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的关系分析与缓解对策

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的关系分析与缓解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的关系分析与缓解对策

【摘要】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并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分析清楚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缓解这种二元现状提出相应对策。相关主题前人的研究已经较多,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关键词】城乡 二元经济 二元金融 一、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

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而使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的状况。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顺利实现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二元金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层次上的二元金融是指银行主导型金融(政府主导型金融)与市场主导型金融,又称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中观层次上的二元金融是指城乡的二元金融;微观层次上的二元金融是指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金融二元结构,也可以称作二元金融结构,通常是指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抑制条件下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即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构成的二元金融体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居民在全国总人口中过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城乡间二元金融的出现。

一方面在城市由发达现代银行分支网络以及证券、保险组成的一个基本上服务于城市经济主体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是存在于农村由小规模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构成的基本上服务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市场。两者无论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以及金融制度都存在巨大差异,两个市场体系还相对独立,资金并不能自由地双向运动。

二、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二元金融的关系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与金融发展问题作了较长时期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myint、肖和麦金农均已认识到金融的二元性问题,他们初步探讨了金融二元性与经济二元性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是金融的二元性导致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二元性。随后,有关二元金融与二元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被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化所取代,其研究结论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利论”,即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缓解。孙立军(2009)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部门产出的持续增长和金融部门效率的提高均可以促进经济二元结构的转化。二是“不利论”。即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缓解。 (一)我国城乡经济金融的二元结构情况

一般地,二元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生产率的差异,我们可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m)、二元对比系数(d)、二元反差指数(u)和综合二元反差指数(c)等生产率指标来衡量二元经济的强度。

沿袭国际习惯,我们用戈氏指标来测度金融发展水平,设m2为资本存量,l为各类贷款,s为有价证券,则金融相关率fir=金融资产总量(m2+l+s)/gdp,于是我们可用城乡fir比来衡量城乡二元金融的强度,同时再加上城乡金融资产总量比这个指标。 根据1978年-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计算出1978年-2009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综合二元反差指数、城乡fir比、城乡金融资产总量比、考察城乡fir比与滞后一期的城乡综合二元反差指数的关系、城乡综合二元反差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城乡fir比的关系,绘制趋势图,我们得到: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表现出由缓慢到反复、再到缓慢递减的趋势,但目前仍较为严重,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表现出迂回的趋势,这种趋势与严重性也将会通过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地区发展、增长方式等机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挑战。

城镇、农村的金融化程度均在上升,不过中国城镇经济金融化的程度和速度要高于农村,导致城乡金融二元化的程度逐渐扩大。中国城乡二元经济虽有一定缓解,但该过程表现出一定反复性,而目前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较为严重;中国城乡二元金融格局已形成并呈扩大态势;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金融的相关关系

(1)理论关系。中国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性结构特征是与中国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首先,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同时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扩大又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模型选择。在实证分析方面,韩正清等(2010)设定的模型和实证检验非常经典,后人借鉴较多。他们假设社会经济部门由农村经济系统s1和城市经济系统s2构成,金融部门由农村金融系统f1和城市金融系统f2构成;两部门有相同的技术进步。各经济系统的总产出都遵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而且都以金融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劳动生产率为投入要素,则: y1=f(k1,l1,f1)=a1k1α·l1β·f1υμ1 (1) y2=f(k2,l2,f2)=a2k2ζ·l2η·f2θμ2 (2)

lny2-lny1=(lna2-lna1)+(εlnk2-αlnk1)+(ηlnl2-βlnl1)+(θlnf2-γlnf1) (4)

方程(4)左边lny2-lny1可视为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系数;(lna2-lna1)为两经济系统的技术差异;(εlnk2-αlnk1)为两经济系统资本投入差异;(ηlnl2-βlnl1)为两经济系统劳动投入差异;(θlnf2-γlnf1)为两金融系统发展水平差异,θ和γ可视为二元金融结构差异系数。其含义是:城乡两个经济系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由城乡技术进步水平差异、资本投入差异、劳动力投入差异(或者劳动力生产率差异)及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引起的。因此,要考察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金融结构之间的关系,就是

要分析(lny2-lny1)与(θlnf2-γlnf1)之间的变动关系。 根据对方程(4)的分析,我们认为,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由城乡技术进步水平差异、资本投入差异、劳动力投入差异(或者劳动力生产率差异)及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引起的,我们将这种关系变型为:gy=g(ga,gk,gl,gf)。其中,gy表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即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强度;ga表示城乡技术发展差距;gk表示城乡资本投入差距(或者资本形成差距);gl表示城乡就业或劳动投入差距;gf表示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即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强度。

(3)实证结论。我们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转化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仍较为严重。第二、中国城乡二元金融差异呈现“自我强化”态势。中国农村金融存在明显的“双重金融抑制”现象,而城市金融凭借其在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和制度等方面的优势,不但使自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造成农村金融不断外流,导致城乡二元金融的差异愈加明显;同时,政府投资向城市的倾斜更是加剧了资金由农村向城市外流的程度。第三、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之间互为granger的因果关系。 韩正清等(2010)的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二元结构对经济二元结构的解释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对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有着固化的影响。仇娟东等(2012)的实证结果表明,这两者的作用方向是反向的,这却是一个“悖论”,原因在

于中国经济与金融之间不协同变动的关系上。引用艾伦(2002)提出的标准,中国的金融系统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系统,该系统却支撑了中国经济30余年的高速增长,其作用机制是政府通过控制金融机构的产权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权,为合意的经济增长提供廉价的金融资源,这使得经济与金融协同变动的关系在中国的体现十分有限。

(三)缓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金融结构的政策建议

学者们的实证研究都承认,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之间互为granger的因果关系,只是他们对两者在作用方向上观点不同,基于不同的观点他们提出不同的建议:

韩正清等(2010)认为两者的作用方向是正向,于是他们提出常规的政策建议,认为缓解城乡二元经济与金融格局的矛盾就在于统筹城乡的发展:要同步协调城乡经济关系与城乡金融的关系,谨防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互“掣肘”;为缓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战略,壮大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统筹城乡金融发展,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现有正规金融组织,扶植村镇银行等社区性金融组织,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建设农村竞争性的信贷市场,开辟农村资本市场、担保市场;理顺城乡金融关系,遏制农村资金外流,鼓励农村投资,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渠道。

仇娟东等(2012)认为两者的作用方向是负向,通过将原因归咎于中国金融与经济不协同变动的关系上,他们认为促进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关键在于理顺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依照中国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体的特征,健全金融体系政府配置、产权配置与价格配置的混合配置格局,从而形成具有竞争性的金融体制。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振、谢家智、高庆鹏.内生金融发展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

[2]孙立军.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因果关系——基于多变量var模型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