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食管癌手术二种三切口的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食管癌手术二种三切口的分析

摘要】食管癌的手术切口选择十分重要。手术切口选择的好,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有利于术中的各种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也有利于术后的恢复。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有多种,相应的手术切口选择也有多种。我院自08年8月至11年6月采取颈、胸、腹部三切口进行食管癌手术的共17例,而这17例三切口手术采取了二种切口方式,一种手术中更换体位,胸部切口采取后处侧切口,另一种手术中不更换体位,胸部切口采取前外侧切口。现将这二种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17例中,男14例,女3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59岁。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8例,下段癌2例,17例均术前诊断明确,均为鳞癌。 1.2 术中更换体位的三切口法

右胸后外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左(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体位,先左侧90°卧位,右胸后外侧切口,游离请扫食管床(包括肿瘤部分)上至右胸顶,下至食管裂孔。上端近胸顶切断食管后,上残端缝扎留有长线尾的粗丝线。下端近食管裂孔切断食管后,远端下残端缝缝扎留有长线尾的粗丝线。上下残端之粗丝线打结、连接,粗丝线要有约20cm之松驰度,以便颈部、腹部的操作,置胸管,关胸。更换体位仰卧位,再消毒,辅巾。上腹部正中切口,按预定方案处理好备吻合的胃后,将胸腔自食管裂孔引出之粗丝线与胃底备吻合处连接。以备将胃经右胸腔提至左(右)颈部。左(右)颈部斜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将胃经右胸提至左(右)颈部,与食管吻合,此法只能一组人员进行手术操作,同时进行胸、腹部操作则极其困难。

1.2.2 术中不更换体位的三切口法

右胸前处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左(右)颈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方法基本同术中更换位法,但体位:右胸垫高45℃左右。

胸部手术组和腹部手术组可以基本同时进行(胸组可略提前至打开胸腔)切除胸段食管,备好吻合胃后。可直视下将胃经食管裂孔置于右胸食管床,并推至颈部,将颈部食管残端与之吻合,然后置胸管,关胸,关腹等。 1.2.3 二法颈部食管与胃底吻合均以手工二层缝合。

1.3 术中更换体位组,肿块侵犯食管上下长5.5-2.5cm,平均4cm,术中不更换体位组,肿块侵犯食管上下长3.5-1cm,平均2.25cm。 2 结果

2.1 手术耗时

表1 二种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耗时表(小时) 组别 平均耗时 最短耗时 最长耗时 术中更换体位组 5.2 4.4 7 术中不更换体位组 3 2.55 3.6

说明:1、最长耗时手术例,食管外侵较深,清扫较困难,而且胸腔粘连,又切除脾脏。

2.2 17例均无吻合口瘘,哝胸,大量出血等,重大并发症。最长住院28天,最短住院15天。 3 讨论

我院食管癌手术多采取三切口、胃、食管颈部吻合法。不至于发生脓胸,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对于食管癌及治疗原则来说,切除范围也显得规范[1]。尤为

对中、上段食管癌更为适合。缺点就是创伤较大,耗时较多,但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手术器械,一次性置入器械的进步和使用,这些缺点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 本二组,不同体位,不同胸部切口的方法,针对病情不同各有千秋。术中更换体位组,因是后外侧切口,胸部暴露好,胸部手术操作明朗,清扫确切,结扎胸导管也相对容易,缺点就是只能一组手术医生操作,又要更换体位等,应该耗时较多。另外,关胸后拉至颈部的胃,要求血管等处理要牢靠。手术不更换体位组,最好要求麻醉医生插气管双腔管,术中关闭右肺,术野会暴露得好一点,使手术操作来得容易点。因是二组医生操作,胸腹合作,使贲门及最上二根胃短血管处理相对容易点,也防止了误伤邻近脏器,缺点就是对病变较大,清扫要求较高的病例,前处侧切口操作就显得吃力了。

我们认为,食管癌手术从根治的要求和防止吻合瘘来说,三切口方法为妥。当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则要求要高一点。术中更换体位法,对病变范围较大,对清扫要求较高的较为为适用,而不更换体位法则要求尽量病变范围小,外侵不明显的为好。尽管本文未对二组的一般倂发症(除重大倂发症外),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等进行比较,但相信更换体位组应该略差一些。

参 考 文 献

[1]顾恺时.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32-9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