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理念走进体育课堂
作者:吴智鹉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含很多方面,每一方面的实施都需要体育教师来执行。而体育教师如果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那么有效课堂相对来说就只是一句空话了。所以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推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营造创新氛围、推进分层教学、实施全新的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对新理念进行阐述,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创新 分层 科学原则 评价体系
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规律,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因为体育课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它不同于文化知识课,是以参与训练和实践领会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它让学生了解体育各项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因而,体育教师更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从自身学习做起,改进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学生自身,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而目前各校都在重视中高考成绩的前提下,我们的学生还有多少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呢?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留心去做,闪光点无处不在:
在一次初一年男生的复习短跑课上,按照体育课的教学常规,我宣布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开始讲解并示范了短跑(50米)的动作要领和技术,其练习方法是:(1)蹲距式起跑20米×3;(2)50米×3,针对某些同学3次跑的成绩要求达到9秒钟,话音刚落,就听到队列中一名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在今天的50米跑设立为9秒钟跑,我说为什么?他接着说,把过去的50米跑变成了9秒钟跑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都想在9秒钟内去努力,跑的快和慢的都有自己的目标,我想了一下:评价一个学生50米跑几秒和9秒钟跑多少,是一个有限和无限的差别,9秒钟跑能给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性,他们可能会在每次体育课上都有小小的进步,每次能多跑1米、2米,甚至更多米,而且还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和结果,反过来设立50米跑几秒,由于时间范围更小,而且学生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就更不可有那么多的发展性、差异性,也很难提高他们的体育练习积极性。所以我就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了学生的建议,果真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跑步变成了互相竞争的愉悦课,谁都想利用9秒钟的时间多跑一些距离。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
三、实施全新的体育评价体系,给学生充分的信心
在体育课中激励或打击学生的信心的关键因素往往来自于体育成绩的评定。比如有一些同学身体素质比较弱,那他在上课时就比较容易受到其它同学的嘲笑,遇上做游戏或分组比赛时总是没有人要等使学生自己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信心。新课程改革体育课的评价体系做了较大的改变,体育评价从学生的现有基础起评,结合学生上课的锻炼热情,进步情况,努力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这大大的区别于之前只靠几个运动项目的成绩和技能的考评就给这个学生定成绩的方式,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信心增强,干劲也就随之而来。 体育课教学是眼、鼻、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等几方面入手,渗透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曹启宏,郝大勇.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8).
[2] 张彦.如何上好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窦群.体育教学新理念[J].才智.2011(01).
[4] 李平.顺应时代潮流,树立学校体育教学新理念[J].科学大众.2009(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