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专题研究 积极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姚华军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开展以来,我院认真按照部党组的部署安排,紧密围绕“为我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为实现我院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两大目标任务,精心组织能力、战略、标准、市场、行业、规划、矿法、环境八大专题研究,认真查找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影响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已形成专题研究初步成果,有了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更新思想观念, 以更加宽泛视野分析梳理问题
必须打破自我封闭, 用“第三只眼”、站在更高层次梳理问题,理清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跳出部门行业,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更加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加紧密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两个更加”不够,资源基础保障、环境基础保障、工程基础保障“三个基础”不强,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五化”发展不适应。突出表现为: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少、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任务艰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适应、基础工作薄弱等。
二、系统研究设计总体目标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
充分尊重两个规律,突出工作重点,分类分步推进实施。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明确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彻底打破自我封闭和安于现状思想观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清理地质勘查开发制度,研究推进有关制度的“立、改、废”,构建
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找矿制度体系;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统一规划部署和整装勘查,修改制定地质勘查技术、预算标准;分类设计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及部门内部等不同层次政策措施,明确职责分工和推进完成进度要求。
三、研究建立地质找矿激励机制,推进“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
一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明确以合同或股权方式实现收益分配的权益化,明确以总收入扣除直接投入后剩余的部分作为分配基数。
二是尊重地质找矿规律,充分考虑矿床类型与规模、矿种、勘查阶段和地区等影响因素,科学确定5-30%的分配比例范围供参考。
三是深化相关专题研究,逐步试点推广,制定规范“地质勘查智力投入参与收益分配指导意见”。
四.开展地质找矿相关的技术、预算标准清理、修订和制订,建立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
一是目前我国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落后,初步统计,现行的361项标准有333项需要修订(占92.5%),还有412项标准待修制订,必须尽快研究出台“地质勘查技术标准修制订规划”,设立“地质勘查技术标准修制订国家专项”,充分依靠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及各分技术委员会、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力量,加快组织实施。
二是考虑地质勘查预算与价格基数水平已四年未调整变化,工资、原材料等成本大幅
2
度上升等因素,必须调整现行的地质勘查预算与价格标准,解决预算与价格水平偏低的问题;以我院预算与价格中心为业务支撑核心、联合相关业务支撑体系,依托项目研究和数据库建设维护,长期跟踪地质勘查预算与价格变化情况,探索建立年度动态调整机制。
五.科学定位,深化改革,更好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主战场
认真贯彻落实徐绍史部长“要切实围绕部的中心工作做好安排”的重要批示精神、汪民副部长“科学定位,拉上主战场”的要求。加大对矿政管理的支撑与服务力度,力争在矿业权管理、地勘行业管理、地质环境管理,以及地勘技术与预算标准等基础业务领域,形成稳定的、高质量的支撑与服务;强化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执行评估、国土资源经济形势分析和软科学项目管理,以及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经济关系等问题研究与服务;围绕部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部署,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补偿制度改革研究,积极参与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地质环境工作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研究;进一步优化科研业务支撑体系,夯实数据库建设等基础业务工作,努力打造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权威平台。
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化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加强基层调研,深化专题研究,按期形成八大专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及时搞好成果应用与转化。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