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导学案
时间:2014.2.18 主备: 组长 审核:
班级: 姓名: 评价: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理解文中描绘的雪景图。
2、欣赏文章的对比及借景抒情写法,体会文章的深刻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作品,深入领会散文诗的意境。 知识链接 1、《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雪》《风筝》均出自《野草》。 2、课文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战争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南方的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鲁迅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朔方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无比愤慨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课前导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奁. 旋.转 灼.灼 胭脂.. 褪.尽 嘻.笑 龙眼核. 朔.方 旋.风 凛冽.. 2、解释词语
凛冽: 精魂: 天宇: 消释: 3、自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了解基本内容。 课中导学
一、导入新授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 四、自主学习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如何给文章划分层次?
2、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3、谁能概括说说,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4、在第二、三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请同学们说说其作用。
5、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五、合作探究
1、文章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场景?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作者对江南的雪所怀有的是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对北方的雪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4、朔方的雪象征了什么精神?作者为什么更欣赏朔方的雪?
六、理解语句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七、拓展训练
1、塑雪罗汉,雪地捕鸟,描写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 2、课外阅读《林冲风雪山神庙》 课后导练 1、《雪》的体裁是 ,选自《 》,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文章《 》与《雪》的出处相同。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他的两部小说集是《 》、《 》。 2、下面都是作者所写的诗句,最能体现“朔方的雪”精神的一项是( )
A、两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②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③《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④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