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认识动物》教案(优秀5篇)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优秀5篇)

来源:意榕旅游网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优秀5篇)

幼儿们对动物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小动物都可以像自己一样地生活、游戏和学习。下面这5篇小班《认识动物》教案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认识动物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小虾、玉米面、菜叶。

教具: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分别参观小鸡、小鸭、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模仿几种动物的叫声。

2.小动物吃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试一试:提供各种食物,幼儿依自已意愿选择食物喂小动物。

1

4.交流:我喂小动物吃了什么食物。

5.汇报:将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粘贴在小动物图片下:小鸡爱吃玉米面和菜叶,小鸭爱吃小鱼、小虾和菜叶,小兔爱吃菜叶。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让他们探究其他小动物的食性。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妈妈和宝宝的生活方式及习性。

2、能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妈妈》挂图(见教具盒)。 ◆《动物宝宝》游戏卡(见教具盒) ◆《找妈妈》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与指导 ◆谈话

1、出示《小动物的妈妈》挂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看一看,图上都有谁呀?

2、操作《动物宝宝》游戏卡,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猫找不到妈妈了,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辨认

2

1、幼儿观察、区分动物幼年和成年时候的不同。

教师:小猫和猫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鸡和鸡妈妈长得一样吗?鸡妈妈的头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师: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吗? 它的宝宝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把它找出来吧。 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样吗? ◆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你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和妈妈? 它们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操作

请幼儿帮助《找妈妈》操作单中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活动建议

本活动在幼儿对动物有一定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辨认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初步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收集图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动物成年与幼年的不同,如个头大小、尾巴长短、皮毛颜色等,并为幼

3

儿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进行青蛙与蝌蚪时可借助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活动后,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饲养让小动物,让幼儿萌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动的操作环节,也可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完成。还可在美工区提供《蛋宝宝穿新衣》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涂画与装饰,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 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有了解动物的愿望。 2、重点与难点

3、能用头部不同的特征,(主要是耳朵的位置)表现各种动物。 材料环境创设

1、彩色水笔、蜡笔、绿色水粉。

2、长毛绒布偶:象、猴、熊、虎、狮、狗、兔等。 活动流程

谈话引起兴趣——欣赏讨论——讨论作画方法——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4

1、语言引导,引起活动兴趣。

建议可让幼儿谈谈野生动物园。知道野生动物园又要来一批新朋友,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及参加活动的愿望。 2、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观察动物头部的轮廊线,猜猜动物园新来的朋友是谁? 可设问:耳朵长在头顶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顶两边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的两侧的`是谁? 活动说明

幼儿的回答不可能是统一的,要允许幼儿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耳朵在头的两侧的有大象、狗、猴等,形状的不同可放到示范中去分辩。

3、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让幼儿在已画好的图形上添画动物耳朵,集体分辩是否对。如:大象、狗、猴耳朵都在两侧,可大象耳朵大,小猴耳朵,狗的耳朵可画椭圆形往下垂等,动物的眼、鼻、嘴可由老师示范。 设问:熊、虎、猴耳朵的形状,位置差不多,有什么办法区别?建议在观察布袋偶的基础上,让幼儿自来发现。(狮子加鬃毛、虎额上加“王”)等。 4、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可提示:

(1)把动物的头画得大些,画出各种动物的重要特征。

5

(2)把动物梳洗得整整齐齐迎接游客(涂色要涂满,涂浓) (3)准备好的动物可去草地上与游客见面。(用水粉色点划小草。) 5、引导评价

野生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看看有谁呀?(除了以上讲过的动物,还有谁也来了?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作画。)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愿意说说在动物园看到的各种动物,并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2、能大胆的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名称。 2、物质准备:幻灯片动物园拍摄的照片。 3、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红星若干枚。 三、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动物园呀?那你们在动物园都看见过什么动物?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都看见过什么动物。 2、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各种动物的图片。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6

(二)幼儿与教师交谈。 1、请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1)请幼儿大胆猜测教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2)教师结合动物图片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说明那小动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喜欢,如:孔雀-美丽-会开屏… 2、请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1)提问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喜欢的动物。 (三)送颗红星给喜欢的动物

请每位幼儿取一枚红星粘贴在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下面。 (四)游戏:猜一猜它是谁?

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小动物,让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五)活动结束:

小动物们都很可爱,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五 活动意图:

很多孩子对有着相同颜色、不同花纹的一些动物皮毛特征还缺乏仔细判断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动物花花衣》。旨在让幼儿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颜色的不同,引发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动物明显的特征。

7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用对应方法为小动物穿上花花衣。 活动准备:

斑马、斑点狗、梅花鹿等对应图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比比

了解不同的三栋房,幼儿找房子主人。 1、这里有几栋房子?

2、小动物的房子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不一样) 3、房子里住着谁?猜一猜。 二、观察讨论

猜出房子的主人,了解皮毛特征。

1、房子里住着谁,猜一猜。(露出斑马皮毛的部分) 这是什么动物?(斑马)

小斑马身上的斑纹是什么样的?(黑色和白色条纹的)看上去像马吗?

2、喜欢汪汪叫,最爱肉骨头,爱穿斑点衣。 它是什么小动物?(斑点狗)

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许多黑色的小圆点)像什么? 3、出示梅花鹿的影子,猜动物

身有一朵朵小花,它是谁呢?(梅花鹿)

8

它身上的图案为什么像梅花? 三、找找贴贴

加深对动物皮毛花纹的认识和了解。 1、在不同的图文中找出小动物的花花衣。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物图案,将对应的图案贴在它们的身体上。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栋房子,颜色,大小不一样,根据颜色的不一,孩子进行了大胆地想象。有的说住着斑点狗,有的住着梅花鹿,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孩子们在第二环节中能通过观察,去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有的幼儿看到斑马的皮毛说是斑点狗,说明孩子们对于动物的花纹并没有完全了解,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了花纹是有块状的,有条纹状的,让孩子去区分各种动物。 最后环节中,孩子们能通过不同的图文找出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在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时,他们出现了抢的现象,可能在教具准备上不够充分,下次可以多找些动物供孩子们选择。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班《认识动物》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认识动物。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