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改革探讨

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改革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改革探讨

摘要 传统的植物学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弊端,难以适应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和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新教学观念,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关键词 植物学;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改革

植物学在生命科学专业中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植物学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等[1-2]。为此,笔者总结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对策,以适应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1 传统植物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植物学教学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插图、挂图等常规教具,方法单一,讲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在植物学教学中,一般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以课堂为阵地,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学计划为指导,重视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课时计划的完成。实验教学则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粗糙,验证性实验偏多,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一般以“灌入式”为主,每次实验都有统一的实验指导、统一的操作方法、统一的模式和要求。这种机械式操作和模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做过的实验印象不深,收效甚微,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4]。

1.2 考核方式不科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理论课传统的考核方法是每学期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所得成绩即是学生的学期考核成绩。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形式单一、教学信息反馈弱、正面导向不足等弊端,所得的成绩不足以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些同学靠临阵磨枪也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传统的理论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简单内容让学生自学。对于教材中内容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学,下次课上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让教师可以讲授其他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1.2 增加前沿知识。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植物学的前沿知识内容,如关于细胞学最新研究进展、人工种子、太空种子等,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并指明学科的发展方向,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专业。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巩固学过内容的同时掌握新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双子叶植物根茎初生结构的比较、蕨类植物各类群特征的比较等[5]。

2.2.2 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又有实验进行观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学生学得生动、易懂,改变了以往先讲理论,再到实验室验证的方法。例如讲到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植物的根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刚萌发的豆芽,请学生思考,豆芽吃的主要是种子萌发时的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回答并掌握。再例如讲授裸子植物一章内容时,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观察松属植物的球果,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孢子叶的形态特点及胚珠裸露的含义。

2.2.3 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是在现场边讲解边观察的方法。把现场观察到的现象同理论知识相结合,适时地走出课堂,直接利用实物进行讲解。植物学教学中植物分类部分是难点之一,内容复杂、名词术语多,教师在讲台上讲授枯燥无味,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实施现场教学,由于观察对象是新鲜植物,近在眼前,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讲解蝶形花科时将学生带到校园近距离观察蝶形花科植物,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蝶形花的特点,感性认识容易转化成理性认识,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6]。

2.2.4 角色转换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讲授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之后进行讲解,讲解后,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并分析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可提问,最后做出点评和总结。角色转换法适用于授课内容比较简单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让学生对讲授内容在准备的过程中做到认真预习和思考,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2.2.5 趣味教学法。针对植物学概念多、术语多、类群多、难记忆的特点,讲解时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成语、俗语顺口溜等,加强理解和记忆。如讲到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时提到“雨后春笋”,便是从竹的根状茎上长出的嫩芽。讲到茎的形态时,利用“节外生枝”这一成语说明茎的节上着生有枝条。讲到被子植物各科的特征时种类多,不容易记住,可通过编制顺口溜“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乳汁腺体花单性,花盘常在大戟科;蔷薇科,水果多,十字花科蔬菜

多;唇形科植物香料多”帮助学生记忆。

3 考试考核改革

考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实施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与测试方法,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又是对整个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改革目标的检验。基于传统考试产生的诸多问题,结合各个教学环节实行考试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3.1 考试方式及次数以往的考试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卷面成绩,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或突击记忆,往往高分低能,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在考试形式等方面作了大的调整。考试方式突破以往的单一闭卷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作业、课堂提问、课外书籍读书笔记及答辩、小论文、调查报告、章节笔试、期末抽题签口试或闭卷笔试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但是采取的方式不能少于5种。

考试次数从期末的一次考试向整个学期的过程性分阶段考试改革。考试次数由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3个部分构成,其中阶段性考核次数不少于3次,平时考核和结课考核不少于2次。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应突出章节或单元重点,强调对学生平时课下学习、自学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考核。选择的考试内容要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诊断反馈。结课考试内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意涵盖教学大纲中的全部教学内容。

3.2 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结课考核成绩3个部分构成,其中阶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的比例,相应降低期末结课考核成绩的比例,占20%~30%,这样就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平时课前认真预习,课下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期末临阵磨枪、高分低能的现象。

4 参考文献

[1] 叶创新,戴水连,廖文波,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65-70.

[2] 陈章和.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努力使植物学教学适应21世纪植物科学的发展[J].生态科学,1998,17(2):123-125.

[3] 李东林,叶爱华.电化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植物学课堂实验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1998(1):72-75.

[4] 张乃群.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4(3):105-107.

[5] 张亚冰,侯小改.比较教学法及其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69-3270.

[6] 张美萍,闯垒,韩文革,等.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63-164,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