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虞城市规划

上虞城市规划

来源:意榕旅游网


简介:一、上虞城市性质、规模城市发展性质为:浙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具有滨江特色的生态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为:2010年32.5万人,2020年44万人。城市用地规模为:2010年34平方公里,2020年46平方公里。二、

正文:

一、上虞城市性质、规模城市发展性质为:

浙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具有滨江特色的生态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为:

2010年32.5万人,2020年44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为:

2010年34平方公里,2020年46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主攻城北新区的发展思路。

按照北进西扩、南拓东连、沿江开发、提升老城的城市发展策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个性,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

三、规划布局规划布局结构:

一轴两翼三心三环。

一轴指:

曹娥江景观轴。

强化曹娥江的城市主轴作用,体现滨江城市、山水城市的特色。

两翼指:

以曹娥江为轴划分的江东、江西两片。

三心指:

城北、经济开发区、老城区组团中心。

城北形成全市行政、商业及居住的综合性主中心,老城区通过有机梳理,改造提升,形成市域传统商业居住中心,经济开发区滨江地带形成以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商务中心。

三环指:

内环、三环路、四环路。

内环作为城区内公共服务的生活环。

三环路联系城区内各功能区,为主要的交通性干道。

四环路则承担过境交通作用。

四、居住用地规划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由五大组团构成,分别是老城、城北、城南、滨江、和西南组团。

各组团内部分别配以相应的服务设施和中、小学。

初中部分住宿,高中全部住宿,小学生就近入校。

老城组团,居住容量约6万人,规划以改善居住条件、提供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为主。

规划保留现状初中2所、小学3所。

城北组团:

规划居住容量12万人。

三环北路以内的居住区基本以多层、小高层、高层相结合高档住宅为主,北面以多层住宅为主。

组团内规划高中2所、外国语学校1所(高初中合一)、初中2所、小学6所。

城南组团:

规划居住3.5万人。

近期以开发东部为主,由于该区与老城区的路网存在蜂腰,所以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

组团内规划小学2所及1所初中。

滨江组团:

规划居住人口10.5万人,此组团西侧和北侧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组团内规划小学5所,中学1所。

在经济开发区西侧保留现有上虞中学。

西南组团:

规划人口4.5万人,结合原有居住进行改造以及部分新建居住区,以多高层住宅为主。

组团内规划中学2所,小学2所。

除保留竺可桢中学外,中塘中学迁至经八路与纬十路东南交叉口。

五、主要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形成一主两副的多中心布局结构城北公共主中心:

是上虞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老城区公共副中心:

形成商业、旅游功能完善的市级公共副中心。

城西公共副中心:

形成以商业、现代商务为主导功能的城市公共中心区。

1、行政办公用地行政中心选址位于三环北路和江东路交叉口,该中心包含政府办公、市民服务、城市展览等功能。

2、商业、金融、市场用地(1)商业用地规划上虞市商业零售业态规划总体布局为:

一核两心十二点十五街的商业零售布局结构。

强化不同级别商业中心的特色和功能分工,合理布局,整体分散,局部集中。

一核:

即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城北商业中心,两心:

即两个区级商业中心,指的是老城商贸中心和经济开发区商贸中心,十二点:

即十二个社区商业中心;十五街:

即十五个专业特色街(区)。

(2)金融业用地规划大型金融设施主要结合老城区商业中心、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城北商业中心布置。

(3)农贸市场用地规划城区农贸市场规划按照500米至10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以250平方米/千人的建设标准配置。

新建菜市场按按浙江省的《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及上虞市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执行。

3、体育用地规划形成三处市级体育中心,分别是四环、市民中心和老城体育中心。

四环体育中心:

在城北四环路内规划布置一体育中心,内设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露天游泳池、篮球场等设施,用于比赛训练和平时健身,作为城市边重要的景观点。

城北体育中心:

位于市民中心内,主要设置各类球场为主的群众体育设施。

老城体育中心:

位于老城新建路与舜江东路交叉口,内有篮球馆、游泳馆、田径场等设施。

按国家标准在新区和老区中建设区级和居住区级的中、小型运动馆,形成合理完善的体育设施系统。

4、医疗卫生用地医疗设施配置形成市级医院--片区级医院--社区诊所三级结构。

规划中心城市建市级综合性和专科医院共11所。

规划布置如下:

城北组团:

城北新人民医院是城北新区乃至市域的医疗中心。

保留并增强市疾控中心在市域范围内对疾病控制的作用。

增强百官卫生院在百官的基础医疗卫生功能。

老城组团:

规划对老城区的老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分部)等医疗设施予以保留。

滨江组团:

保留市中医院、口腔医院(民营),服务于本区域.同时也为全市服务。

城西滨江,新建-所综合性医院,加强对城西工业区和滨江新城的医疗保障。

城南组团:

新建城南医院,解决城南居住区的医疗问题。

西南组团:

对现有东关卫生院完善医疗设施和加强人员培训来增强其服务西南组团的功能。

拓展现皮肤病医院用地。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各社区按标准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保障普通群众的基础卫生服务。

六、综合交通规划规划着力构建一个功能明确、系统分明、方便、迅速、安全、经济的城市交通系统。

规划路网框架1、道路网主框架城区的道路网络为放射环形加方格网状的布局结构。

整个中心城市道路网框架采用交通走廊、环状主干路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基本上形成四横两纵三环主骨架。

四横分别是杭甬高速、一号路、人民路、上三高速;两纵分别是南北中心大道、329国道;三环分别是内环、三环路、四环路。

2、城市公共交通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

公交干线分为市级干线、区间级干线和区内干线三级,进入城区的公交线路采用直通和无缝换乘两种方式相互补充。

对外交通换乘枢纽:

上虞火车站、城际铁路车站、汽车东站和汽车西站。

市内交通换乘枢纽:

汽车东站、汽车西站、城北客运站及开发区客运站不仅是主要的对外交通换乘枢纽,而且应该成为区间公交联系的主要枢纽,汽车东站和开发区客运站也规划为区间级的公交枢纽。

七、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给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全覆盖,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八、城市景观规划曹娥江为依托,以河渠及景观道路为绿化纽带,结合各区的自然和区位特征,形成多元渗透的动态绿地景观系统。

1、老城片区:

依托曹娥江景观主轴线,以平缓、开敞的水面与绿色空间相交融的自然风光为特色,结合旧城改造,保护旧城的传统形态,以传统文化为城市底蕴,以沿江公园与半山--龙山景区形成绿化核心,合理布局开放绿地,体现市中心区独具山水特色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绿地特征。

2、城北新区:

依托曹娥江景观主轴线,以市民中心公园与开发区公园形成该区的绿化核心,以河道绿化以及四环路、三环路、市民大道、称山路、江扬路迎宾路等景观道路形成绿色廊道。

结合居住区绿化和城市开放空间的有机建设,展示城市新区富有活力、简洁明快的城市绿地特征。

3、经济开发区:

注重滨江组团沿曹娥江开敞式景观塑造,加快绿化建设,形成完善的绿化骨架,以简洁明朗的绿化风格,体现现代工贸、商务新区的活力和节奏感。

4、城南片区:

以其特有的生态资源为基础,结合曹娥庙风景区,卧龙山风景区以及龙山风景区的建设,体现禹、舜文化的悠远,重点发展人文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建设以生态居住社区为特色的新区形象。

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上虞市经济开发区由曹娥江,杭甬铁路,上三高速三面围合而成,规划控制面积约31平方公里,与老城区仅一江之隔,既是老城区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上虞市未来发展的综合性新区。

一、总体发展定位上虞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定位为:

上虞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工业、商业、文化、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二、发展战略开发区沿江发展居住区和公共中心,沿人民路为轴线布置生产性设施,综合发展,构成体现滨江特色,与上虞市区协调发展、经济发达的综合性新区。

三、规划布局规划布局结构:

一心两片、联动发展,一心即曹娥江南岸到一号路之间的滨江新城组团是开发区公共

中心,两片工业用地与居住生活区(舜江东路已建生活片区),相互带动,持续发展。

四、居住生活区改造规划开发已建居住生活区约1平方公里,本次规划舜江西路以西约0.5平方公里为新增居住区,通过沿路企业退二进三改造,进一步完善商业、娱乐、医疗卫生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区品质,形成配套齐全,舒适安全的居住生活区。

五、滨江新城规划情况1、规划定位。

滨江新城作为开发区的公共中心,规划充分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充分利用高效的区域可达性,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势造城,以曹娥江为魂,重塑上虞城市的特色、活力和魅力为核心战略,打造以商务为核心,以居住为支撑,以商业、服务、游览为外围产业的商务型综合新城。

2、规划布局。

滨江新城整体布局依托曹娥江沿江展开,曹娥江是滨江新城最重要的景观长廊,其间布置文化、博览、商务等设施,并与东西滨河景观带、沿路绿化景观带一起构成了山水生态新城总体框架。

着力打造商务办公和金融贸易、生活居住三大主导功能。

3、商务办公区规划。

商务区办公区规划集中在三环路西侧布置,培育高端商务功能,吸引企业总部办公迁入,发展商务、信息和咨询等行业,塑造区域大气庄重、蓬勃向上的特色,提高区域开发品位。

4、金融贸易区规划。

滨江新城作为以商务为主导的新城区,将大力培育对金融贸易功能的全面需求,金融贸易区规划集中在鸿雁路与聚英路之间,五星路两侧,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商贸等机构将在此云集,营造现代繁荣的城市气息。

5、居住区规划。

以面向曹娥江及其滨江绿带的三条景观轴线整合空间,形成三大居住片区。

区块作为市级商业副中心配置商业设施,并按居住区规范配置医疗、中小学、文娱、农贸市场,创造优雅便捷的生活环境。

6、景观系统规划。

以横向滨江景观带为主轴,以三环大桥沿江开叉口为门户节点,音乐广场为主要景观节点,形成带状与点状相结合的开放空间。

并通过纵向视线通廊,串连区块内各个开敞节点,形成通透宜人的景观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