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考试说明】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命题规律】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及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2010—2015年全国卷每年都有命题,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6考查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问题。地方自主命题的省份,如江苏卷在2013年以材料题形式考查了明朝君民对儒学的态度、2014年没有涉及本讲知识点、2015年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宋明理学的意义和发展原因。 【命题趋势】
突出思想文明史与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之间的关系,强调思想发展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和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打破模块,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二是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产生影响等方面,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两者的异同。三是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其在不同时代命运不同的原因。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由于该部分的观点理解要求会比较高,同时容易记混,因此主要考查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李贽为代表的对理学的批判,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三大家为代表的新思潮,他们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博学考据,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求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基础梳理】
一、程朱理学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
1.背景 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 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1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015级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2.思想主张
主张 代表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地位及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
治陷入危机。
1.形成背景(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
救统治。2.思想主张
主张 代表 (南宋)陆九渊 宇宙观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伦理观 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 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明朝)王阳明 宣扬“反省内心”“心外无理” 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恢复良知 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2015级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重点突破阐释】
1.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宋明时期的理学?
(1)积极方面: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强调身体力行,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和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①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②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绝对服从”的意识,轻视生命价值等。 2.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完成进一步的思辨化。宋明理学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使得传统儒学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道德的核心地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统治,压抑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更多吸收佛教、道教因素。宋明理学家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3.归纳比较——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理学思想 不 同 点 方法论 道德观 哲学范畴 本质 相 同 点 影响
3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强调“格物致知”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内容 2015级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三、李贽的离经叛道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
前尖锐。
(2)经济: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 的经济实力。
1.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
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 的伪善。 不可侵犯的理论。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
2.主张 物理”。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 黄宗羲 主要思想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顾炎武 现实问题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王夫之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
作用 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2015级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重点突破阐释】
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条件和特点有哪些? 1. 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 国内形势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
(2)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关系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方面: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和心学盛行,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同时,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科学,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迫使他们对理学进行批判或修正,倡导经世致用。
(5)经历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自称“异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对封建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构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与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夫之反对统治者“以一人私天下”。
(3)紧跟时代,提倡变革:李贽高度评价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历史辨析比较】比较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相同点 不侧重于批判理学思同想 点
5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经济上:都反对重农抑商,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儒家传统学说,主张学问与现实相联系 侧重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侧重于批判空洞、不切实际的学风 侧重于批判唯心主义的哲学 2015级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重点问题阐释】
一、为什么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
1. 经济因素: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 政治因素:尚未形成新的资产阶级,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 思想文化:实行文化专制,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的思想,阻碍早期民主思想传播。 4. 国人风貌: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欧洲启蒙运动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条件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性质 地位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产阶级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