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髓
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二,思想路线
认识路线,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三,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背景知识: 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第三国际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1943年5月15日,正式宣告解散。
维经斯基后来承认:“对中国共产党所犯错误我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要承担比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大的责任。”
鲍罗廷也认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未能集中力量打击蒋介石,是“当时我们在中国所犯的最致命的一个大错误”。
形成过程:
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任
务。
“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班固在文章中称
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941年5月,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简单地说,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942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写下了题词: “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
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播放视频)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 (1)恢复过程:
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写入党章,到十六大的党章,思想路线的表述一字未变。
(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的重大贡献: 1、强调指出了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特别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2、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标准。
3、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四,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十七大报告
五,与时俱进:
古代相近的词语:与时俱化,与时推移;庄子说:“事无定规,与时俱化”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近代李大钊说过:
李大钊《 此日》 :“ 即以此未来之一年,为吾国民历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絢书之,期于必达,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 ,页页联缀,永续无穷。”
“ 此日” 是1917 年10 月10 日, 建立民国六周年。 形成过程:
江泽民最早是1992年10月19日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与时俱进”这个概念。
2000年6月28日,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01年1月10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不唯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在这次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本章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选择题:
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选择题: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练习题:
3,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中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