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区域特征差异专题

区域特征差异专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特征差异对比 专题

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

1.地理位置相似,但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2)印度河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5°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3)对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

(4)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5)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例1:下图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年浙江高考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2)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8分)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但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1

(2)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的比较。 (3)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安第斯山南段东部与西部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及其成因的比较。 (5)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例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1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年浙江卷)

月份 1 4 7 10 甲 乙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6.7 45.6 -12.4 90.0 6.0 64.0 3.3 75.5 20.5 76.6 19.1 118.5 8.9 63.0 6.5 96.0 (1)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并分析原因。(改编)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0分)(09年浙江高考题) (1)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2

3.经济特征相似,但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部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水平等方面来进行。

(3)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中亚地区、埃及)共同的优势条件。 例4: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12年浙江)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天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护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

3

作业题:

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2.(2010·浙江杭州)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省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本区喀斯特地貌较为丰富,如瑶琳仙境、灵栖洞、金华双龙洞等。“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二 江月份 1 2 3 4 5 6 料浙

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4

(1)图1所示的岩溶地貌在图2区域西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简述该类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试比较图2中的甲城与浙江杭州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浙江某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区域特征差异对比 专题

例1:

(1)②地等高线较疏,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降水季节性变化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易多形成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东侧:处于沿海 (区位特征)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航运便利(原因); 西侧:安第斯山区(区位特征) ;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原因) 。 例2: 差异: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

原因:②河段较①河段有支流流入;纬度较高;河流相对高差较小。 例3:差异: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甲地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受海洋影响大

乙地处于盛行西风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 例4:(1)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作业题:

1. 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2.答案 (1)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成因:地表附近多(节理发育的)石灰岩;降水量较大,气温较高,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循环通畅,多溶洞、暗河。

(2)两者均位于亚热带,甲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杭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成因:冬季:甲城受温和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气温较高且降水较为丰富;杭州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少。夏季:甲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5

杭州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6月梅雨季节(或锋面雨带到达),降水量较大;7月为伏旱天气(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量较少;8月多台风雨,降水量较大。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