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研究

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研究

作者:吴昊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0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又从建筑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中学校园及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要求,以及针对具体的案例南宁东盟中学的规划设计进行设计实践的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给予其他中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 1.绪论

中学是教育设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功能及辐射范围决定了它存在的普遍性及分散性的特征。中学校园的占地面积较大,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它的规划和设计和普通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必须在满足中学校园规划原则和设计要求上进行设计。 2.中学校园的规划原则

中学校园主要是给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和环境,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学校园建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特定需要,同时兼顾环境的融合和未来扩展的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个性化、整体性的原则。 2.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中学生每天有1 /3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里他们学习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校园的规划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而创造出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中学校园。 2. 2个性化原则

素质教育和信息时代要求中学教育要培养中学生的个性,而不是生产相同品质的“产品”。中学校园作为中学生长期亲密接触的生活学习环境理,应具备个性化的特点,从物质层面来对中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 3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要求 3.1与地方文化相协调

当代全球化浪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使反应地域特色的本地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本土文化传承、延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事实上,建筑作为本地文化的重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载体,越是本土的才越是国际的。作为教育建筑的中学校园建筑,当然也是本地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

3.2与气候环境相协调

在中学校园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注意校园所在地的气候环境,注意校园建筑要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即融入环境理念,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配置道路,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 4.设计实践——南宁东盟中学 4.1南宁东盟中学简介

南宁东盟中学是广西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由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南宁市新民中学合作创办。学校于2012年3月动工兴建,已于2013年12月份竣工,于2014年6月投入使用。学校设计规模48个班,可招收学生人数2400人。2013年秋季,首届高一学生招生报名人数达1500多人,最终招收规模为4个班200名学生。 4.2规划设计特色

建筑是一个容器,装载着人们社会活动的容器。本案在设计之初,试图创造能满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这样一个建筑容器,不论是从规划还是建筑的内外部空间上都反应出对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怀。 在功能分区上,将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学生家庭式宿舍、教职工宿舍、食堂)、勤工俭学区以及绿化区(人工绿化、原始生态景观),各个区域之间因地制宜,布置在不同的标高之上,既相互独立,又方便联系。 4.3规划布局

在布局上以广场作为一个清晰的功能体块,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主要功能建筑以其为中心围绕布置,使广场空间起到一个集会,体操,功能区域过渡,活动流线发散及聚合的作用。另外,将后勤,生活,体育活动设置在这个大的教学区域的后侧及偏角侧。在整体布局上形成教学,起居生活和文体活动三大功能体块。在教学区,将带有活跃及开放的实验室,体育馆和报告厅设置在广场的左侧,将安静及内敛的教学区设置在广场的右侧,在这个大区域上又形成左右的动静分区。教学楼采用内外廊相结合的围合形布局,在形体上看似是三个建筑拼接成一体,实则在内部通过走道相互联系,组合成一栋建筑。这样既采用了当地民居的建筑形式,又满足了学校建筑的教学功能。教学楼以教学空间为主,教师办公、图书室、电脑教室及卫生间为辅,用出入口、走廊的转折以及不同的标高有机地划分开来。学生及教师食堂位于教学楼北侧,与教学楼、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均有很好的联系,方便使用。校长及永久职工的宿舍位于基地的西北角的坡地地段,由于体量较中可以与地形有机地结合,且有良好的景观视线。

4.3建筑设计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总体平面规划上,本项目场地近似方形,地势平坦,通过对场地条件的分析结合学校建筑特点,将校园在布局上分为教学,文体活动和后勤生活三大区域。本案将相对活跃的文体区域设置在场地的西北侧,并且临长岗大道面;将需要安静环境的教学区域设置在场地东南侧,在场地中至南向北延伸布局,并将主入口开设在长岗大道。这样的布局使得文体区与教学区在主入口的位置形成一个过渡空间,这个空间也自然的形成了一个入口广场,让进入校园后的人流在这个区域中能够按照左右明确的功能分区进行分流。将后勤生活区设置在场地的西北角,临狮山北路,并在狮山北路开设次入口,这个入口服务于后勤生活区,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的流线的分离。在单体功能布局上,本案的教室平面以方整实用的外廊形式为主,局部教师办公及休息用房以内廊布局为辅,并在局部将各栋单体教学楼通过连廊连接。多媒体中心及报告厅作为校园内的重要公共建筑,将用扩大建筑尺度,营造共享空间的设计手法凸显其在校园内的重要性。 5.结论

和一般的个别的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不一样,中学校园的建筑和实际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在规划和设计校园建筑时,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作一个整体设计,使中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本文结合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的原则,及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南宁东盟中学的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了 中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从南宁东盟中学的规划设计上,南宁东盟中学的规划和实际是校园建筑设计中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参考文献

[1]李婷.建筑设计中经济实用和美观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12)

[2]聂鑫.人工湿地法解决五岳河水污染问题的可行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8) [3]屈健.中中学建筑空间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10(01)

[4]赵中建,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8(03) [5]张磊,刘建民.国外生态校园的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06) [6]程海云,姚本先.辨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J].现代中中学教育.2007(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