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5卷第3期 2OO2年9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V01.15 No.3 Sept.2OO2 文章编号:1671—2250(2OO2)O3—0053—03 试论小说叙事视角的艺术功能 易小斌 (湖南株洲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株洲412007) 摘要: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 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 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 运用。 关键词:小说;叙事视角;艺术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篇叙事作品,都必有一个叙事的视角。 人物与读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读者据此来了解小说 的内容。由于视角来自局外,并且既可以是确定的 视点,又可以是不定的视点,这样,叙述者就可以象 即作者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一般情况下, 当作者要展现一个故事时往往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 客观事件的全部内容照搬到纸面上,而总要创造性 地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来进行构思和策划。这其中 就包括视角的艺术选择。叙事视角是作者把他所体 隐身人一样,悄悄跟踪人物到千里之外,追踪蹑迹去 表现人物;也可以大模大样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细致 入微地表现人物。能宏观地展现广阔的场景,也能 验到的故事情境转化为语言叙事情境的基本角度。 同时也是将读者引入这个语言叙事情境,揭开作者 心灵窗扉的钥匙。因此,视角艺术是叙事理论中一 微观地显示隐秘的意识流动。宏观方面,如《水浒 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大制,由于生活容量很 大,人物众多,情节线索复杂,场面转换频繁。因此只 有用非聚焦型的全知全能视角的叙事方式才可能把 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在小说一类虚构叙事作品中, 视角艺术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强烈。有时一个视角的 各个局部有机地组织起来。微观方面,如《聊斋志 精心安排,会起到波诡云谲、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小说的叙事视角一般包括三种基本类型:非聚焦型、 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下面试分述三种视角类型各 自的艺术功能。 一异》描写男女恋情时,“燕呢之间,堞狎之态,细微曲 折,摹绘如生。”还有其他许多小说中的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常是如此。正如纪晓岚在《阅微 草堂笔记》中对《聊斋志异》的诘问:“……使出自言, 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原来, 问题的答案正在从作者到文本的途中,在作者运用 叙事谋略的时候,使用了全知全能的非聚焦型视角 的叙事方式。这样,叙述者能将任何人物的所见、所 闻、所思、所为统统纳入作品。这正是非聚焦型视角 叙事方式的长处所在。同时,非聚焦型视角叙事方 、非聚焦型视角的艺术功能 非聚焦型视角是一种传统的、为多数写作者所 喜爱的叙事角度。这种视角的承担者也即叙述者, 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可以洞察并有权说出作品任 何一个人物都无从得知的秘密。他不在作品中直接 露面,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情节以外,对情 节、事件和人物作客观的叙述和介绍,在情节、事件、 式还可以把多重复杂矛盾以清晰的线索牵入作品, 时而站在此人的角度观察彼人,时而站在彼人的角 收稿日期:2001—09—21 作者简介:易小斌(1971一),男,湖南攸县人,湖南株洲师专中文系讲师,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写作学、文艺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2年9月 度观察此人。如《红楼梦》中的宝黛之间的爱情试探 中,先是描写各自对方的误解,然后,叙述者又跳出 局外进行点破:“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心,如此看 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疏远之 意了。”然而这种全知全能的位置在显示其优势之时 也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因为小说中的全部情节、事 件、人物、细节,叙述者都是一清二楚、了如指掌的, 于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叙述者容易进入包办代替,把 话说尽的误区,从而使读者感到索然乏味。同时,叙 述者的无事不晓、无远不届容易使读者产生几分怀 疑,而使作品缺乏亲切感和信任感。为了弥补这些 缺憾,很多长篇小说在总体上采取非聚焦视角的同 时,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其他类型视角的叙 事方式,从而使整个作品在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 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事委婉曲折、引人人胜。 二、内聚焦型视角的艺术功能 内聚焦型视角也是一种倍受青睐的叙事角度。 视角的承担者不是置身局外,而是转移到作品中的 某个或某几个人物身上。这种视角的叙事方式有其 突出的优点,那就是以目击者的身份,以亲历其境的 感受,来增加作者的主观抒情性和艺术描绘的真实 性。由于视角的承担者与作品中某个或某几个人物 合而为一,从而使读者产生一种与作品的人物促膝 交谈、推心置腹般的亲切感,这就增加了作品的可信 程度。同时由于视角的承担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的重 合,使得作为视角承担者的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直接 出面抒情、议论,袒露自己的情感,这样也可以借目 击者之口、之心,简接地,同样也是深入地刻划小说 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如《孑L乙己》中的小伙计在回忆 自己童年时,对孑L乙己的行、言、声、貌及变化经历, 把孑L乙己的内心世界以及成年后小伙计的种种复杂 感受都刻划得淋漓尽至,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 非常自由、方便,有利于缩短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 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可能迅速而强烈地感染读 者。又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从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店直到武松上景阳冈打虎,都 是从作品中武松的角色视角来展示的。他并不清楚 此店的酒力,尤其不知道景阳冈上老虎的厉害,而误 以为酒家是恶意留客。于是内聚焦型视角的限知性 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地将武松一步步送上危险的 境地。这不由得读者不信,也不由得读者不为武松 捏把汗。这便增强了作品的信任感和感染力。尤其 是在视角的承担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时,能更充分地 敞开人物“我”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抒发“我”的 内心感受。其他视角类型的叙事方式在这个方面很 难以比拟。内聚焦型视角叙事方式的运用,还有利 于小说结构的凝炼集中。在此类小说中,视角的承 担者经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情节的推动、 场面的转换可因视角承担者的连缀,而获得更大的 自由,这就有利于小说结构的紧凑凝炼。 内聚焦型视角叙事方式的短处在于其限知性。 因为视角的承担是作品中的人物,这是一个确定了 的视点,一般不能随便转换或增添新的视点,因此只 有视角承担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才可以直接 写入作品,而在视角承担者的视野之外则不能自由 地摄入。这样,当叙述到没有视角承担者在场时便 发生了困难。作者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种叙事方式的 限知性,倒可以在作品中有意造成死角或空白,以获 得某种意蕴,或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变弱点为长处。 在运用内聚焦型视角叙事方式进行叙述时,为了突 破其限知性的局限,还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例 如运用人物对话、书信等交流方式对视角的盲点进 行补充 三、外聚焦型视角的艺术功能 外聚焦型视角的叙事方式使用的频率较低。在 我国,整篇叙事作品使用这种叙事方式大约是从 1987年开始。当时所谓的“新写实”、“新现实主义” 小说,强调呈现事物的原生状态。叙述者站在旁观 者的角度,采取客观的态度,对故事的发生与发展, 人物的外表及行状作纯客观的叙述。例如范小青的 《光圈》,这部中篇小说仿佛就是把摄像机扛到一个 居民杂住的大院里进行实况摄录,多方位地摄下了 一幅城市居民的生态图。杨争光的《黑风景》也是如 此,小说中有土匪、有无赖、有村民、有流亡者,各色 人等,其是非善恶,作者一概不置臧否,亦不流露好 恶倾向。这种视角的叙事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具备 内聚焦型视角的真实性,避免了非聚焦型视角无事 不晓的口气,所有情节、事件、人物均出自叙述者的 亲见亲闻,容易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同时由于它只 是把人与事客观地提供给读者,至于结论与倾向,则 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把理解的权利交给了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易小斌:试论小说叙事视角的艺术功能 的政治时局和社会环境。 55 者,因而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意识,解除了读者被迫强 行接受结论的不快,因此赢得了读者更大程度的信 任。但由于外聚焦型视角的叙述者是冷眼旁观地叙 述,可能造成叙述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之问的心理 综上所述,三种类型的小说叙事视角表现出不 同的艺术功能,且各有千秋,毋须分高下优劣。因此 写作者在具体使用时,尽可以根据小说的题材、内 容、生活容量以及自己的创作个性灵活运用,做到取 长弃短、互为补充,以期获得最佳叙事效果。 距离拉大,因而缺乏内外聚焦型视角所特有的亲切 感;又由于它是纯客观地叙事,规定的视点可能造成 它的狭隘和拘谨,因而不具备非聚焦型视角所特有 的自由摹写的长处,尤其是不可能对人物心理做内 倾性的深入揭示,这是外聚焦型视角叙事方式的不 足。但这些也可以通过一些叙事技巧来弥补。例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范小青.单线联系[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4]杨争光.光滑的和粗糙的木橛子[M].北京:新世界出版 社.1994. 如,当触及到场景事件有可能对人物的心理产生影 响时,作者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语行为将其精神外显 ; 甚至还可以借助于他们言语行为的帮助表达出抽象 On the Artistic Fanction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in Fiction YI Xiao-bin (Chinese Department Zhuzhou Teachers’College, u出ou 412007 0lil1a) Abstract:In the theory of narration,the choic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is a very hnportant strategy.As a king of na/Ta- tive literature,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in fiction can be classiied ifnto three types and each of hem consistts of its unique artistic function,in which the three are of equal advantage.Them ̄m,in the creation of fiction,a proper choice and a lfexible application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he tthree types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also n iac- cordance wiht the subject matter,the content and the living capacity. Key words:fic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artistic function (上接第35页) 注释 ①(日)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M].徐明、何燕笔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68—70、216、68—82. ③(日)冈田正之.日中汉文学史[M].日本:吉川弘文馆 1954. ②(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译本)[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0. ④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 社,1999.292—297、308—309. Communica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Sung Dynasty YANG Wei-sheng (History Department of z ing University,n/in ̄ou 310028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explicated the main instances of buddhis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monks and Japanese monks during the erpiod f oSung dynasty wih tthe conclusion.that buddhis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very n aimportant part i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without which there could have been no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Sung Dynasty;buddhist culture;culturl coma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monk emi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