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儿泄泻脐疗药物的归经规律研究

小儿泄泻脐疗药物的归经规律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医外治杂志2012年lO月第21卷第5期 ・61・ d,JL泄泻脐疗药物的归经规律研究水 盖晓丽,赵岩,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关键词:小JL' ̄j;脐疗;归经规律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12)05—0061—02 tl,JL腹泻是以腹痛、腹泻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之一,以大便 备注中予以记录说明。 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见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 2 结果 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多。中医治疗小儿 表1药物归经统计一览表 泄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小儿推拿、针灸、 穴位注射和脐疗等。中药内服起效缓慢,加之中药的煎制繁琐, 以及中药汤剂味苦难以下咽,很多患儿难以接受。而脐疗具有很 多优势,能够弥补这些不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古 今治疗小儿泄泻的方药进行研究,探讨在该疾病中常用药物的归 经规律,以期为,'bJL泄泻脐疗临床组方遣药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以涉及脐疗内容的650本中医古籍为古代文献部分的检索 源,从650本中医古籍的脐疗文献中检索其中有关脐疗治疗小 儿泄泻的条文。主要采用手工检索,查找符合要求的古代文献 条文,录入到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中。现代文献部分以中文 科技数据库维普资讯为检索源,检索1991年一2010年脐疗治 疗sJ ̄JL泄泻的相关文章。 1.1 古代文献条文纳入和排除标准 由上表可知,在所使用的148种药物的归经中,涵盖了十二 1.1.1 纳入标准 经。归脾经的药物出现了1455次,归胃经的药物出现了1128 有关4,JL泄泻病证用到脐疗治疗而又明确提出用药的条 次,归肾经的药物出现了1056次,归肺经的药物出现了726次, 文,如“华佗治小儿泄泻神方:木鳖子一枚(煨熟去壳)、小丁香 归肝经的药物出现了705次,归大肠经的药物出现了518次,归 三粒,共为末,米糊丸,人小儿脐中,封以膏药,自愈。” 心经的药物出现了473次,归胆经的药物出现了139次。归三焦 1.1.2排除标准 经的药物出现了80次,归小肠经的药物出现了75次,归膀胱经 泄泻症状作为兼症或者次要症状的条文予以排除。 的药物出现了61次,归心包经的药物出现了5次。其中频次较 1.2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高的归经为脾经、胃经、肾经和肺经,较低的为小肠经、膀胱经和 1.2.1 纳入标准 心包经。 明确运用中药进行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章;明确运用中 3 讨论 成药采用脐疗方式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章;中西药合用通过脐疗 通过本研究发现,归脾胃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是最高的。张 治疗小儿泄泻的文章。 景岳《景岳全书》日:“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相对于成人, 1.2.2排除标准 小儿脾胃更易受伤。小儿泄泻之病,病位虽在大肠之腑,但和中 为避免重复纳入,综述类文章予以排除。 焦脾胃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若4,JL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 1.3药物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节或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或过食难以消化之物,皆可以损及中 1.3.1纳入标准 焦,脾胃受戕,脾伤则其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其不能消磨腐熟 凡脐疗中所使用的任何中药或中成药都予以纳入。 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为泄泻。此外,A,JL的 1.3.2排除标准 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调护失当,或久病迁延,都可以导致脾胃 有些药物作为其他药物的调赋形剂时,予以排除,如麻油 虚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产生泄泻。 调药末,麻油不再作为中药,而视为调制赋形剂;藿香正气水进 lf,JL泄泻和肾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水热穴论》日:“肾 行滴脐时视为药物,而调药末敷脐时则视为调制赋形剂,都在 为胃之关”,肾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如若肾中阳气不足,命门 火衰,火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 所以,治疗4,JL泄泻常常选取人肾经的药物。 2007CB512703)。 依据表1发现,小儿泄泻本为大肠之病变,而归肺经药物的 通讯作者。 应用频次比归大肠经药物的应用频次还要高。首先,肺和大肠 ・62・ Journal of Extemal Therapy of TCM Oct 2012.21(5 是一对表里脏腑,经脉直接相连,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 影响。其次,小儿泄泻经常伴有水液代谢的障碍,而肺为水之上 源。《素问・经脉别论》日:“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 行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日:“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此外,d,JL由 于脏腑嫩脆,藩篱不固,相对于成人,极易感受外邪,风寒暑湿之 邪皆可以导致小儿泄泻。特别是夏秋之季,小儿泄泻发病率较 高,多与感受暑湿之邪有关;冬季小儿泄泻多因风寒之邪侵袭 机体,脏腑失调而致泄泻。又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无论从 本研究统计出的归肝经药物的应用频次高于归大肠经药 物的应用频次,说明d,JL泄泻和肝也有联系。明代张景岳《景 岳全书》日:“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 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 土,脾气受伤而然。”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日:“心与胆相通;肝 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 命门相通。”肝和大肠通过五脏别通理论相联系,作为大肠之病 的4,JD泄泻可以根据这~理论选用肝经药物。 参考文献: [1]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5. 口鼻而入抑或从皮毛而入,首先影响到肺,故肺与小儿泄泻的 发病有着紧密的关系。《灵枢・营气》日:“故气从太阴出…… 入脐中,上循腹里,人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J。”说明脐与 [2] 田代华.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 收稿日期:2012—07—31 本文编辑:张慧芳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将参与计分的条 肺有着气机的联系,脐疗可以作用于肺。 中药敷涌泉穴治疗失眠32例体会 张敦欣,宋连花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266500) 关键词:失眠;中药外敷;涌泉穴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978X(2012)05—0062一O1 目组合成7个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因子按0…1 2 3计分,累 积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0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 眠质量越差。以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评价,其中睡眠率:(实 际睡眠时间÷卧床至起床总时间)×100%。睡眠率提高百分 数=((睡眠率疗前分值一睡眠率疗后分值)÷睡眠率疗前分 值]×100%。临床痊愈:睡眠正常,醒后精力充沛,睡眠率提高 75%以上,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睡眠率提高 25%一74%,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效:睡眠无改善,睡眠率 提高不足25%,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中,临床治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 有效率93.75%。对照组30例中,痊愈13例,好转12例,无效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是指患者不能正常睡眠,如不易入 睡或睡眠不稳,时寐时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病 症。我科于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运用中药敷涌泉穴治 疗各型失眠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62例均为失眠为主诉的门诊患者,治疗组32例,男11例, 女21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55.8岁;病程1个月~36个 月。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3岁一80岁,平均 58.8岁;病程1个月~2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 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 5例,总有效率83.33%。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体会 中医学认为,失眠多有心。肾不安,阳不入阴所致。我科所选 中药敷涌泉穴治疗失眠,就是遵循这一原则。方中川附子可阴 阳人阴;黄连、肉桂可交通心肾,清心安神;干姜可补肾阳;黄连 可清心;酸枣仁养肝除烦,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燮理阴阳、 引阳入阴、补肾阳、交通心肾之功效。治疗所选穴位为涌泉穴, 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间前端与 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 符合:①中医“不寐”诊断标准…,西医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 准 ]。②睡眠潜伏期>30 min,3次/周。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数计分>7分。④年龄18岁~80岁。⑤自愿接受本法治疗。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入涌泉, 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 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 补肾阳、引阳入阴,导龙入涌,交通心肾。中药组方:川I附子 10 g,肉桂10 g,干姜10 g,酸枣仁10 g,黄连6 g。上药共研细末, 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10 g~15 g,拌老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敷 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于足底涌泉穴,外用透气胶带贴固定,每晚换药1次,敷药前需 先用温水泡脚10 min。 2.2对照组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4:175. 给盐酸阿米替林25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两组均以 15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镇静催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一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l18. [3]胡幼平,李鸿,尹重,等.杵针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 收稿日期:加l2—09—03 修回日期:2012—09—19 眠类中西药物及改善脑神经元代谢可能出现镇静作用的药物, 对有并发症的均辅助常规治疗。 中国针灸,2009,29(5):365—369. 3 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本文编辑:张慧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