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青年与社会2015年3月上第7期总第589期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苑 淳 (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当代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实际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典范,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鲜明旗帜。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的风向标,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方向。文章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不 仅能够容纳、集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而同其他非社 会主义价值观相互区别,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前的精神旗 帜,其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崇高性,这种崇高性又细化为物 质层面的崇高性和精神层面的崇高性,其中物质层面的崇高 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致力于发展的,未来社会主义社 会应该在物质层面极大丰富,才能形成对广大群众建设社会 主义的物质推动力。精神层面的崇高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致力于未来社会应该在精神层面给予人民群众以极大 满足,这种满足具体表现为民族荣誉感、民族自信心。“中 国梦”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层面崇高性的具象 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广泛联 系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精神,其 本身也是具有极强开放性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 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建设 是一个在时间轴上的开放建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新 技术、新思想、新文化的都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兼 收并蓄的对象;二是包容性,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社 会的思想、文化形态各有不同,不同的声音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所乐见的,对于积极的向上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会积极融合,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不接受也不反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放性的主要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 民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户,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才能得到世界文化的 肯定,因为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坚持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就一定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传统,其关键就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 发扬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用传 统文化唤醒深藏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民族认同感,用传统文化 凝聚人民群众形成合力,共同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共同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社会而奋斗。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 ・214・2015.V0L.589.NO.07 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提下中人民一直是其致力于构建社会的受 益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是人 民民主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的具象表现,也是我国 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路线规划。所以在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应该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利益,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进行 实践性的诠释。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覆盖我国发展建设所有领域的有 机整体,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覆盖了社会发展建设 的所有领域。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内容 丰富、从思想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对于维护社会 的和谐稳定,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国家层面是目标,社会层面是中间环节,个人行为 层面是基础,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因此,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严格遵循部分和整体、单 一和综合相统一的原则,做到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分头突 进,又协同互动、整体推进。 六、结语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开放性、民 族性、人民性和整体性,人民性与整体性等构成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的 统一。只有正确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特征,实现崇高性、人民性、开放性、民族性与整体性 的有机结合,并在各种价值取向之间保持适当张力,才能深 刻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才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 设中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全力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 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 践行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2】郑楠.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 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 构『D1.安徽大学,2010. 【4】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苑淳(1987.0卜),男,江苏徐州人,江 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马克思主义专业在读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