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送课下乡示范课教案
——六中 荣军
《 第一章 表格处理 》
第一节 设计表格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页
数P1至P4。
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与演示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ET软件)处理信息的优势,
触发学生产生对ET技术了解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日常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养成使用电子表格软
件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重难点的讲解,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EXCEL软件之前掌握EXCEL
软件中几个容易混淆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1、电子表格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2、EXCEL程序窗口界面的组成; 3、“Book”和“Sheet”的关系; 4、“单元格”和“名称框”的关系; 5、“行”和“列”的定义; 6、表格设计的重点:“表头设计”。
教学难点:1、EXCEL程序窗口界面的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如何进行表头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 20—25分钟讲解时间(讲解环节),余下时间学生上机操
作(自主练习环节)。
教学工具:投影机,演示用文档
教学方法:1、知识点引入,即围绕主干内容不断引入关系密切的相关知识点和比较新
颖的新技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每组三人,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坐在中间位置。
3、“任务驱动法”,每个操作环节以任务形式安排到小组,小组间进行比
赛。
4、随堂指导,在学生自主练习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解决学生操作上的
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环节:
给学生分组:每三人一组,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坐在中间位置,要求无论讨论问题或完成随堂作业都要以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指导,共同讨论研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4分钟)
简单复习一下WORD软件和OFFICE软件的定义,以及OFFICE和WORD、EXCEL的关系。 (课件实例1) 二、介绍电子表格软件(6分钟)
1介绍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分析讲解电子表格技术的优势;(2分钟)(课件实例2)
2、延伸讲解电子表格与数据库技术的关系,而数据库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之一,引起学生了解的兴趣;(2分钟)(课件实例3:车票或超市系统)
3、介绍常用的几个电子表格软件。(2分钟) 三、认识EXCEL (7分钟)
1、讲解EXCEL的相关知识,简单介绍EXCEL同WORD软件的关系以及同族软件在界面和操作上的相似性和差异;(2分钟)(课件实例3:WORD和EXCEL图示)
(此为学生操作环节1:让学生自己查找WORD和EXCEL程序界面的不同之处) 2、展示教材第2页上的“测量固体密度”实验表格和创建的图表;(课件实例4) 3、展示事先准备好的“XX班期末考试成绩表”;(课件实例5)
4、介绍EXCEL程序窗口,重点讲解“当前单元格”和“名称框”的关系,以及“列”与“行”的定义;(2分钟)
5、讲解EXCEL软件中,“工作簿(Book)”和“工作表(Sheet)”的定义和关系; (4、5环节为学生操作内容,学生边操作边理解,找这三对内容。) 6、表头设计;(1分钟)
四、实例讲解(7分钟)
1、用制作“XX班期末考试成绩表”的实例进行演示,因为成绩表是学生日常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电子表格,学生对这种电子表格的样式和内容最为熟悉,对熟悉的内容进行讲解,可取得更好的讲授效果,讲解要点如下: ①如何设计表头:两行组成——标题行和项目行 ②表头设计好后,先输入“列”中的内容 ③求和计算(算总分)(教师演示) ④排序计算(排名次)。
(教师演示之后,马上让学生按照演示自主操作一遍) 2、设置问题
提问: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信息有什么优势? 答:(效率更高、内容更清晰美观、准确率更高) 五、总结回顾(2分钟)
回顾这节课所讲到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列举三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表格的例子;
2、设计一个表格,制作小组所有成员的成员档案,档案要求显示每个同学四项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个人爱好。
3、注意完成的文件所保存的位置:“我的文档”——自建文件夹(以自己组名来命名)
(随堂作业,要求在“自主练习”环节中当堂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