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期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Vo1.31 No.1 2011年1月 Journal of'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Jan.201l 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胡孝权 (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8) 【摘要】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文献的回 顾,探讨了产业生态化和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关系,分析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提 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产业生态化;产业集群;集群生态化;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62(20l1)O1—0028—05 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催生下形成的一种产 化为最终产品和废物的一系列物质过程的统一。” 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受艾尔斯提出的产业代谢理论的启发,1989年 但传统的产业集群如简单的企业“扎堆”行为导致 Frosch和Gallopoulos 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 产业同质化,内部企业生态位高度重叠;采取了线 概念。他们指出:“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 性生产模式,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问的有 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通过消耗原料生产出即 机联系和共生关系,企业问协调性差;末考虑集群 将被销售的产品和相应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 环境的负载容量和适宜密度,盲目扩大集群规模给 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这种过于简单 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忽视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 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产的资源约束,结果致使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加 Soeolow 认为,产业生态意指全球工业文明与自 重,生态进一步恶化。从而严重影响到产业集群的 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单个产业用自然环境来变 演进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集群的衰落。因此, 换它们之间联系的机会集合。Lowe与Evans 指 如何将其系统演进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出产业生态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兴框架,它旨在寻 使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消耗最少,并充分利用再生 找 工业系统的转变,以便使它的投入与产出和地球 资源,以尽量降低对整个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损 以及当地的承载力相匹配。Erkman 则认为,产 害,是产业集群演进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业生态学研究产业系统如何运作、规制以及与生物 1 产业生态化的相关文献综述 圈的相互作用,并基于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来 决定如何进行产业调整以使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 Frosch和Gallopoulos在1989年发表的《制造 运行相协调。 业的战略》一文中提出的“产业生态系统”概念,可 (2)产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研 以看作是产业生态化理论的开端。目前产业生态 究。Graedel与Allenby 提出了产业系统演化发 化大体 从 个方面来研究: 展的三个阶段的设想。Allenby提出一个理想的产 (1)产业生态化的内涵研究。产业生态化首 业系统包括四类主要行为者:资源开采者、处理者 先是在产业代谢理论基础上提出的,Ayres ¨在 (制造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Korhonen 指出 1989年提出了“产业代谢”的定义:“产业代谢是在 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具有四个基本 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下,使原料和能量通过劳动转 生态系统原则: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传输、行为者多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sk417) 作者简介:胡孝权(1968~),男,安徽庐汀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生态经济研究。 第1期 胡孝权: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样性、地域性、系统的渐变性。 (3)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1997年Matthias和Paolo Dell’Anno等以生态环境 保护为目标,以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为途径,深 入系统地研究美国玻璃行业的产业模型,提出通过 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方法能够达到“高 产能、低消耗和低排放”的标准。他们以实证的方 法,在产业模型研究中构建“多层次”的“材料和能 量循环圈”,从而使材料和能源得到极限利用。 Seager和Theis 91比较了产业生态研究可以采用的 两种最有前途的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估法和系统 分析法。Graedel与Allenby 101在《产业生态学》中 对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做了系统论述,该书提出 了生态学中的生物组织与产业中的企业组织的相 似性,重点从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描述产业生 态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等。 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化进 行了研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在于 产业系统的生态化,即如何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构 造产业的生态系统,以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的相 容。以上国内外研究为产业集群生态化研究提供 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框架,为我们研 究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产业生态化与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耦合 产业生态是用来观察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环 境间互动关系,并探索其发展轨迹的一种方法。产 业生态理论的发展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理解企业集 群对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这一新的框架可以设计 并实施有关战略以减少与企业集群系统有关的产 品和流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最终推动可持续发 展目标的实现。… 它要求企业集群内所有产业发 展都要符合生态经济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输入的 原料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从而实现集群内产业系统的物质充分利用和能量 循环,产生极少或者不产生“废物”,使资源在集群 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形成一个封闭的产业生态价值 链,最终实现企业集群内资源的增值效应。 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构想源于产业生态化,最初 的目的是期望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 环境破坏,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体现了 一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传 统非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l】 ]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产业集群是大量相互关联的 企业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上的聚集,这些产业联 系密切的企业集合形成企业群落。产业集群是由 大量同质的企业构成的不同企业种群嵌入到某一 行业中,而形成的企业生态群落,该生态群落与其 所处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在这 样一个生态系统中企业成为各生物链(食物链)的 节点,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耦合共生关系,形成生 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最 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废弃物排放,从而提高资 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程度。它不仅能突破资源瓶 颈,而且能实现经济的低成本扩张,我们将这一过 程称为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 理论在产业集群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_l 在生 态化过程中,产业的发展以自然系统承载能力为 限,对特定空间上的集群产业系统、自然系统和社 会系统进行耦合优化,以实现特定区位上经济、社 会、生态三者之间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发展。_1 3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 问题 3.1 从系统层面研究集群的生态化问题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系统, 通过种种直接与间接的方式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 生产需要从外部输入能量和物质,产品需要消费市 场,产生的废弃物可通过内部处理或运送到系统 外,利用其他生态系统的净化吸收能力消除其不良 影响。所以说集群生态化发展过程应尽可能地从 宏观系统出发,全面考察研究,科学定位,指导产业 构架,从细处着手,实现系统的全面优化。它的循 环优化不仅仅局限于集群内部的局部生态化,而且 注重更高级别的区域系统乃至整个国家或地区的 产业系统的优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类似生态圈 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区际问的产业生态系统的互 动性依存,在全球实现产业活动与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2 明确产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异 作为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的产业系统,其运行方 式和动力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我们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来看待和研究产业 生态系统的构建问题。一方面要明确地承认,产业 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个子系统,产业系 统的发展不仅要符合经济规律,更要遵循自然生态 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在性质 上和对物质、能量的利用方式上具有本质的不同, 它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正如生态学家史 蒂芬・列文(Stephen H.Levine)提醒的那样,不论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是从模拟还是从比喻的角度出发来描述产业系统 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在强调两者之问共性和联系的 同时,不应该忘掉两者作为两个不同性质的系统之 问存在的巨大差异。_l 例如,在产业系统中产业所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消费需 求决定生产,是一个自下而上正反馈调节过程;而 在生态系统中则是生产决定消费,是一个自上而下 的负反馈调节过程。在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时,不能 简单地理解产业集群是企业问的集合,应该看做为 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考虑产业集 群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影响,尤其 是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问题。 3.3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的 关键 实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关键在于构建生态产 业链,集群中的企业利用上下环节的主副产品和原 料的衔接关系构成了若干生态产业链;某条链上某 个企业所生产的废弃物,经过必要的处理,用于原 来的生产过程,构成链条的纵向闭合;不同链上的 消费者企业之间利用主、副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横向 耦合、协同共生关系,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生态网 络。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不单要实现核心企业的内 部循环,更要实现中小企业问的循环,同时考虑到 以企业生产为主体的生产领域和居民消费为主体 的消费领域均要建立废弃物循环系统。因此,构建 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应从产品、企业、 产业三个层次来做。首先是产品生态化,企业要开 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 的产品,充分注意到物质的循环利用,尽量避免对 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影响。从产品设计、原材料 采购、生产、产品制造、使用以及产品用后的处理与 循环利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来 保证产品生态化。其次是企业生态化,存企业中推 行清洁生产,即企业在生产制造工艺各环节之问的 物料循环,推行“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 达到少排放或零排放的环境保护R标。第三,产业 牛态化,重点是把产业集群构建成生态工业同区, 在园区内,通过企业和企业之问、产业和产业之间 密切合作,合理有效的循环利用当地的资源,达到 经济获利、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目标。 4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对策 4.1 政府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选择 为了使产业集群生态化得以发展,需要国家和 政府从宏观层面在制度上加以保证。从宏观上讲 制度设计得不科学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 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思 考现行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引入激励与 约束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经济主体从自身效用 或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 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政 府的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 (1)环境外部性的问题。我国产业集群导致 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负外部性,消除环境的 负外部性的主要途径,一是将自然环境资源加以产 权界定和明晰。当存在外部性时,只要产权界定明 确,通过市场可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如可以通过 排污权的交易使排污者获得排污权。二是将私人 成本的社会化,政府通过将企业造成的环境的负外 部性(环境污染或环境成本等)所产生的社会成本 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范围,即将社会成本转化为企 业自身的个人成本,通过这种成本的转化压力促使 企业通过采用新工艺或新技术等途径减少或消除 环境外部性。 (2)资源环境价格政策。以往按照边际直接 生产成本确定资源价格的机制往往会造成“原料低 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在政策和实践上易 导致资源无偿占用、掠夺性开发和资源浪费。经济 学的观点认为,引发环境污染的经济机制在于缺乏 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来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 题。政府应重构资源环境的产权制度,利用市场机 制调整资源环境的价格体系,建立自然资源的定价 政策,以纠正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价格扭曲和环境 恶化的局面。明确的产权,合理的价格会促进稀缺 资源的有效使用。新的资源价格机制必须以资源 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成本为基础,将边际使用成本 和边际环境成本以征收资源税的方式纳入资源价 格中。资源价格的提高将会导致资源市场需求的 减少,在实际中表现为节约资源意识的增强并促进 社会加快开发各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和资 源代替技术。 (3)绿色财税政策。政府应通过投资、财政、 税收等手段来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 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一,投资方面,政府首先应率 先加大产业集群园区的投资力度,加大生态配套公 共服务设施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发挥“示范”作用; 其次政府应向有利于产业生态经济的行业和项目 提供融资便利与政策倾斜。第二,财政方面,通过 财政贴息、税前还贷、技术改造资金安排等方式,引 导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减少或取消对资源和能源 第1期 胡孝权:产业生态与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 低效使用的财政补贴与转移支付。第三,税收方 面,提高资源税率,增加资源税征收范围和力度,尤 其应加大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征收范围和力度,同时开征新的环境污染税 网络连接和服务功能,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法律 援助机构,如进行产品专利的申请和保护等;人才 服务机构,如高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科技服务机 构,如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的构建等;高校研究机 构和科研院所,利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产业集群的 技术创新能力。此外,需要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的 种,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 态补偿税等。 (4)加强环境监督和指导。需要做的环境措 实体交易市场和虚拟网络交易平台,建立集群生态 施包括:第一,制定准入制度。制定产业准入制度, 颁布集群优先支持的项目和领域以及限制进入集 群的项目和领域,优先选择和引进产业关联性强、 发展前景好、低污染、低能耗的企业以及部分排污 企业进入集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科研机构 或企业研发中心,提升集群的技术层次。第二,生 态指标制定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专家咨洵、企业调 研等多种途径制定符合产业生态发展的生态环境 考核指标体系,对达到或超过考核指标的企业给予 成本补贴、项目专项基金补贴、政府贴息或免息等 激励。第j,绿色采购方面,政府通过绿色通道,只 采购符合“绿色生态标签”、“绿色节能”和通过 ISO14000认证体系的绿色产品,有利于激励企业 进行清洁生产、物质循环闭合与能量梯级层次高效 利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生态回归与促进产业结 构的调整与优化。 4.2技术创新是企业集群实现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产业生态化技术是指绿色技术和生态结构重 组技术,前者是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和能 源消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通常称为末端 治理技术和污染预防技术;后者是指模拟自然生态 系统的功能,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集群系统内,按照 产业的资源结构和食物链,根据产业集群内企业之 问协同及共生关系,对产业活动进行优化组合,建 立起系统内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的产业生态链, 以低消耗、低污染,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产业 集群内大力倡导绿色技术创新和生态结构重组。 为此,政府和产业组织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 加快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开发利用;并鼓 励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突破重 点技术瓶颈,不断提升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致力 于疏浚集群内部、外部物质与能源循环途径的技术 和措施研究,积极选择“适宜”技术,发展生态产 业,调整和完善集群生态结构,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和生态工业园的建没。 4.3完善产业集群生态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的 化信息网络系统,包括环保信息数据库、技术信息 数据库、企业废物信息数据库、废物处理和交换平 台、咨询和服务平台等,实现政策、技术、信息、大型 环保设备等的共享,产业之间废弃物互用和污染处 理提供交流和交易空问,为集群的生态化建设提供 便利的信息化条件。 参考文献: [1] Ayres R U.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f 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l 989. [2]Frosch R A,Gallop(mlos N.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 Scientiifc American,1989,261(3):94—102 [3] Socolow R P Industrial Ecology and Global Chan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4]Lowe E A,Evans 1 K.Industrial Ecology and lndustlial Ecosys— tems[J].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1995,3(1—2):47— 53. [5] Erkman S.Industrial Ecology:A Itistmical View[J].Joinnal of CIeaner Produetion,1997,5(1—2):1—1O [6] Gradel T E,Allenby B R,Linhart P B.hn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J]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gazine,1 993(I): 18—26. f 7] 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 ternl J J Journa1 of Cleaner Prnduetion,2001,9(3):253—259 [8] Matthias R,Paolo Dell’Anno.An Industrial Ecology of the US Glass Industry[J].Resources Policy,1997,23(3):109—124 l9j Seager T P,Theis T L.A Uniform Deftnilion and Quantitative Basis f0r Industrial Ecology[J].Journal ot Cleaner Preduetion, 2002,10(3):225—235. [10]Graedel T E,Allenby B R University Press,2004. [1 1]李中东,王发明.企业集群 险分析:基于产业牛念的视角 [J].科学研究,2009(2):214—219. [1 2]陈柳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一产业牛态化[J].未来 与发展,2006(5):31—34. [13]朱玉林,何冰妮,李佳.我国产业集群生态化的路径 模式研 究[J].经济问题,2007(4):48—50. [14]成娟,张可让.产、 集群的牛态化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 社会发展,2006,4(1):102. [1 5 j Stephen H I一.Comparing Products and Produclion in Ecological and Industrial System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ology,2003 (3):33—42. ・32・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年 Industrial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industrial Clusters HU Xiao—quan (School of Med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v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o—industrial(;luster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lusters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industrial ecol()gy.S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ec()ogy and eco—ifndustrial clusters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 o—industrial clusters.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llle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eco—industrial clusters,. Key words:industrial ecology;industrial cluster;eco—industrial(,'luster;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场 垮 衣÷± 出 场 1幺 乖 乖 乖 乖 尔 乖 乖 乖 高俊丽) 0 目 l三1 辱 留 乎 出 A.W 尔 琢 尔 缘 缘 (上接第l6页) [6] Baillie R T,Myers R J.Bivariate GARCH Estinmtion of the Op— 蜘g m [J]中国金融学,2004(5):169—183. [9] 王骏,张宗成,赵昌旭.中国硬麦和大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绩 timal Commodity Futures Hedge lJ].Journal of Applied Eeononletries,1991(6):109—124. 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131—137. en D,Tse Y K,Albert K C.Evaluating the Hedging Perfor— [10] Li如 0 [7] 齐明亮.套期保倩比率与套期你值的绩效——上海期铜合约 的套期j呆值实证分析f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2):51—54. rn ̄i]ce ot t}m Constant—correlation GARCH Mode f J].Applied Finaneial Economics,2002(12):79l一798. C [8] 华仁海,陈百助.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套期保值问题研究 Empirical Study of Hedging Function of China’S Cotton Futures Market Abstract:The paper uses Ordinary Least Squares(Ol S),Bivariate Vector Autoregressive(B—VAR),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ECM)and Bivariate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B—GARCH)lnodels to aria- lyze the hedge ratio of China’S cotton futures market,and studies the hedging function of China’S cotton futures market with hedging performance index.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dge ratio and hedging performance of OLS and B—VAR model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ECM and B-GARCH models taking cointegration into accountIn general,the hedging .performance is shown more efficiently with the hedging period being prolonged. Key words:cotton futures market:hedging:function (责任编辑高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