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巴洛克时期中提琴协奏曲的特点
作者:杨璇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6期
摘 要:中提琴是由古大提琴演变过来的一种架在肩上进行演奏的乐器,和小提琴十分接近。但由于尺寸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大致的认同,加之音色的特殊性,使得中提琴的发展并没有像小提琴一样经常作为独奏乐器,反而常常居于伴奏的地位。直到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在音乐创作的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器乐作品的创作开始处于主导地位,器乐从声乐中解放出来,使得中提琴达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中提琴;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74-01 一、简析中提琴的基本特点
中提琴无论在形状、结构还是材质都和小提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与小提琴不同的是,在几个世纪以前中提琴的尺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是觉得偏小就是觉得偏大,在演奏者和制琴师对中提琴的尺寸和材质不断地探索,在19世纪末,特迪斯(1876—1975)设计出了十六又四分之三英寸的特蒂斯型中提琴,这给中提琴定下了一个相对合适的尺寸。
中提琴就像是放大了一号的小提琴,也是按五度调音。它的四根弦比小提琴的琴弦低一个纯五度,其中有三根琴弦为两种乐器所共有,发音也完全一致。但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重、丰满、温润。如果说小提琴是一个优雅的年轻舞者,那中提琴就是一位儒雅的中年学者。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大致相同。作为独奏乐器,它没有小提琴的辉煌与耀眼,也没有大提琴的浑厚有力,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中提琴的音色较低沉柔和的原因主要因为琴弦较粗一些。粗的琴弦就意味着发音更加慢一些,拉动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力气。所以它的难度也不比小提琴小。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文化背景
巴洛克的音乐时期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从蒙特威尔第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音乐大师约翰·巴塞斯蒂安·巴赫的辞世标志着巴洛克辉煌的音乐时期由巅峰再到终结。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不规则的珍珠,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所以就用这个词来标志这一时期的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艺术特点。这个词首先被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洛克末期的评论家使用,起初是为了贬低这一时期的音乐,同时也想说明这一时期音乐的粗陋、奇异和夸张。在其后的古典音乐者看来,巴洛克音乐同样是过于夸张,不够规范的。 但是,在这一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洛可可艺术的兴起。
三、巴洛克时期中提琴的兴起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改往日的表演形式,不单单只是为了旋律的表演,更多的注重于装饰音的添加和表演,通过多种乐器的配合,增强了音乐的情感表演,达到感动听众的效果。 装饰音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个主要特点,通过增加管弦乐器的数量来增加不同的音调。这个时期的提琴演奏家层出不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些弦乐器的兴起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可见,巴洛克时代对音乐的影响极为深渊。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音乐特征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巴洛克时期的德意志音乐主要以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他们不仅吸取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的音乐无论是在传统音乐的集大成方面呢还是在追寻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射着异彩。更重要的是,巴赫的音乐作品中含有强烈的乐器因素,在各种提琴的运用上也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音乐作品,为弦乐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提琴也在这个时期弹奏了一曲独特的美妙的乐章,这为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形式,在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完善及发展也为提琴的演奏赋予了新的生命。因为,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器为主。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盛行提琴家,中提琴的演奏者虽然没有小提琴的多,但中提琴也因为它特殊的音质在歌剧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现在的弦乐队的演奏奠定了基础。虽然在当时的法国,贵族们喜欢用古钢琴来谱写歌曲或者是演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弦乐器在当时乐坛上的地位。 四、巴洛克时期中提琴协奏曲特点 (一)中提琴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联系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特点表现在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烈的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音乐发展的一个基础。由于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巴洛克音乐在声乐方面也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这个时期的乐器曲发展的很快,尤其是在弦乐器方面,弦乐的音色特点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很多时候,中提琴会被人们认为是乐器中最不重要的一个,但并不完全是这样。当中提琴作为一个独奏乐器出现时,音色柔和而且使人听之心生伤感,浓郁的内涵型和鼻音似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它更加具有诱惑力和感人色彩。中提琴的音色往往会有一种特殊的音效,如果能十分恰当地使用或者穿插在演奏中,能达到一种很和谐的效果。
随着西方人思想的不断开放,音乐不再单单像以前一样,只是在教堂里奏曲,更多的是用来供人们欣赏,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和谐、优美、多变和震撼。无论是音乐史、美术史还是建筑史,巴洛克时期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巴洛克是欧洲的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风格的多变性还是创新性,都会使人叹为观止。这个时期的音乐成就主要归为三点,一是歌剧艺术的产生,二是大小调式还有现代和声体系的逐步完善,三是声乐和乐器成为了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始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这个时期,小提琴发展繁荣,由于中提琴和小提琴在某些方面大致相同,所以中提琴也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中提琴的出现及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和载体。由于中提琴特殊的音色,以至于无论在独奏作品还是重奏作品都会被作为重点和特殊的声部来处理,根据作品的要求和中提琴自身的特征来编写和声和独奏的旋律,使中提琴的价值在作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中提琴协奏曲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音乐或者说各种弦乐器在演奏方面有许多非常鲜明的特点: 1、旋律特点
乐句的长度不一,又长又短,比较多变。这个时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这个时期的旋律特点和文艺复兴时的大致相同,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的特征。 2、节奏特点
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自由的节奏,另一种是节奏鲜明的、比较规整的节奏。前者主要用于抒情调或者是前奏曲等,后者主要用于高潮部分,或者是舞曲等。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贯穿始终。 3、和声特点
乐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和谐的、多变的音调来转变整首歌曲的旋律,使之达到富有动力和感情色彩的效果。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起到了推动和衬托的作用。 4、曲式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恰空等形式。 5、织体特点
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巧达到了巅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特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作品是采用主调织体。 6、音乐的情绪特点
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但是在乐章与乐章之间一般会形成对比,这样既能达到和谐各个乐章,也能不显得单一。 7、力度特点
这个时期的乐曲不强调渐变带来的细微的变化,而是强调清晰地“阶梯式”的变化,这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乐器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尤其是弦乐器。中提琴不像小提琴一样达到那么的辉煌程度,但是随着小提琴的发展,中提琴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它独特之处,对以后的音乐艺术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小结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强烈、有跳跃感,多采用复调,装饰音比较多,像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一样,注重繁复华丽。中提琴协奏曲也大致是这些特点。弦乐器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中提琴的辉煌时期。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中提琴都以它独特的音色为器乐演奏增添了不少色彩。 参考文献:
[1]王珊.巴洛克音乐形态与相关音乐思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2). [2]黄宗权.“音乐修辞学”与巴洛克音乐情感表达范式的历史透视[J].人民音乐,2012(8). [3]王丹丹.浅谈巴洛克音乐与印象主义音乐之比较[J].音乐时空,2012(5). [4]钱建明.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侯东蕾.浅论中提琴的演奏技术[J].乐器,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