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猜谜语:似忠却无心,有心就会愁,单耳低草听(打一节日名)。 1、教师提示:在这个节日的时候月亮圆而亮,而且我们都能吃到一种又圆又香的食物! 2、老师手里有一个月饼如何公平的分给两位同学呢? 3.“一半”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字不能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世界里的几分之一 4.教师黑板板书:分数 引课 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答案 通过谜语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为新课打好基础,使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欲望。从而切入课题 课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并使得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主动构建新的知识 讲课教师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总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以及潜移默化的形成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直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具媒体 设计意图 二、新课学习 第一步:课件演示,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一个被平均分的月饼情景图,使得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 指导学生理解二分之一每一部分的意义以及写法读法。 3 学生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利用直尺在你认为是它二分之一的地方画上斜线。(此处教师稍做示范) 4.让四位学生分别上台展示并讲解怎么折?为什么要这样折? 5.老师将不同的折法展示在黑板上 6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二分之一的练习题。 第二步:课件展示,巧妙迁移 1、如果把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四代表的是什么含义?一呢?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四分之一 (教师板书: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请用不同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并利用直尺在四分之一的地方画上斜线 3.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没有把所有方法都折完时,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4同样的正方形,折法不同,划线的教 学 流 程 部分也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呢? 5请打开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教师查看学生书写) 6多媒体展示判断题 第三步:学生争论,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三年级两位同学为了得到更多的月饼,为此发生了1/2与1/4到底谁大的争论,班长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打,于是班长提出:同学们你们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2.教师展示一个1/2,1/4,1/8的圆形,中间用大于号连接,让学生们观察有什么规律? 3.完成课本93页,“做一做”2题 法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快速做出判断并讲明理由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后动手操作 全班学生互相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积极思考(四人小组合作)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并学会听,说二分之一中各个部分的意义,然后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二分之一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讲解折学生的自主选择图形,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发展。此环节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要想得到图形的二分之一,前提必须要将图形平均分,从而突出重点 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认识1/2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类推出 1/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无形中渗透数学的总结结归纳思想,初步撇结,归纳思想。接着创造分数习题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兴趣。 选择同龄孩子提出的问题,更能让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 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比较大小 整理复习本节课内容,对前面学习进行巩固、归纳。 认识几分之一 一样多:平均分 分数:像1/2,1/4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1/2中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横线表示分数线 板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