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6月第16卷第6期 JETCM.Jun.2007,Vo1.16,No.6 ・751・ ICU内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 分析与中西医护理体会 刘 萍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07)06—0751—02 【关键词】 ICU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能解除各种原因 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难,但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较 多。ICU内肺部感染是指患者进入ICU 72h后发生的院内感染…。 本文总结2004年6月~2006年8月我院42例行气管切开并发 生ICU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结果,分析我院ICU内肺部感 染细菌分布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措施,以有效地预防并控制 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 (48±6)岁;从转入ICU至行气管切开平均(7±3)d;36例为昏 迷患者,6例为清醒患者;20例行机械通气。 1.2 痰液的采集取Y形无菌试管1根,试管一侧接负压引 流管,另一侧接吸痰管,将深部痰液收集到无菌试管中送检细菌 培养。 1.3 细菌分布特点共培养出11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8种(72.73%),革兰阳性球菌3种(27.27%);绿脓杆菌19株, 大肠杆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4株,硝酸盐阴 性杆菌3株,肺炎球菌2株,大肠艾希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 菌、不活跃大肠杆菌、施氏葡萄球菌各1株。 1.4 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后, 治愈27例(64.28%),显效8例(19.04%),有效5例 (11.90%),无效2例(4.76%)。 2 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医院获得性肺部 感染,前者发生于健康人,免疫机能多正常,多为致病菌引起, 少数耐药;后者发生于有基础疾病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受 损,多为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多数耐药,故后者比前者严重。在医 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病死率高达25%~50%,居首位 。 ICU患者因基础病更为严重,使宿主防御功能严重受损,多个 易感者集中于相对窄小的空间内,且耐药菌的耐药程度更加 严重。因此做好ICU内肺部感染的护理工作任务艰巨且意义 重大。 我院为综合ICU,以内科患者为主。42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 ICU内肺部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严重受损,抵抗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郑州450007) ・护理・ 力差,且多个重患者居住一室,环境污染重,发生院内肺部感染 的机会比普通病房高2—10倍。 2.2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有50% 70%的健康人在睡眠时 口咽部分泌物吸人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 昏迷、气管切开时更易发生。 2.3 医用器械消毒不彻底雾化器储水罐及管道污染,呼吸 机回路消毒不彻底,带菌的雾粒可直接抵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 泡而引起感染。 2.4 沿插入管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皮肤表面寄生的细 菌随住院时间延长及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演变,气管切开处 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黏附、定植及 沿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 2.5 无菌操作不严格如吸痰、气道湿化、气管切口等护理操 作不当。 2.6 使用大量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定 植于鼻咽部正常菌群减少,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这些细菌吸人 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 3 护理 3.1 中医护理本组42例行气管切开并发生ICU内肺部感 染的患者,临床单用抗生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为提高疗 效,我们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根据临床观察此 类患者辨证多为痰热壅肺型,故予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治疗。 中药自拟方药物组成为桑白皮15g,炙紫菀15g,紫苏叶15g,黄 芩15g,瓜蒌15g,半夏15g,天竺黄15g,杏仁15g,桔梗10g,鱼腥 草30g,炙甘草10g,炙麻黄15g。方中半夏、桔梗、天竺黄、炙紫 菀、瓜蒌、杏仁化痰止咳,桑白皮、炙麻黄、紫苏叶宣肺平喘,炙甘 草、黄芩、鱼腥草清热祛邪。上药加水浸泡,中火煎,微沸30min, 滤去渣,留存药液;中成药选用鲜竹沥口服液。护理操作可采用 药液鼻饲、保留灌肠、雾化三种方法。(1)鼻饲法:将煎好的中药 液通过鼻饲让患者吸收。鼻饲时间为9Am和9Pm各1次,每次 药量100ml。药液温度35~40%,鼻饲速度要慢,每次不少于 30min,将患者头部抬高30~45。,鼻饲前后30min不宜吸痰,防 止胃内容物反流吸人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2)保留灌肠法:上 组药方另加生大黄lOg(后下)。将药液由肛门灌人,通过肠黏 膜的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灌肠采用肛门注入法,每日1次,每 次药量100ml,药液温度39~41℃,药液注入完毕应将患者臀 部抬高1h,以利于药物吸收。(3)雾化法:选用中药制剂鲜竹沥 口服液30ml雾化吸人,每8小时1次,每次20min,雾量大小根 据患者状况进行调节。 3.2 常规护理 (1)创设康复环境:患者住单间病室,严格限 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和定时空气消毒, 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次2h,每日2次,且病房室温控制在18~ 22%,相对湿度60%~70%,室内设施表面每日用1000mg/L含 氯消毒液擦拭1次。(2)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加强口腔护理,每 目2次,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52・ 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6月第l6卷第6期 JETCM.Jun.2007,Vo1.16 1 o_6 pH值高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 擦洗,pH值中性时用生理盐水擦洗” 。(3)切断外源性传播途 径: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严格洗 手,戴口罩,所有医疗器械和物品如呼吸机回路、雾化器及其管 道、吸引器储液瓶等应定期严格消毒。(4)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 的护理 崔美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o07)06—0752—02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把握吸痰指征。使用机械 通气者,吸痰前后给予3rain纯氧,吸痰时应两人合作,与呼吸机 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 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应定时翻身拍背,一般每 2小时1次,促进小支气管分泌物排出;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及口、鼻腔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动作轻柔,压力小 于50mmHg,专人专用气管切开吸痰盘,24h更换1次,吸痰管 的外径不应超过套管内层的1/2,一次性吸痰管需每次更换。 患者口腔和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olml 口咽部分泌物中含有10 10 细菌…,故吸净气囊上的滞留物 很重要,在气囊放气前和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气囊上的滞留 物。(5)充分湿化气道:患者由于呼吸道改路,丧失呼吸道温度 调节的生理功能,致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出, 呼吸道阻力增加。因此充分湿化气道是保证气管切开术后呼吸 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①雾化吸入能有效清除呼 吸道炎症,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可选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 中药制剂,每8小时雾化吸入1次。②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 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湿 化剂常选用生理盐水,根据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抽吸情况,决 定注入生理盐水的总量,一般24h不少于300ml。(6)做好气管 切口的护理:由于痰液分泌物的刺激,术后患者颈部切口易感 染,故需及时清洁、消毒切口周围的皮肤,更换气管垫,使之保 持干燥。气管垫选用一次性无纺布纱布,该种气管套管垫大小及 厚度适宜,具有使滞留的痰液易于清除、止血、抗感染、促进恢复 的综合作用[5]。 4 体会 通过对ICU内42例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我 们认为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及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 手段,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肺部感 染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和保证适宜的气道湿化是减少 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消毒及基础护理工作是减少肺 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俞森祥,主编.危重病监护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66:234~236 2 汪丽蕙,林传骧,王海燕,等.今日内科:呼吸疾病分册[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67 3 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179 4 苏鸿熙,主编.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45 5 王平.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进展[J1.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 557 (收稿日期2006—10—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 梗死的护理作用。方法将36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28例 与后循环组8例,按溶栓术前准备、溶栓术后护理、术后并 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护理。结果前循环组溶通19例, 并发脑出血1例;后循环组溶通6例,无并发脑出血病 例。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护理 近年来,经导管介入动脉内溶栓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动 脉内溶栓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脑细 胞的血供,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我院2005年以来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动脉内溶栓 治疗,临床体会到,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I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 体征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排除脑 出血。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3~81岁,平均65.6 岁。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分为前循环组28例与后循 环组8例。临床表现:深昏迷1例,浅昏迷伴失语、偏瘫9例,意 识清楚、言语不清、偏瘫26例。 2 护理 2.1 溶栓术前的准备制定每位护士都能够掌握的溶栓术前 准备流程图,当医生开出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医嘱时, 护士立即做好以下工作:①护士即与病者或家属沟通,做好心理 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②术前做碘过敏试验;③抽血急查血常 规、血糖、凝血四项、肾功能、电解质八项等;④对穿刺部位、腹股 沟及会阴部等区域进行备皮;⑤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下肢 进行静脉穿刺;⑥取出口腔内假牙,预防脱落误入气管引起窒 息;⑦术前肌肉注射鲁米那0.1g,目的在于镇静。以上准备工作 要求护士在20min内完成。 2.2 溶栓术后的护理 2.2.1 指导患者安静平卧,术侧肢体伸直制动24h,弹力绷带 包扎24h,沙袋加压8h,护士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 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肤 温、颜色,询问患者术侧下肢是否疼痛,若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 对侧明显减弱或下肢疼痛明显、皮肤出现紫绀,提示可能包扎过 紧,应立即请医师检查,配合医生迅速松开加压绷带,重新包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茂名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