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教材分析 出。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我们可以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习要注意结合课文内

小学语文 《少年闰土》

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教学目标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活泼、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鲁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在前七个单元的学习中,已有一定阅读能力,但分析和理解能力不强。对“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学生学习能的天空”的有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力分析 此,在教学时,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研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攻破难点。 1教学意在帮助学生初步懂得学习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使学生在交流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教学策略选学习的信心。 择与设计 2潜移默化中指导了背诵方法,使背诵的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果由此可现。 3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启发

诱导下,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对比朗读,学生也能仔细品味文本的内涵,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 5让学生动笔写写“我”的外貌,既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从读到写,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也增强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6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猹,因为课文一开始就教学过程 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第1自然段。(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猹?)

(2)出示有关课文图片的课件,仔细观察,用横线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让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导理解 1.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课件10】“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哪些问题?(他们指谁?“四角天空”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他们”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圈子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广阔生活天地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热爱自然(板书) 四、分析外貌,了解作用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仔细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紫色、小毡帽、银项圈)用铅笔轻轻画去,(训练学生的听力)对比着读,仔细品味与课文有什么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两相对比,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

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选择学生写的片段介绍:“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儿精神……” (6)说说为什么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课,拓展。 7.选做题: (1)“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

出示:【课件11】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嘴,他就是闰土。 ——节选自《故乡》 想一想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课后写一份小结。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热爱自然 我认为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课例研究综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述 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

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课文内容。反思之后,我要再设计,尽量做到脉络更清晰,主题鲜明。 总之,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