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引发的思考

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引发的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1l46・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Int J Lab Med,May 2012,Vo1.33,No.9 2.3正确分析检验结果,读取报告单时要注意检验者注明的 3.3根据检验要求选定合适的抗凝剂,要按抗凝管标注的量 标本情况(溶血、混浊、黄疸),还要注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 采集标本,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按规定使用抗凝剂,按要求 细心摇匀血液。 有不同的参考值,充分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合理地使用检验数 据,采取正确的诊疗措施。临床上使用的许多药物会影响检验 质量如注射杜冷丁后血清淀粉酶增高,右旋糖酐可干扰血糖、 总蛋白测定及交叉配血等。许多检验项目受饮食、活动等影 响,分析检验结果时要予以考虑。 3护士管理 3.4要防止标本溶血和被污染,血气分析和厌氧培养的标本 要避免接触空气。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查结果影响极大。许多 物质红细胞和血浆中含量不一样如K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I T)、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内含量比血浆中高出数倍 乃至数百倍,一旦标本溶血将造成血浆中这些物质的测定值增 高;而另外一些物质如Na 、C1一、Ca 等红细胞内含量比血浆 中低,一旦溶血可使血浆中测定值降低。 3.5应避免边输液边采血进行K 、Na 、葡萄糖等测定,严 禁利用输液时的血管或输液同一侧肢体血管采血送检。 3.6原则上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暂时 放置冰箱保存,血液标本不能冰冻保存,血清标本可冰冻保存 但应避免反复冻融。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过久会造成血液成 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对标本的采集要求,如标本采集前患 者的准备,知道在患者服用哪些药物或处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 下采集标本会影响检测结果,标本采集要规范化,正确使用抗 凝剂,标本的标志要清楚并具惟一性。应知道标本运送时需要 什么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检验科可针对护士编辑标 本采集手册散发给病区。 3.1原则上应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标本,标本中检验成分的 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在32℃,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时间 (APTT)的血浆仪稳定2 h,凝血酶原时阃(PT)仅稳定4 h,因 此,凝血功能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又如临床细菌血培 养的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及量等均有密切关系,血培养出现假阴 分的变化,血糖在标本存放1 h后会明显降低,一些酶的活性 也会在标本存放一定时间后开始降低。血液标本放置过久还 可造成溶血,从而影响众多检测项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辛继胜.浅析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 (15):2683_2684. 性的结果往往与患者此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生素、采血时间选 择失当、采血量不足等有关。 3.2临床护士应有高度的1:作责任心,不能错填或漏填患者 信息,避免检验结果张冠李戴。标本的标签应注明以下内容: 送检科别、患者姓名、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及量、检验项目、标 E23申子瑜.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61. 本采集时间等。有些检验项目如红斑狼疮细胞、糖耐量等必须 标明采血时间,标本采集时间未注明将无法检验。 ・(收稿日期:2012—01—08) 检验科与实验室管理・ 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引发的思考 张艳芳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卫生检测科文献标识码:B 518001) 文章编号:1671—8348(2012)09 1146—01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根本,由于每位检验科主任都将 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因而整体检验水平和质量有了长足进 步。而近年来提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也渗透到实验室管理中, 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配制处理事故现场所需的高浓度消 毒液时溶解更慢。可一旦发生事故,时间不等人。因此,作者 认为实验室应备有速溶的含氯消毒粉,处理污染物的消毒液最 好用消毒粉,现用现配,非常快速,既方便又节约。处理现场时 觉得用吸水性强的毛巾擦拭效果不错,但真正操作时才发现毛 巾吸水性好,但用镊子夹起时会滴水,易造成二次污染。棉布 吸水性差更不可用。本科实验了几次觉得吸水性强又不掉屑 的擦手纸巾可能是最好选择。问题太多,不再一一赘述。 演练结束后作者冷汗涔涔,很庆幸这不是真的发生了事 许多检验科设有茶水间、小餐厅、娱乐室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 工作间歇可以放松一下,的确身心愉快,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但工作人员在实验期间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否引起了足够重 视呢? 为提高科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20u年7月借大运会安 全检查之机,本科举行了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活动,模拟 工作人员被装有乙型肝炎阳性血样的试管划伤手指,试管碎裂 并污染地面,受伤人员处理伤口,其他人员进行环境消毒处理 及事故报告等。说心里话,演练比作者预期效果差很多,真是 故,很难想象若是真的发生事故,后果会怎么样。由此,感概 颇多。 每一位实验室主任都非常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提 出就是源于多起触目惊心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从2O世纪4O 年代起美、苏研究生物武器,实验室感染频频发生,甚至殃及周 围居民。因此,这些国家最先建造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 室,防范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为指导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实际操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 单,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平时录像中看到的消杀人员穿着防护服 的样子看起朱很威武,觉得和穿连体衣差不多。但穿的时候才 发现好复杂,虽然提前试过两次,可演练时有人帮忙,还足足 15 min才套上。目前实验室常用消毒剂是片剂,好保存,不易 失效,平常使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在演练中才发现消毒片溶 1983年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下转第1152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5月第33卷第9期Int J LabMed,May 2012,Vo1.33,No.9 一g/I ,腺苷脱氨酶2.7 u/i 。临床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急性肠 炎,怀疑败血症。取脑脊液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同时采集血液 进行细菌培养。给予头孢曲松o.08 mg・kg_1・d~,每日1 次,静脉滴注,治疗9 d后痊愈出院。 1.2微生物学检查 1.2.1脑脊液培养取脑脊液1 mL,2 000 r/rain(离心半径6 2结 果 脑脊液培养为沙门菌属细菌,血液培养结果与脑脊液培养 菌落结果一致,血清学鉴定为都柏林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 示,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 吡肟、妥布霉素、氯霉素、亚胺硫霉素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哌拉 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 3讨 论 cm)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和中国蓝 平板,置5 CO。、35℃温箱过夜培养。次日晨于血平板生长 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无溶血、边缘整齐菌落。革兰染 色结果为革兰阴性小杆菌。细菌鉴定: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氧化发酵试验为发酵型。用BioMerieux公司API-20E鉴定板 条鉴定(生化编码:6704552)为沙门菌属细菌;建议进行血清学 检查确认。 沙门菌属是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人胃肠道疾病 ]。国内 有猪霍乱沙门菌致小儿败血症的报道_3]。都柏林沙门菌是沙 门菌属D群沙门菌中的一种生物型,国内曾有过都柏林沙门 菌引起败血症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报道¨4 ],文献报道患者均为 小月龄儿,考虑可能因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健全,沙门菌肠道感 染诱发败血症,血液中细菌经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引发化脓性 脑膜炎。而本院从年长儿血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到都柏林沙门 菌实属少见。其感染途径与年幼儿是否一致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l临床检验操作规程EM].3版.南京: 1.2.2血液培养 将血液标本接种于BACTEC plus Aero— bic/F培养瓶,置BACTEC9240血培养仪检测。上机后24.5 h 报警,转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置5 CO。、35℃温箱 过夜培养,菌落外观及生化反应结果与脑脊液培养菌落结果 一致。 1.2.3血清学鉴定用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沙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15-816. [2]史煜曼,刘赛琴,翁奕敏.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E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8):799—800. 门菌(60种)诊断血清(批号20100101)进行玻片凝集试验,与 A—F多价()抗血清呈明显颗粒状凝集,Vi不凝集,单价因子 09及H因子血清g、P呈明显凝集反应;盐水对照不凝集。经 用半固体培养基连续传代进行返祖试验5次,其结果均为H 因子血清g、P呈明显凝集反应,其余H因子血清均无凝集,查 文献[1]为都柏林沙门菌。 1.2.4药敏试验对来自血液和脑脊液标本的两株细菌进行 E3]郝君,孙解生.1例患儿血液中检出猪霍乱沙门菌[J].国际检验医 学杂志,2011,32(1):142—143. [4]吴庆周,谷赛华,袁伯宏.都柏林沙门氏菌致小儿败血症并化脓性 脑膜炎的分析E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4):489—490. Es3吕华,孙继梅.1例新生儿脑脊液和血液中同时检出都柏林沙门氏 菌报告E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29(6):478 479. 药敏试验,两株细菌具有相同的药敏表型:对庆大霉素、阿米卡 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妥布霉素、氯霉素、 亚胺硫霉素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 啉、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 (上接第1146页) (收稿日期:2012一O卜08) 生物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实验室事故也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作 为实验室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培训实验室人员处理实验室事 (第】版)》,鼓励各国针对本国实验室安全现状,处理致病微生 物,制订具体操作规程,并提供专家指导。1993年wH0发布 故的能力。本实验室情况可能是大多数实验室存在的通病。 多数实验室负责人总以工作繁忙、没时间为借口,将实验室生 物安全演练只写在了纸上,而没有真正行动起来。没有经过实 践,就不能发现问题,那么一旦真的发生实验室事故,后果不堪 了该手册的第2版,2004年正式发布了第3版。实验室生物 安全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3O年来我国政府和部分专家也逐渐重视实验室生物安 全,但真正让领导层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还是“炭 疽粉末攻击事件”、2003年的SARS疫情及随后的SARS实验 室感染事故。因此,2004年5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部关于 实验搴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l9489 2004),从此翻开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新的一页。 设想。清朝朱用纯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亡羊 补牢,虽为时未晚,但要付出血的代价!希望各实验室不要让 生物安全演练总在预案状态,要真正练起来。 参考文献: [1]肖振州.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现代检 验医学杂志,2010,25(5):145—146. 2004年9月1日又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GB50346—2004),提出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技术标准, 2004年11月12日施行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我国生物安全工作开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_】 ]。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现在多数实验室从结构布局、设施等 方面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修建,实验室相当漂亮。实验室工作 人员的操作也更规范了。但实验室负责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E23孙秀芹,苏小芸,徐修臻.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J].中华医 学与健康,2007,4(6):54 56. (收稿El期:2012-0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