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来源:意榕旅游网


根据对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标准, 经饮水试验初步筛选后, 从康复角度对参与吞咽功能的咀嚼肌、舌肌、咽喉肌的能力给予评价。

1. 康复方法

1. 基础训练: ①使用冰冻的棉棒醮少许水, 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 然后做空吞咽动作; ②做舌操。即舌向前、左、右反复伸展, 反复紧抵左右口角、上腭及上下牙龈; ③进行咀嚼肌、颊肌的训练。即最大限度地做鼓腮及咬合动作, 反复训练5~10 次, 时间约40 min , 每日二次。

2 摄食训练: 患者取坐位, 躯干前倾约20°, 颈部稍微向前弯曲, 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 喉上抬, 食物容易进入食道。如不能坐起者, 采取躯干30°仰卧位, 头部前屈, 肩部略垫起, 使患侧高于健侧。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 即密度均匀, 有适当的粘性, 不易松散, 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 不在粘膜上残留。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如豆腐脑、果冻、蛋羹之类。进食时先少量而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食吞咽后, 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或饮极少量水, 使食物全部咽下再行进食,这样有利于诱发吞咽反射, 又有达到除去咽喉部残留食物的目的。以后根据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降低食物的密度, 同时应注意训练中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2 结 果

吞咽功能达到Ⅰ级属完全恢复; 由Ⅲ或Ⅳ级提高到Ⅱ级属基本恢复; 由Ⅳ级提高到Ⅲ级属有效。20 例吞咽功能障碍者经过10~35 d (平均23 d) 的康复训练, 舌肌、咀嚼肌能力由Ⅱ级提高到了Ⅰ级者16例, 由Ⅳ级提高到Ⅱ级者4 例, 咽喉肌能力由Ⅱ级、Ⅲ级提高到Ⅰ级者16 例, 由Ⅳ级提高到Ⅱ级者4 例。

3 讨 论

脑梗塞患者吞咽困难多由真、假球麻痹所致, 是由于舌、唇、颊及咽部的肌无力使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和搅拌成为食团送到咽部, 软腭麻痹和喉口遮盖不严, 常造成食物或液体进入喉口而引起起剧烈的呛咳, 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经过吞咽功能的系统训练, 当食物达到咽部时可以反射性地将食物咽下而进入食道。由于吞咽功能的改善, 使患者精神状态得以改善。对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也增强了信心, 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对脑梗塞的最终康

复打下了基础。

表1 吞咽功能的评价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舌 肌 可紧抵上腭及左右 可紧抵上腭但不能 可上抬但不能达上 不能上抬

牙龈 抵左右牙龈 腭

咀嚼肌 可左右充分偏口角, 鼓气可紧缩、叩颊 鼓气扣不紧, 有咬 鼓气完全不能,

及颊肌 鼓气叩颊不漏气, 漏气,上。下牙齿 合动作, 但力弱 咬合动作不能

上、下牙齿咬合有 咬合一侧有力,一

力 侧力弱

咽喉肌 双软腭上举有力 一侧软腭上举有力 软腭上举无力 软腭上举不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