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各参数以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39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颅脑CT平扫和/或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 (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灌注成像(CTP)检查,并评价大血管的狭窄程度,记录CTP各参数值。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Barthel指数(BI) 、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患者的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临床症状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39例中病灶侧血管大致正常组与中重度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三组相比较,梗死区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脑血流(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閉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轻中度狭窄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入院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的Rankin量表在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闭塞组临床及预后指标明显较血管正常组差(P<0.05)。1~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灶侧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各参数显示的缺血程度、发病时病情及临床预后存在相关性。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程度;CT灌注成像;预后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病的67%~80%[1],为了更好的确定脑缺血的位置和大小,CT灌注成像(CTP)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且提供了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影像学完整画面[2]。为早期诊断脑缺血性卒中提高灵敏度和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9例2014年1月~6月就诊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男29例(74.36%),女10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49.5±13.7)岁。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考虑为颈内动脉系统症状与体征;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③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定缺血性卒中,行CTA或DSA检查评价血管异常,及行CTP检查的患者;④所有检查均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 动脉异常情况依据CTA或DSA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大致正常(无异常或轻度狭窄0.05)。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血管闭塞组三组之间梗死区CBV、梗死区CBF及相对脑血容量 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血管异常与病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三组之间比较,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生活指数(BI)及残疾分级(mR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正常组各评分明显优于血管异常组。两两比较血管正常组与血管闭塞组相比,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指数(BI)及残疾分级(mRS)明显差异(P<0.01)。血管正常组与血管狭窄组相比,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除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各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血管正常组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正常组与血管狭窄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两两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

头颈部血管狭窄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脑灌注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必不可少,Jessica C等[4]的研究显示最准确的评估血管闭塞部位、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的方法是CTA与CTP的联合应用。脑CTP检查可以提供最早最直接的脑血流灌注信息,并可以判断脑梗死的范围和程度,为进一步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极为有效的信息[5]。目前较少的研究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CTP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脑梗塞患者缺血的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即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缺血程度越重。然而,脑血管通过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称为脑循环储备力(cerebral circulation reserve,CCR)[6]。因此,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是否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或者缺血程度不一定成完全的平行关系。马青峰等[7]的研究与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相符,其原因可能为:①脑血管自身调节储备的存在使脑灌注减低后出现一系列的侧支循环及代偿功能,使脑缺血程度及梗死范围表现不同;②本研究样本量小,各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使结论更有临床意义。

影响脑血管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年龄、急性期血糖增高、血管狭窄、早期给予治疗的措施等因素[8]。本组研究在排除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等干扰后旨在探讨血管狭窄程度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显示发病时血管是否闭塞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而临床预后情况则与血管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管狭窄程度愈重提示预后愈差。

病初期脑灌注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CTP作为一种较新的功能影像学方法,联合CTA/DSA可以较全面的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灶侧血管狭窄程度、缺血程度等重要信息,对发病时病情及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尽早恢复脑血流灌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管小亭,刘翔.CT灌注成像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268-270.

[2]Ezzeddine MA,Lev MH,McDonald CT,et al.CT Angiography with whole brain perfused blood volume imaging: added clinical value in the assessment of acute stroke [J].Stroke,2002,33(4):959-966.

[3]中華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4]Jessica C,William P.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Perfusion-CT and CT-Angiography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Ann Neural,2007,61:533-543.

[5]Rowley H A.Extending the time window for thrombolysis: Evidence from acute stroke trials [J].Neuroimaging Clin N Am,2005,15:575-587.

[6]高培毅,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882-886.

[7]马青峰,贾建平.薛素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2):149-153.

[8]黄小钦,贾建平,马青峰,等.颅脑CT血管成像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31-333.编辑/成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