面皆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架(11)靠近上固定器(1)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0)。
2
CN 211257837 U
说 明 书
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由于古建筑历史悠久,且多为木质材料,使其稳固性不足,其立柱容易发生裂痕和断裂,影响古建筑的整体平衡,发生局部坍塌等现象,所以对于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正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大力开展并十分重视,现有技术中也具有一些固定装置,但有些固定装置尺寸固定,无法调节,使其使用范围小,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有些固定装置尺寸固定,无法调节,使其使用范围小的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器、调节螺栓、下固定器和缓冲弹簧,所述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相互靠近的一端皆焊接有承接块,且承接块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的内部插设有安装插杆,且安装插杆内壁之间皆设置有弹力垫圈,所述承接块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耳,且固定耳之间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耳的一侧皆设置有防护外圈,且防护外圈分别与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上固定器侧边的防护外圈底部焊接有第一防护架,所述下固定器侧边的防护外圈顶部焊接有第二防护架,所述第二防护架的内部套设有第一防护架,且第一防护架的底部通过缓冲弹簧与第二防护架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架的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防护架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滑块,且滑块内嵌在滑槽内构成滑动式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皆设置为半圆形,且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皆设置有两组。
[0006]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的内壁皆压合有橡胶垫。[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耳的表面皆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架靠近上固定器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有上下两组上固定器、下固定器以及弹力垫圈可拆分式结构,以及配合调节螺栓的螺纹调节作用,能够使得整个装置将古建筑立柱表面牢牢固定,使上下两组的加固保护效果更为稳定,也使得安装速度大幅加快,如需更换只要将调节螺栓卸下就可以轻松更换,从而实现装配灵活自如,安装拆卸快捷方便,同时,也可将整个装置调整到适宜的宽度,进而够满足多种不同直径的立柱的加固,实用方便,使用范围大;
3
CN 211257837 U[0010]
说 明 书
2/3页
通过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之间的多组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的配合使用,能够
调节其适宜的高度,可增加其古建筑立柱中部的保护范围,从而进一步加强立柱的加固防护效果,有效率的防止外界撞到古建筑立柱,并造成伤损伤的情况,其整体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很高,并且制作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化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0014]图中:1、上固定器;2、承接块;3、安装插槽;4、安装插杆;5、弹力垫圈;6、固定耳;7、调节螺栓;8、防护外圈;9、第一防护架;10、锁紧螺栓;11、第二防护架;12、下固定器;13、滑块;14、缓冲弹簧;15、滑槽。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器1、调节螺栓7、下固定器12和缓冲弹簧14,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相互靠近的一端皆焊接有承接块2,且承接块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插槽3,安装插槽3的内部插设有安装插杆4,且安装插杆4内壁之间皆设置有弹力垫圈5,承接块2的外表面焊接有固定耳6,且固定耳6之间通过调节螺栓7固定连接,固定耳6的一侧皆设置有防护外圈8,且防护外圈8分别与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的外表面贴合,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的内壁皆压合有橡胶垫,其橡胶垫主要采用橡胶材质,使得古建筑立柱与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之间的接触面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0017]上固定器1侧边的防护外圈8底部焊接有第一防护架9,下固定器12侧边的防护外圈8顶部焊接有第二防护架11,第二防护架11的内部套设有第一防护架9,且第一防护架9的底部通过缓冲弹簧14与第二防护架11底部连接,第二防护架11的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15,第一防护架9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滑块13,且滑块13内嵌在滑槽15内构成滑动式结构,根据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二防护架11靠近上固定器1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0,装配时,首先根据古建筑立柱的情况,在准备加固的地方,根据加固位置情况,通过滑块13在滑槽15内竖向滑动作用,把第一防护架9从第二防护架11内竖向抽出适宜的高度,且在调节过程中通过缓冲弹簧14的自身弹力作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拧紧固定孔内的锁紧螺栓10将第一防护架9和第二防护架11固定即可,能够调节其适宜的高度,可增加其古建筑立柱中部的保护范围,从而进一步加强立柱的加固防护效果,有效率的防止外界撞到古建筑立柱,并造成伤损伤的情况。[0018]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皆设置为半圆形,且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皆设置有两组,固定耳6的表面皆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通过
4
CN 211257837 U
说 明 书
3/3页
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依次将弹力垫圈5的两侧安装插杆4分别插入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两端的安装插槽3内后,并分别将组装好的两组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分别靠近立柱表面,将调节螺栓7对准插入预留孔内旋转拧紧,使得两组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以及弹力垫圈5紧紧与立柱表面贴合为止,能够使得整个装置将古建筑立柱表面牢牢固定,使上下两组的加固保护效果更为稳定,也使得安装速度大幅加快,如需更换只要将调节螺栓7卸下就可以轻松更换,从而实现装配灵活自如,安装拆卸快捷方便。[0019]工作原理:装配时,首先根据古建筑立柱的情况,在准备加固的地方,根据加固位置情况,通过滑块13在滑槽15内竖向滑动作用,把第一防护架9从第二防护架11内竖向抽出适宜的高度,且在调节过程中通过缓冲弹簧14的自身弹力作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拧紧固定孔内的锁紧螺栓10将第一防护架9和第二防护架11固定即可,紧接着,依次将弹力垫圈5的两侧安装插杆4分别插入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两端的安装插槽3内后,并分别将组装好的两组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分别靠近立柱表面,将调节螺栓7对准插入预留孔内旋转拧紧,使得两组上固定器1和下固定器12以及弹力垫圈5紧紧与立柱表面贴合为止,如需更换只要将调节螺栓7卸下就可以轻松更换,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002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
CN 2112578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112578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