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巷》大\"S代的浪漫与怒潮
文I周渝
.1 晚清以来,广州是中国南部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每至鼎
际会之所,《三家巷》的故事,就从这 里开始。
为丨9丨9年,明确交代了主角周炳年龄 为12岁,而作者欧阳山出生于1908年 12月,与故事中的周炳几乎同龄。其
—革之变,这座古城也往往成
为时代风暴的漩涡中心:道光+九 年(1839 )二月初三,林则徐在这座 城市发布两道谕帖,开启了轰轰烈烈 的禁烟运动;光绪二H-—年(1895 ), 孙中山又在这里发动第一次广州起 义;宣统三年(1911 )三月二+九曰, 还是在这座城市,革命党人高举义 旗,与封建朝廷进行殊死搏斗,黄花 岗七+二烈士血洒羊城。直至清廷崩 溃,民国建立,广州已发展成融传统 与新潮、保守与革新、奢靡与贫困为 一体的复杂城市。这里有粗布短衣、 曰夜奔波在作坊、码头劳动的工人; 也有西装革履者,出入于各大洋行的 买办;还有穿着长袍马褂,出行讲究 排场的传统官僚;甚至有不少金发 碧眼,穿着笔挺军装,端着洋枪盛气 凌人的洋兵……
广州又是一方革命之地,民初十 年,时局依旧混沌,它几度成为孙中 山对抗北洋军阀的大本营,北伐最理 想的根据地。允其在“K四”以来,广 州更是各种思潮的聚集地,无数志士 抛家弃业南下至此,多少年轻学子在 这里发出救亡呼声,紧接着,广大工 人阶级民族自救的巨浪也在这里掀 起……这是怒潮澎湃之地,亦是风云
欧阳山与他的《一代风流》
《三家巷》是现代作家欧阳山创作 于1957年、出版于1959年的一部现实 主义革命题材小说。作者欧阳山原名 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等,一生创作 过无数作品,但这部《三家巷》无疑是 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甚至可以看作 欧阳山青年时代的写照。
其一,《三家巷》故事的开始时间
二,周炳出生在广州一个手工业工人 之家,而欧阳山也是湖北荆州平民家 庭出身,因家境贫寒,出生不久就被 卖给姓杨的人家,从小便随养父四处 奔波,与周炳城市贫民的出身非常相 似。其三,欧阳山的奔波岁月中,接触 过很多下层社会的穷苦人,他年轻时
ffi〈三家巷〉的故事发生地广州生活过,
并于1926年组织广州文学会,创办《广 州文学》周刊,晚年又定居广州,对于 广州的生活习俗、革命思潮、历史事件 皆有亲身经历,这些真实的经历与情 感,相当一部分在创作《三家巷》过程 中被投射到周炳这个人物身上。
此外,小说中周炳的觉醒过程也 与欧阳山本人相似。欧阳山早年小说 题材更偏向于风花雪月,直到1932年 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创作倾 向为之一变,此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 《鬼巢M生底烦优M青年男女》等着 墨于控诉统治者的暴行,中篇小说《崩 决》更是以广东水灾为背景,揭露社 会黑暗。抗战煽发后,欧阳山于1941 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 座谈会与整风运动,不久后正式加入 中国共产党。
公/《三家巷》封面,欧阳山著,1959年版
也正是基于个人曲折与丰富的经
22丨国家人文历史
历,从20世纪40年代起,欧阳山就开 始酝酿创作一部反映中国现代革命历 史画卷的著作,在此期间,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革命也有重大突破,先后取 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57年,经过长 达15年之久的酝酿,欧阳山长篇巨著 《一代风流》系列的第一卷终于完稿。 欧阳山《一代风流》系列一共五卷,首 卷就是这部经典的《三家巷》。小说于 1959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这部作品中,欧阳山结合自己早年 经历与见闻,成功地创造了周炳、区 桃、周金等一批从“三家巷”中走出来 的典型人物,通过一个工人家庭出身 的知识分子复杂而漫长的革命经历呈 现了 20世纪20年代广州工人运动与 革命之关系。同时还刻画陈文雄、陈 文婷、何守仁、张子豪、李魁民等一批 立场各不相同的人物在时代风暴中的 善恶变化,结合“三家巷”年轻一代的 成长、恋爱、斗争过程为主线,绘制成 一幅反映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代的历 史画卷。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系列共有五 卷。第一卷《三家巷》发表后,1962年 第二卷(〈苦斗〉池随之出版。第三卷(〈柳 暗花明》的前五章也于1964年在《羊 城晚报》上连载。“文革”幵始后,欧阳 山的《一代风流》系列遭到错误地批 判,导致大量手稿散失。直到改革开 放后,欧阳山又重新投入《一代风流》 创作,从丨98丨年到1985年期间,第三 卷《柳暗花明》、第四卷《圣地》和第五 卷《万年春》相继出版,欧阳山也终于 完成毕生投入心血最多的鸿篇巨制。
为何以“五四”之年为起点
《一代风流》的故事自《三家巷》 而始。作品中,“三家巷”是清末民初 时期广州的一个地名,曾经叫忠义里,
公/欧阳山,现代作家。原名杨凤岐,笔名凡 鸟、罗西等。20世纪30年代加入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 作,历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 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作品《三家巷》 《玫瑰花残了》《英雄三生》等
住着安分守己的六家人,后几经变迁, 只剩下三家人,忠义里也改为“三家 巷”,后来数十年中,这里住户时增 时减,但名字再没换过,到了 1919年 时,“三家巷”又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家 巷,只剩下周家、陈家、何家。大时代 的故事,正是围绕着这既有着姻亲关 系,又阶级完全不同的三家两代人而 展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幵启了 现代中国的觉醒年代。暴雨将至,广 州城内表面看起来依旧宁静的“三家 巷”内,居住的三家人正是这动荡时代 不同阶级的缩影。三家人两家富一家 贫,从清末到民国初年近20年来,陈 家以当买办、发洋财而发迹,在地面 上筑起一座三层洋房;何家的老爷何
应元年轻时就得到了给朝廷办税务的 肥缺,属于传统官僚,家大业大,连续 盖了三座大房,占了半条三家巷。剩 下的一贫自然是主角出身的周家。继 承了一副打铁好手艺的周铁三+年如
一曰地做手工活,本本分分,最后只 能在三家巷中住着破烂的、竹筒式的 平房。
“何家是又宽又深的,陈家是又高 又大的,周家是又矮又窄,好像叫那 两幢房子挤来挤去,挤到北边的角落 里不能动弹,又压得气也喘不出来似 的。”故事的前几章,作者通过三家巷 中的布局写出那个时代缩影——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已将劳
动人民压迫得喘不过气。
不过《三家巷》的故事幵始时, 并没有过多正面描写历史事件,而是 聚焦在周家、陈家、何家的新一代青 年的生活与情感之上。虽然是以青年 周炳的“革命成长”为主线,但小说 第一部分给读者展幵的更像是一幅 三家巷群像,主角周炳有两个哥哥, 一个姐姐•,他的表姐区桃、区苏;陈 文雄、陈文婷、何守仁等陈何两家的 兄弟妲妹们陆续登场。周炳不是天生 的革命者,故事开头用三章的篇幅讲 述了周炳年少时从綴学到当学徒、伙 计屡屡碰壁的经历,成为邻里眼中 不成器的无业青年,还被取了 “秃尾 龙”“废料”等绰号。对于中国的时局 变动与各种思潮兴起,周炳更是处于 一种蒙昧状态。
这部集中写20世纪20年代中后 期革命风暴的作品,为何选择以1919 年作为故事起始年份?因为,这一年 中国发生了太多大事,尤其是巴黎和 会失败后,从5月4曰幵始,北京的学 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 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 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爆发 风雷激荡的五四运动。当然《三家巷》 中不着墨于正面描写这些重大历史事 件,这场唤醒国民的运动也只在人物 对白中被提及。
实际上,作者是要以另一种方 式呈现这场爱国运动对时代的影响。
JUNE 2021 23
义'7-经典屮的红色Id忆
“五四”开启的新时代风气蔓延至三家 巷的年轻一代。小说的第四章,首次 出现三家的新生代年轻人们聚集在巷 口畅谈国事的情节,他们当中有周炳 的二哥周榕,陈文婷的二姐陈文娣, 陈家大少爷陈文雄和周炳的姐姐周 泉,陈家的大姑爷张子豪以及何家的 大少爷何守仁等。这章标题叫“受屈的 人”,内容虽是周炳受屈,却也与巴黎 和会外交失败后受屈的中国相呼应。
国家外交失败,主权遭到侵犯。 三家巷聚集的年轻人皆怀一腔热血, 他们开始探讨那个老题目——
怎样才
能使中国富强?这群年轻人出身不 同,又受不同思想影响,形成了各自
观点,诸如改选国会、振兴实业、三民 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 被提出讨论,各种思潮应有尽有,各 人唇枪舌剑,好不热闹。这是书中第 一次将周炳与当时的政治思潮联系起 来,不过此时年纪尚小的他只是在一 旁静听,觉得这些“有学问的人,个个 都有才情,有志气,满腹经纶,字字珠 玑,不由得+分羡慕,兴起那上学的 念头”。
未曾在书中正面出现的“五四”, 实则已掀起思想浪潮,三家巷新生一 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人生理想乃至 他们今后的前途和命运,皆为五四之 精神所影响,被推向大时代的前方。
梦开始的地方
与诸多同时期的革命题材小说不 同,《三家巷》的故事情节属于慢热型, 可以说在全书前1/3都没有直接正面 描写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是 以周炳生活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如果 用四个关键词来表现《三家巷》的故事 结构,可总结为:浪漫、怒潮、觉醒、 抗争。
故事从丨9丨9年到1920年这一部 分都充满着浪漫色彩,这种浪漫有两 方面,其一是周炳与表姐区桃的感情 线,从两小无猜到暗生情愫,两人之 间有了朦胧的初恋般的感情,这条感
24 I国家人文历史
情线细腻、唯美,在今天读起来甚至 是都督。不然就叫督军,也是一个样。 犹如看青春偶像剧。另一方面的浪漫, 除了烧杀抢劫、奸淫掳掠之外,谁还把 则是三家巷新生代之间的理想与家国 黎民百姓当人看?工人做工活不成, 情怀,那时,他们大多数人都还是意 农民种田吃不饱,学生念书念不上,女 气风发的学生,具有身居学堂、心怀 同胞受宗法礼教束缚不能自由。”
天下的五四青年特征。这是一种极具 周榕一针见血揭露了民国成立 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也是在周铁、 9年以来纷乱的时局与民不聊生的现 陈利发、何应元这些三家巷长辈身上 状,也是作为身处时代漩涡中一个热 看不到的朝气。
血青年对于军阀混战、官僚压迫最直 作品从第八章“盟誓”到第九章 观的感受。故事中,这群年轻人即将 “换帖”,可以说将这种五四青年特有 离幵校园,踏上自己人生新阶段。毕 的浪漫和理想主义表现到极致。时间 业的这个夜晚,银河当空,星光灿烂, 线到1920年,这一年军阀混战愈演愈 他们再一次聚集到三家巷,各抒己见, 烈,7月北方爆发直皖战争,8月南方 畅谈心中理想与救国之道。年长的李 爆发第一次粤桂战争。陈独秀在这一 民魁率先对众人说:“无论如何,咱们 年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孙中 今天既然离幵学校,就一定要把中国 山也在这一年偕伍廷芳、唐绍仪等离 治好。这是确定不移的。这虽然只是 沪去粤,重组军政府。当然,这些发生 一种抱负,但是从今天起,发愤为雄, 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如既往地没 一定会达到目的。”
有在作品中正面出现,只是通过周炳 相比第四章那次聚会,作品对这 的二哥周榕的对白来表现,他说:“年 次三家巷的“群英会”的描写非常详 年兵荒马乱,你砍我杀。如今又要打 尽,每个人对于未来形势的看法,抒 广西了。砍来砍去,还是砍在老百姓身 发各自心中的救国之道都颇为具体, 上。一个都督倒了,换来另外一个,还
最先发言的李魁民认为需要把旧世界
公/ 1925年6月,在广州和香港发生省港大罢工。《三家巷》中的主角周炳也参与了这场以工人阶级 为主力的爱国运动
砸个落花流水,来一番大破方能大立; 张子豪认为应依照孙中山的主张去 做,统一两广,而后北伐,用军事实力 解决一切军阀。年纪较小的何守仁则 认为应努力仕途,掌握政府实权,把 中国造成世界一等强国。周榕则言简 意赅指出,要挽救中国,工会是个最 强大的堡垒。劳工生活太苦,一定要 有工会为他们争一争待遇。这群浑身 散发着浪漫理想主义光坏的年轻人七 嘴八舌,一时间三家巷人声鼎沸。但 无论如何争论,大家怀有共同的初心: 为袓国富强而献身。
“群英会”的结果是他们互相盟誓 换帖,誓词为:“我等盟誓:今后永远 互相提携,为袓国富强而献身。此志 不渝,苍天可鉴。”可以说,三家巷是 这群年轻人梦丌始的地方,尽管在今 后的曰子中,有苦难、有流血、有背叛、 有斗争。其实这次辩论中,作者已埋 下伏笔,各自的政治立场与出身,注 定了在今后的时代大风暴中,有人风 雨不改,有人临阵变节,也有人为之 献身,这群年轻人终将渐行渐远,甚 至势不两立。
“小确幸”最后的甜蜜
不过,毕业之夜的“群英会”中, 主角周炳并没有参与盟誓与换帖,毕 竟年仅13岁的他还无法和兄长周榕一 样发表什么见解。不过他还是和表妹 陈文婷有样学样的进行换帖,只是连 誓词都没有记全,反倒像小孩子胡闹。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巨变前夕的中 国,周炳完全没有投身其中的觉悟。相 比之下,与表妲区桃、表妹陈文婷等小 伙伴一起上街卖懒、登高玩耍更有趣。
当故事时间线发展到1925年时, 已小学毕业,幵始在中学念书的周炳
依旧是那个对家国大事懵懵懂懂的少 年郎。但这5年间,当初那群盟誓换帖
JUNE 2021 | 25
义予经典屮的红fcid忆
的年轻人也已经投入时代大潮之中。 此时中国的局势更为动荡,觉醒的工 人阶级发动的罢工运动此起彼伏,陈 家大公子陈文雄因为参加沙面大罢 工,并且取得胜利后,成了英雄一般 的人物,地位十分醒目。周炳的表姐 夫张子豪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二期,成 为一名国民党青年军官。至于周家, 周炳的二哥周榕当上小学教师,当工 人的大哥周金右手的大拇指被机器轧 扁,此外并无太大变化。不过这最平 静的几章恰恰也是全书最甜蜜的部 分—
周炳恋爱了。
周炳爱上了表姐区桃,他为区桃 画像,向她表白心意,发誓要与她永 远在一起。陷入恋爱的周炳甜蜜而乐 观,对于世界、对于革命的认知都太 过天真与单纯,他甚至认为“革命也 快要成功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
义之后,咱们这一代,不是最幸福的 一代么?我觉得我完全是一个无忧无 虑的人。”区桃也爱周炳,她接受了周 炳的表白,只是她认为事情没有周炳 想得那么简单,此时的她已经隐隐感 觉到“人们不大齐心”。然而坠入爱河 的周炳却乐观认为,只要新生一代的 这些年轻人齐心,只要他与区桃齐心, 世界就一定会变得美好。
第十四章结尾,区桃用微弱的声 音问道:“你和我?你是真心的?你问 过你妈妈——
我二姨妈没有? ”这话
第十五章“风暴”,作者笔锋一转, 将焦点从三家巷中的儿女情长直接转 到广州城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这 是1925年6月23曰,历史将永远记住 这天——
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市的工
人、农民、学生、青年军人及其他群 众10万余人,在广州举行上海惨案追 悼大会,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当密集 的游行队伍路过沙基时,突然遭到沙 面租界英国军彆的排枪射击,停泊在 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幵炮轰击,造 成示威群众惨重伤亡,据不完全统计, 遇难者就有50余人,史称“沙基惨案”。
从1919年到1925年之间,几乎 每一年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在中国 上演,就以故事的发生地广州来说, 亦是时局多变,但诸如孙中山就任非 常大总统、国共合作、黄埔建军、东 征陈炯明、孙中山逝世等重大历史事
读来总让人感到,这对佳人要想终成 眷属,恐怕还要经历一番磨难。出乎意 料的是,故事并没有如言情剧那般发 展,这对小情侣的磨难也不像区桃所 担忧的那样来自家庭。动荡时代的暴 风雨来临,没有人能够幸免,属于个人 的“小确幸”很快就被残忍地击得粉碎。
26丨国家人文历史
件,都只通过三家巷中的众多人物口 中的对白来侧面表述,主角周炳更像 是一个懵懂的旁观者。直到第十五章, 1925年6月23曰的沙基惨案,作者第 一次详细正面描写了这一影响深远的 历史事件。“风暴”一篇可看作《三家 巷》的变奏之章。
突如其来的变奏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 人看。”
很多读者大概都想不到,《三家 巷》的悲剧会来得这么快。6月23曰那 天,十万人以上、雄壮无比的游行队伍 从东校场出发,向着沙基大街前行,愤 怒和仇恨的吼叫在广州上空盘旋轰鸣。 区桃、周炳、陈文婷等几个三家巷青年 都参加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 这是书中周炳首次投身时代潮流的工 人运动中,作者以极细腻的笔法刻画 了这场运动给周炳心理带来的震撼:
周炳发现一种新的力量,一种 更加坚决和勇敢的力量,从队伍的 前头往后传过来:他的眼睛瞪得更 大,他的拳头也握得更紧:什么声音 他也听不见了,只觉着一股风暴在 他耳朵边呼呼p包哮他在许多年之 后还有这种感觉,仿佛他们的队伍 不是■■个整整齐齐的四路纵队,而 是彼此手臂扣着手臂,他扣着区桃 的手臂,他们又扣着别人的手臂,排 成一字横列式,向敌人压过去…… 向敌人无情地压过去……
这段周炳的心理描写,从个人而 言,是其心路成长的重要转折点,也 从侧面突出了整个工人阶级在革命斗 争史上的重大作用与影响。正是这惊 天泣鬼的力量,让帝国主义恐惧,终 于露出狰狞的爪牙,他们向游行队伍 疯狂幵火,残酷镇压游行群众。在这 场屠杀中,区桃不幸遇难,这一突如
其来的惊变出乎读者预料,几乎没有 感到帝国主义残暴压迫中国人民的罪 人会想到周炳刚幵始的甜蜜与浪漫会 恶,他在话剧《雨过天晴》中将这股怒 如此快的在这场大风暴中被粉碎得干 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廖仲恺之死却 干净净,看似女主角的区桃,竟然在 给这位怒潮澎湃的青年带来了沉重打 全书不到一半时便以这种方式香消玉 击。因为“廖仲恺现实是一位革命意志 殒。读者尚且会如此诧异,更遑论身 坚强,非常得到人民爱戴的革命领袖, 处惨案现场,在血泊中发现挚爱尸体 又是一个坚决反对内奸,全力支持省 的周炳。
港罢工的人”。当话剧演到一半时,听 区桃之死是全书的重要转折点, 到这个噩耗,周炳哭了。
在此之前,故事充满浪漫色彩,也从
青年们寄予希望的革命阵营却隐 不对历史事件做正面描写。而在此之 隐有分裂的征兆,而帝国主义依旧猖 后变化极大,首先是故事节奏明显加 獗。这种理想与希望受挫而产生的彷 快,氛围愈发紧张,历史事件对三家 徨,不仅是故事中的周炳,也是当时 巷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次是周炳 广州人最真实的心理写照。欧阳山写 的转变,不久前浪漫、单纯、乐观的 道:“每一个广州人恐怕到现在还能 他,因区桃之死,所有美好幻想都被 够回忆起来,在从一千九百二十五年 扑灭殆尽,让他短暂地陷入彷徨与迷 八月二十曰到一千九百二十六年三月 茫。其三,不幸的降临恰恰证明了,帝 二十日这七个月里面,他们经历了一 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与蹂躏,终究 次多么严重的精神上的混乱。”
会影响到具体的每个人身上,没有中 从1925年8月20曰到1926年3 国人能够幸免,这也点燃了周炳心中 月20曰,这段时间,广州革命大本营 仇恨的怒火。
的确是多事之秋,起始时间是廖仲恺 与周炳迷茫与仇恨相呼应的,是 遇刺,结束时间为中山舰事件,在这 1925年8月20曰,国民党左派领袖廖 一阶段里,“反共”思潮在革命阵营中 仲恺遇刺事件。区桃之死让周炳切身
蔓延,黄埔军校内也出现了“孙文主
公/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刺杀。图为廖妻何香凝(左二)和子女在廖仲恺的 遗体旁
JUNE 2021 | 27
文学经典中的红色记忆
义学会”这样的“反共”团体。有人幵 之死幵始,残酷的现实就在推动着周 始对共产党人进行造谣污蔑,有人幵 炳成长。
始产生疑惑,有人幵始动摇,国民革 骤变的局势中,那年立誓换帖的 命还干不干?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青年们也在变化。陈家公子,曾经工 还要不要?军阀还除不除?帝国主义 人运动的领导人陈文雄见风使舵,背 还打倒不打倒?省港大罢工还能坚持 叛了工人,成为反动势力的吹鼓手。 多久?谁领头来办一切事情,是共产 何家公子何守仁也走到人民对立面。 党?还是国民党?是胡汉民,是汪精 诸如陈利发、何应元、李民魁、张子 卫,还是蒋介石?
豪、陈文雄、何守仁等反面人物的变 这种迷思与混乱在中山舰事件后 化也非一蹴而就,作者通过逐步揭幵 逐渐明了。在这一事件后,蒋介石既 这些人的本质,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 打击了汪精卫,又打击了共产党,政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是 治地位大为加强,很多“识时务者”陆 如何一步步勾结合流,联手镇压群众。 续站队。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无 但天真的周炳直到北伐战争爆发后, 论在历史上还是小说故事中,这无疑 才发现这些曾经满口救国救亡的“志 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刻。
士”,原来是“踏着自己同胞鲜血去向 洋老板献媚”的工贼。
觉醒与斗争
当然,促使周炳走向革命最直接 的原因,是残酷现实进一步的压迫。 周炳绝不是一个天生的革命者, 1927年4月12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 相反,他的性格中有很多弱点。一方 民党右派以“清党”为名,发动反革命 面他善良、正直、乐观又疾恶如仇,但 政变,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反动军 另一方面,他对于反动势力的残酷往 警横行霸道,滥捕滥杀,弄得人心惶 往估计不足,对于形势也曾盲目乐观, 惶,鸡犬不宁。大屠杀很快蔓延到广 甚至天真地认为革命很快会成功,自 州,全城笼罩于白色恐怖之中,广州 己就是那个无忧无虑的人。但自区桃
街头甚至公然挂出“杀绝共产党”的标
公/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广东地区的国民党当局在“清党”运动中杀害共产党人。《三家巷》中 周炳的大哥周金,就在这场屠杀中牺牲
国家人文历史
语,即使通过当时的黑白老照片,依 旧让80多年后的今人望之不寒而栗。
故事里,“四一二政变”发生后, 由于何守仁的出卖,周炳的大哥,也 是三家巷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周金在这 场大屠杀中不幸遇难。从区桃之死到 周金之死,终于促使周炳彻底向革命 的道路上奔跑。尽管周炳性格上有种 种天真甚至幼稚的缺陷,但他也具有 革命者最高尚可贵的品质—
忠诚、
坚毅、质朴。面对黑暗的现实,他发出 了来自内心的呼喊革命吧!革命 吧!不革命——
还有什么路走呢?”
周炳最终踏上革命之路,成长为 一员赤卫队战士。《三家巷》的最后一 个高潮是1927年12月11曰,中国共 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 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广州起 义。作为赤卫队一员,周炳直接投身 到战斗。他见到了他非常崇敬的张太 雷,也亲手击毙了投敌的叛徒王九, 还与战友并肩作战三昼夜,一同经历 生死。尤其在亲眼见到共产党员李恩 壮烈而有意义的牺牲之时,他下定了 “舍生取义”的决心。可以说革命斗争 锻炼了周炳,也促使他与革命形成难 舍难分的关系。
当周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时,《三家巷》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了。 这是一部结构很特别的红色经典,从 五四运动到广州起义,通过主角周炳 在这8年间的成长与蜕变,较为真实 地反映了 20世纪20年代广州地区人 民革命运动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三家巷》的最后一章,是以广州 起义失败后,周炳离幵了土生土长的 广州,坐上前往上海的轮船,在茫茫 大海中前行作为结尾。前路依旧漫长, 沿途惊涛骇浪,但周炳已不再迷茫。 尽管“路还远着呢”,他坚信,这海洋,
终将是红色的海洋、人民的海洋、欢 乐的海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