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 用Flash MX做一个简单的动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Flash MX的工作界面 ②知道简单的变形动画的组成要素 ③学会动画的播放与保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演示、动手操作等过程,使学生了解Flash MX的工作界面。
②在完成变形动画的过程中,了解变形动画的构成要素,加深对Flash MX的认识
③通过作品的制作,掌握动画的保存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Flash MX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 2.掌握动画的播放与保存。 三、教学难点:
“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策略
本节是Flash MX 软件学习的第一课,其目的主要是把学生领进Flash MX的大门,通过一个简单的“变形”动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今后学习动画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红日变蓝天”变形动画的简单制作,了解Flash MX的工作界面、Flash影片的播放方法、Flash文件的类型与保存方法及动画的播放与保存。教学建议如下:
1.Flash MX的启动与工作界面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Flash MX的工作窗口,如时间轴、工作区、舞台、面板的打开与关闭及绘图工具栏等;对于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以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寻求认知的途径,在后面各课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熟悉其使用的方法。
2.变形动画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设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对任务进行简要的分析,完成任务后再进行必要的总结,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热切渴望的状态中。 3.动画的播放和保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适时提出该项任务,使知识的学习与接受过程自然流畅。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以红日变蓝天为例) 活动一:感知Flash动画
关于教学光盘:教学光盘中的素材已放在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源”盘中。 引导学生打开网页,去感知Flash动画在网页中的无处不在。 活动二:欣赏Flash动画
教师打开事先准备好的Flash动画,打开播放,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精美作品,浏览识别Flash的几种文件类型。 活动三:我做Flash动画 通过做中学的五个环节:
①体验:看制作精美Flash动画,感受好的作品对视觉的冲击,体验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强大功能。
②分享:在体验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结果,如我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作品,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来表现一种什么思想或意境等。 ③交流:学生打开教学光盘上红日变蓝天的文件资料,交流红日变蓝天这一简单动画中的元素、制作方法与技巧。
④整合:学生动手和教师一起制作红日变蓝天“变形”动画。 ⑤应用:自己制作一个其他形状的变形动画。
第2课 走进摄影棚
——Flash MX动画设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影片属性”的设置来改变舞台的大小 (2) 通过“编辑网格”来显示网格、改变网格大小 (3) 学会插入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
(4) 认识逐帧动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动手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勾股图”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3)利用flash技巧验证数学知识“勾股定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勾三股四弦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
设置舞台和网格尺寸,掌握插入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略) 四、教学策略
本节是Flash MX教材中的第二课,学生对Flash MX有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勾三股四弦五”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本节教学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
①通过“影片属性”的设置来改变舞台的大小;
②通过“编辑网格”来显示网格、改变网格大小,熟悉如何选择对象、移动和旋转对象。
③通过一个“勾三股四弦五”逐帧动画的制作,让学生认识网格的作用;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以“勾股定理”为例)
关于教学光盘:教学光盘中的素材已放在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源”盘中。引导学生到教学资源盘,让学生根据教学资源盘自主学习。 活动一 设置影片尺寸
1.教学样例演示:动画“勾三股四弦五”,如下图: 2.自主操作:影片大小的设置,大小为320*260。
方法是:单击 → ,弹出“影片属性”对话框;或直接在时间轴上双击帧数。 活动二 编辑网格
1.教学补充:方法除了教材上介绍的以外,更快捷的方式是在工作区中右击鼠标选择“网格”→“编辑网格”,选择“显示网格”和“对齐网格”,网格大小为20*20 2.自主操作:显示与编辑网格 活动三 制作勾三股四弦五
1.看书:(知识收藏夹p59)了解帧、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帧频等概念。
2.自主操作:画三个边长分别是3、4、5的正方形,颜色分别是红、绿、粉,分割正方形,逐帧动画,移动、旋转。如下图: 反馈与矫正
1.指导学生操作练习,矫正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作品展示,把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出去,进行评价。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通过对帧、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帧频的设置,体验Flash MX的强大功能。
②分享:在体验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帧的了解和使用技巧。如帧、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帧频的设置。
③交流:交流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制作勾三股四弦五的方法。 ④整合:根据交流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以“勾三股四弦五”这一任务为载体,给学生提供利用所学知识验证数学思想的机会。
第3课 道具自己做
——在Flash MX中绘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象的选取方法;
(3)掌握对象组合与分离、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及文字创建的方法; (4)熟练使用关键帧动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联想、动手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在完成“扇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质疑和解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曲苑杂谈”扇子的制作,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略) 四、教学策略
本节是Flash MX教材中的第三课,学生对Flash MX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了一部分知识点,因此本节教学可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两种方法交叉进行: ①自主探究法:学生对Flash MX有一定的了解,“扇片的绘制”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掌握矩形工具、线条工具、颜料桶工具等;“拼装扇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合作交流为辅,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创建文字”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利用文字工具制作有个性的文字样式。即“做中学”。
②教师演示法:“组合扇片”中的“复制并应用变形”和“改变中心点”,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其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用绘图工具绘制扇片
绘图工具是创作Flash MX动画的基础,集中在工具箱中,学生通过自己练习掌握几个常用的绘图工具及颜色(直线工具、矩形工具、描绘颜色以及填充颜色等),学会使用工具属性栏查看和修改绘制的图形。 通过展示扇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扇片的制作。 活动二:扇片变扇子
这一活动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组合对象、编辑中心点及“复制并应用变形”的使用,完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活动三:打开扇子、创建文字
制作打开扇子的过程是关键帧动画,根据上一节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制作扇子打开动画;利用“文字工具”的静态文本,让学生自主完成“曲苑杂谈”四个字的编辑。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通过对绘图工具的练习使用,感受Flash MX绘图的重要性,体验Flash MX的强大功能。
②分享:在体验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绘图工具的了解和使用技巧。如绘图工具的绘制方法与技巧、文字创建。
③交流:交流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绘制扇片的方法。 ④整合:根据交流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联系实际,制作“曲苑杂谈”扇子。
第四课 翻跟头的小飞机——沿特定路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库、公用库的用途。 (2)掌握图片的导入方法。 (3)了解什么是元件及元件的分类。
(4)掌握新建一个元件及从库里取出元件的方法。 (5)掌握创建运动动画的方法。
(6)理解引导图层的作用并学会绘制特定路径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尝试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态度,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重点:创建运动动画、沿轨迹运动动画 三、教学难点:沿轨迹运动动画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创建动作补间动画(运动动画)和沿轨迹运动动画。由于前面己学过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变形动画),所以学生掌握创建运动动画要容
易些。而沿轨迹运动动画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添加引导层、画引导线,不容易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针对上述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老师向学生介绍库、公用库的用途、元件及元件的分类等。 2、演示操作法:
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导入图片并从库中将图片拖入场景中; 案例1:创建一个运动动画:划破长空的飞机
老师向学生演示添加引导层,如何画引导线,如何将实例与引导线相互关联。 案例2:创建一个引导层动画:翻跟斗的飞机
3、实践法、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划破长空的飞机
教师先演示“划破长空的飞机”动画,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 活动二:翻跟斗的飞机
教师先演示“翻跟斗的飞机”动画,以飞机的特技表演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 活动三:学生作业展示及分享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通过观看“划破长空的飞机” 、“翻跟斗的飞机”动画,体验Flash MX的强大动画功能。
②分享:谈谈自己的感受及发现,如第一架飞机是没直线运动,第二架飞机是沿曲线在运动,我怎么让物体沿着自己设计的路线动动等。
③交流:交流自己对运动动画和引导层动画的了解和设置技巧。如引导线的绘制方法、运动物体与引导线的对齐技巧等。
④整合:根据交流,利用老师所给的素材,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联系实际,制作“划破长空的飞机”、“翻跟斗的飞机”动画。
第五课 两架飞机翱翔蓝天——图层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插入图层、删除图层、复制图层的方法。 (2)掌握重命名图层的方法。 (3)掌握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方法。 (4)掌握改变图层的上下顺序的方法。 (5)了解元件和实例的关系。 (6)学会套索工具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尝试、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图层的插入及编辑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的自主实践,让学生知道套索工具的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插入图层的过程中体验falsh图层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建立falsh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图层的插入和编辑、套索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套索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图层的相关操作,插入、删除、复制、重命名、显示或隐藏图层比较容易,应以老师引导或提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演练为主;而改变图层的上下顺序有一点难度,教师应边讲边演示操作,学生再实际操练。元件和实例的关系,需要学生了解,老师应加以介绍。套索工具是学生第一次使用,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应详细介绍对工具属性的设置,并演示如何使用该工具。针对上述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 2、演示操作法
3、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两架飞机翻跟斗
教师先演示“两架飞机翻跟斗”动画,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解图层操作的相关知识及方法,提示学生如何制作“两架飞机翻跟斗”的动画。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 活动二:飞机翱翔蓝天
教师先演示“飞机翱翔蓝天”动画,以优美的背景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 教师讲解元件与实例的关系,在动画中使用元件的好处。 教师演示导入图片作背景及图层顺序的调整。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套索工具去掉飞机图片上的白色区域。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制作“飞机翱翔蓝天”动画。 活动三:学生作业展示及分享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学生欣赏“两架飞机翻跟斗”、 “飞机翱翔蓝天”动画,感受FLASH动画的魅力。
②分享:在体验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上述两个动画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结果,说出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我准备如何制作。
③交流:交流图层操作的方法、技巧;套索工具的属性设置、使用方法。 ④整合:根据交流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联系实际,制作“两架飞机翻跟斗”、 “飞机翱翔蓝天”动画,。
第六课 四季变化——透明效果和遮罩效果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齐面板在对象布局中的作用。
(2)掌握对齐面板中对齐、分布、匹配大小的使用方法。 (3)了解透明度Alpha的作用。
(4)掌握透明度Alpha的用法,会进行淡入或淡出效果的设置。 (5)了解遮罩图层的作用。 (6)掌握遮罩效果的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理解透明效果和遮罩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法。
(2)通过合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养成相互合作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使学生明白许多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创建淡入淡出动画、创建遮罩效果动画 三、教学难点:创建遮罩效果动画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创建淡入淡出动画和遮罩效果动画的方法。由于前面还没有接触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点。淡入淡出动画主要通过设置透明度Alpha的值来实现,比较容易掌握。而遮罩效果动画,要设遮罩层和被遮罩层,要画出遮罩物体来遮挡被遮罩层的对象,不容易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针对上述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老师向学生介绍对齐面板在对象布局中的作用;透明度Alpha的作用;遮罩图层的作用。 2、演示操作法:
老师向学生演示对齐面板中对齐、分布、匹配大小的使用方法;透明度Alpha的设置方法;遮罩效果的设置方法及操作步骤。 案例1:创建一个淡入淡出动画:春去夏至 案例2:创建一个遮罩效果动画:从秋到冬
3、实践法、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春去夏至——透明效果
教师先演示“春去夏至”动画,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
活动二:从秋到冬——遮罩图层的应用
教师先演示“春夏秋冬”动画,以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
活动三:学生作业展示及分享。、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通过欣赏“春去夏至” 、“春夏秋冬”两个动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操作,感受淡入淡出、遮罩效果动画的神奇。 ②分享: 谈谈自己观看的结果及感受,以及设置上述两种动画的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③交流:交流制作淡入淡出、遮罩效果动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④整合: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和交流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联系实际,制作“春去夏至” 、“春夏秋冬”两个动画。
第七课 小小发令枪——按钮和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按钮的作用。 (2)掌握创建按钮的方法。 (3)掌握按钮动作的设置方法。 (4)掌握帧动作的设置方法。 (5)了解声音文件的类型。 (6)掌握添加声音的方法。 (7)掌握声音的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小小发令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探索、挖掘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小发令枪”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flash动画带来的无穷乐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创建按钮及设置按钮动作、设置帧动作、添加声音。 三、教学难点:设置按钮动作、设置帧动作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按钮的创建及按钮动作的设置方法,帧动作的设置方法,添加声音的方法。由于前面还没有接触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知识点。创建按钮、添加声音,比较容易掌握。而设置按钮动作、设置帧动作不容易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针对上述情况,采用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老师向学生介绍按钮的作用;设置按钮动作、帧动作的作用。 2、演示操作法:
老师向学生演示创建按钮及按钮动作的设置方法;帧动作的设置方法;添加声音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案例1:制作跑表和按钮 案例2:制作发令枪
3、实践法、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
教学样例、教学素材、课件(见素材文件) 六、教学内容或活动 活动一:制作跑表和按钮
教师先演示“计时跑表”动画,通过控制“计时” 、“暂停”按钮,使它就像裁判员的发令枪,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供制作跑表的素材,给出操作提示,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跑表的制作。 教师讲解按钮的作用,然后演示制作按钮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完成跑表和按钮的制作。 活动二:制作“发令枪”
教师先讲解给按钮设置动作和给帧设置动作的作用。
教师通过演示该动画的制作过程,将按钮动作的设置方法、帧动作的设置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通过给按钮设置“play”、“stop”动作,给帧设置“stop”动作,完成计时跑表——发令枪的动画制作。 活动三:添加声音
教师再演示加入声音的计时跑表动画,单击“计时”按钮,会发出开始的声音,然后开始计时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给动画添加声音的方法和对声音的设置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声音文件的格式及FLASH中所用声音文件的格式(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资料)。
学生自主探究、上机实践,给计时跑表添加声音。
活动四:学生作业展示及分享。
做中学五个环节:
①体验:通过欣赏“计时跑表” 及添加过声音文件的“计时跑表”两个动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
②分享: 谈谈自己观看的结果及感受,以及制作上述两种动画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③交流:交流制作按钮、设置动作、添加声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④整合: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和交流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⑤应用:联系实际,制作“计时跑表——发令枪” 两个动画。
附9 图片处理 Ps案例分析一
修复照片瑕疵—修复工具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修复工具的工作原理,掌握修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图章工具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操作,解决工具使用中的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学习与生活融合,加强学生学习本节的责任感。 二、教学活动安排
1、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珍贵历史照片(如周恩来外交)来提升学生爱国情绪,提升学生修复照片破损处的积极性。
2、知识交流:学生自主讨论得出修复的工作原理,后由教师展示工具的使用重难点。
3、优秀作品分享: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停巡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4、问题整合:总结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集中问题,及解决方法。 5、应用:教师准备素材,提升难度,延伸训练。
Ps案例分析二
照片处理技巧—色彩与色调的调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照片色彩问题的种类,掌握普通色彩问题(曝光、偏色等)的解决方法,了解上色的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照片与优质照片对比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教师提示工具重点操作,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学习与生活融合,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活动安排
1、情感体验:通过展示问题照片与优质彩色照片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知识改变生活的乐趣。
2、知识交流:学生自主讨论得出问题照片的修复方法,后由教师展示工具的使用重难点。
3、活动一:曝光问题照片,相关照片放到指定素材库,引导学生分析曝光问题处理方法,并实践操作。
4、活动二:给衣服换颜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各种颜色的调制方法,并实际操作。
5、问题整合:总结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集中问题,及解决方法。 6、应用:教师准备素材,提升难度,延伸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